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行·看振興)水稻結出“金種子” 江西廣昌“製種產業”繪就鄉村振興好“豐”景
中新網撫州11月6日電 (熊錦陽 曾小川 曾恒貴)“皮重6250kg,毛重18900kg,淨重12650kg。”11月6日,在江西省撫州市廣昌縣長橋鄉(xiang) ,當地製種農(nong) 戶餘(yu) 春良看著地磅電子屏上顯示出的種子重量,臉上滿是喜悅。今年他家承包了50畝(mu) 農(nong) 田發展雜交水稻製種,預計可以增加10萬(wan) 元收入。
雜交水稻製種產(chan) 業(ye) 是國家和省市縣重要戰略支柱型基礎產(chan) 業(ye) ,是建設接二連三產(chan) 業(ye) 鏈條的關(guan) 鍵。近年來,長橋鄉(xiang) 因勢利導,依托山區晝夜溫差大、小氣候條件好等資源條件,將雜交水稻製種產(chan) 業(ye) 列為(wei) 首位產(chan) 業(ye) ,全麵推廣“良種+精種+高產(chan) ”減肥增效技術,讓農(nong) 田中的水稻結出“金種子”,帶動農(nong) 戶增收致富,繪就鄉(xiang) 村振興(xing) 好“豐(feng) ”景。
“荃優(you) 9311這個(ge) 品種好,今年早稻製種我家裏種了60畝(mu) ,經過測產(chan) ,畝(mu) 均產(chan) 量可以達到450斤,按照8元每斤計算,一畝(mu) 田純收入能有2000元左右,僅(jin) 早稻製種我家就能增收12萬(wan) 元。”製種農(nong) 戶徐觀音說,為(wei) 了幫助當地農(nong) 戶掌握生產(chan) 技能,提升種糧信心,鄉(xiang) 中專(zhuan) 門建立了農(nong) 業(ye) 產(chan) 業(ye) 指導員隊伍,“指導員會(hui) 根據我們(men) 田塊情況,為(wei) 我們(men) 提供針對性的種植技術指導,並且會(hui) 向我們(men) 推廣農(nong) 業(ye) 部門主推的良種品種,真正做到‘良種找良田、良田種良種、高效又高產(chan) ’的良性循環。”
據介紹,長橋鄉(xiang) 積極與(yu) 先正達集團、荃銀高科、豐(feng) 大生物等一批種業(ye) 龍頭企業(ye) 對接,在新品試驗、示範種植、技術推廣等領域開展合作,並建立訂單生產(chan) 計劃,每年開春前都會(hui) 召開群眾(zhong) 大會(hui) ,邀請一些種業(ye) 公司與(yu) 農(nong) 戶麵對麵進行交流培訓,提振當年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信心。據了解,每年在長橋生產(chan) 的種子品種達20餘(yu) 個(ge) ,產(chan) 量和產(chan) 值均穩定在同行業(ye) 中上遊水平。
此外,為(wei) 更好地服務當地製種產(chan) 業(ye) ,長橋鄉(xiang) 專(zhuan) 門成立了廣昌縣七瑞農(nong) 業(ye) 開發有限公司。“公司打田比市場價(jia) 便宜了20元每畝(mu) ,收割比市場價(jia) 低了10元每畝(mu) ,而且服務質量非常好。現在我們(men) 隻要把田種好,收割打田烘幹的製種活全部都可以托管給公司操作,十分省心。”長橋鄉(xiang) 中堡村村民陳禮勝如是說。
據介紹,該公司還成立了農(nong) 機服務隊,采取“托管+自管+代管”三管齊下的模式,整合全鄉(xiang) 各類農(nong) 業(ye) 機械,服務作業(ye) 麵積達6000餘(yu) 畝(mu) ,有效減輕群眾(zhong) 農(nong) 業(ye) 製種生產(chan) 壓力。
“我們(men) 共建成種子烘幹車間1200平方米、低溫種子庫450平方米,建設種子育秧中心600平方米,購置農(nong) 業(ye) 機械設備26套,實現從(cong) 播種、插秧、施肥、收割到烘幹全過程機械化操作,為(wei) 全鄉(xiang) 雜交水稻製種產(chan) 業(ye) 提供了良好保障。”據長橋鄉(xiang) 鄉(xiang) 長王永健介紹,鄉(xiang) 裏還會(hui) 利用製種後的冬閑田開發種植油菜,發展鄉(xiang) 村旅遊。“利用冬閑田種植油菜,既能盤活土地,解決(jue) 冬閑田撂荒問題,增加農(nong) 民收入,又能賞花觀光,帶動鄉(xiang) 村旅遊。油菜葉和莖稈還能做有機肥,增加土壤肥力,為(wei) 來年水稻豐(feng) 收打下基礎,可謂一舉(ju) 多得。”
截至目前,長橋鄉(xiang) 全年製種麵積達1.2萬(wan) 畝(mu) ,產(chan) 量0.23萬(wan) 噸,製種產(chan) 業(ye) 每年能為(wei) 鄉(xiang) 中700戶農(nong) 戶帶來2000萬(wan) 元的純收入,已成為(wei) 當地一張富民強鄉(xiang) 的一張“金字招牌”。(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