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指揮大師鄭明勳:音樂之美不在音符上

發布時間:2023-11-03 11:20:00來源: 中國新聞網

  中新社北京11月2日電 題:指揮大師鄭明勳:音樂(le) 之美不在音符上

  中新社記者 高凱

  “在我看來,音樂(le) 的真正美好之處不在音符上,它永遠在更微妙的地方。”時隔4年,鄭明勳再次來到中國國家大劇院,對於(yu) 即將與(yu) 國家大劇院管弦樂(le) 團的又一次合作,這位指揮大師2日在北京表示,比起是否成功演奏一場音樂(le) 會(hui) ,自己更看重的是,“通過音樂(le) 達成的交流和理解”。

  11月3日、4日,國家大劇院醇·萃古典係列音樂(le) 會(hui) 將迎來指揮大師鄭明勳、青年鋼琴家劉曉禹。他們(men) 將與(yu) 國家大劇院管弦樂(le) 團“老友重逢”,共同呈現肖邦《第一鋼琴協奏曲》與(yu) 勃拉姆斯《第二交響曲》,回味兩(liang) 位作曲家在人生最為(wei) 意氣風發的階段所作的音樂(le) ,帶領觀眾(zhong) 感受音樂(le) 裏蓬勃的雄心與(yu) 無盡熱情。

  2014年,國家大劇院管弦樂(le) 團與(yu) 享譽樂(le) 壇的指揮家鄭明勳首度合作,開啟了二者間延續至今的不解之緣。在那之後,鄭明勳曾多次到訪國家大劇院,與(yu) 國家大劇院管弦樂(le) 團的合作也越來越密切,在多場歌劇與(yu) 音樂(le) 會(hui) 中給觀眾(zhong) 留下了美好回憶。鄭明勳上次指揮國家大劇院管弦樂(le) 團還是在2019年,“雖然我們(men) 之間有幾年的合作空白,但是我相信一旦一起回到舞台,音樂(le) 就能迅速將我們(men) 聯係到一起,從(cong) 前的一切都沒有變。”鄭明勳說。

  鄭明勳1953年生於(yu) 首爾,曾指揮過世界上很多著名的交響樂(le) 團,是當今樂(le) 壇最受推崇的指揮家之一,法國《世界報》曾稱其為(wei) “心靈指揮家”。

  已是古稀之年的鄭明勳當日直言,自己已經不是絕對意義(yi) 上的“職業(ye) 音樂(le) 人”,“職業(ye) ,意味著所有演出安排的高效和條理性,事實上我本身不喜歡‘職業(ye) ’這個(ge) 詞放在‘音樂(le) 家’前麵,我更看重的是熱愛,用心去和音樂(le) 對話。年輕的時候我喜歡各種嚐試,演繹風格完全不同的作品,而隨著歲月在我身上的沉澱,現在的我更看重對音樂(le) 更深入的理解。”

  鄭明勳表示,近些年自己選擇合作的樂(le) 團比較有限,“我非常在意彼此的交流,願不願意深入地去理解彼此,理解作品。比如在指揮中,我可以明確示意演奏者這裏要強一些,那裏要弱一些,但是我不喜歡這種方式,我認為(wei) 音樂(le) 需要更微妙更深入的交流。所以,有時我像個(ge) ‘麻煩製造者’,我需要合作中彼此充分理解對方的耐心。”鄭明勳說。

  在鄭明勳看來,音樂(le) 的美感來自於(yu) 樂(le) 譜上的音符之外,“它很微妙的存在於(yu) 各處,其實眼前的高科技之下,機器、電腦都可以非常準確地彈奏出任何一部作品,但它們(men) 無法抵達音樂(le) 真正的美。真正能用我們(men) 的內(nei) 心,用我們(men) 的靈魂去尋找到的那一部分,最難,也是最美的。”

  對於(yu) 此次在國家大劇院的演出曲目,鄭明勳表示,“其實對我來說,很多偉(wei) 大的藝術家都是永生的,他們(men) 用傳(chuan) 世的作品像老朋友一樣陪伴著我們(men) 。”他認為(wei) ,隨著時光的流逝,人們(men) 對音樂(le) 作品的理解也會(hui) 逐漸加深,“我願意和這些偉(wei) 大的音樂(le) 作品對話,並且每一次都有新感悟,我也更願意把這些感受傳(chuan) 遞出來,與(yu) 演奏家們(men) ,與(yu) 觀眾(zhong) 進行真正屬於(yu) 音樂(le) 的交流。”(完)

(責編: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