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京杭對話在即:千年運河千裏行京杭再續前緣

發布時間:2023-11-08 15:31:00來源: 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杭州11月7日電 題:京杭對話在即:千年運河千裏行京杭再續前緣

  作者 王題題

  10月31日,在北京通州漕運碼頭上,紀曉嵐七世孫、北京畫院國家一級美術師紀清遠,正在迎接來自大運河南端的采風團成員們(men) 。

  2023中國大運河文化帶京杭對話(下稱“京杭對話”)將於(yu) 11月13日在北京開幕。作為(wei) 京杭對話重頭戲之一,“千年運河千裏行”文化漕運采風團,帶著“滿滿一船”的江南文化,從(cong) 杭州揚帆起航沿京杭大運河北上,來到大運河北首——北京。

  北京與(yu) 杭州位於(yu) 大運河兩(liang) 端。“杭州碼頭裝大米,一纖拉到北京城”“漂來的北京,流成的杭州”……北京和杭州因河而興(xing) ,也因河相通結緣,自古聯係緊密。

  大運河南北通衢,流芳千年。2500多年前,一條千裏通波的大運河,成就了一座擁有三千多年建城史的城市、一座擁有八百多年建都史的古都,也讓這兩(liang) 座城市熠熠生輝。

  這也是紀清遠第二次參加京杭對話活動。上次是2021年,他作為(wei) 北京嘉賓代表到杭州,在杭州大運河拱宸橋畔,現場分享了他祖先紀曉嵐曾經多次隨同乾隆皇帝通過大運河下江南到杭州,並創作了多首詩文的故事。同時,他還手書(shu) 了紀曉嵐當年在杭州創作的詩文贈送給位於(yu) 杭州的中國京杭大運河博物院。

  他覺得,京杭對話的意義(yi) 在於(yu) 其在追溯曆史的同時,挖掘了大運河的文化底蘊,並服務於(yu) 當代社會(hui) 。“以往,大運河似乎是個(ge) 被遺忘的話題,但京杭兩(liang) 地的聯動再一次將運河推到了眾(zhong) 人麵前,推向了世界。”

  如今,在北京通州漕運碼頭上,紀清遠作為(wei) 大運河北端代表再次提及,其祖上紀曉嵐曾隨乾隆皇帝兩(liang) 次坐運河船下江南杭州,一路賦詩遠行的故事。

  紀曉嵐這一路寫(xie) 了不少詩,可是水平都不高,主要都是和乾隆而作的應景之作。

  “如果今天參加千年運河千裏行,紀曉嵐一定會(hui) 有佳作。”紀清遠笑稱。

  在他看來,千年的運河留有千年厚重的曆史文化沉澱,此次活動也是將江南文化實實在在帶到了北京,讓京杭兩(liang) 地在新時代“再續前緣”。

  在通州漕運碼頭,紀清遠還和來自杭州的國風博主“送花姑娘”陳喜悅交換了禮物。

  陳喜悅是“千年運河千裏行”文化漕運的船員之一,她身著古裝,背著竹簍,後麵跟著挑著擔子的夥(huo) 伴,從(cong) 杭州大運河的標誌——拱宸橋上船北上,一路吸引了眾(zhong) 人的眼球。

  紀清遠向陳喜悅贈送書(shu) 法作品,內(nei) 容是紀曉嵐隨乾隆過北運河清河縣時賦詩一首:三月雲(yun) 峰早作霖,此方霑潤已深深。昨朝驛使飛章報,更慰占晴問雨心。陳喜悅則回贈了杭州龍井茶。

  紀清遠說,“當年,我祖上紀曉嵐隨乾隆爺下江南到杭州,今天杭州的朋友坐船到北京,帶來了絲(si) 綢、茶葉等杭州特產(chan) 。我代表紀曉嵐家族的後人,歡迎杭州的朋友到北京,希望京杭大運河越來越好。”

  據悉,2023京杭對話由北京由北京市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浙江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杭州市人民政府、中國新聞社、世界運河曆史文化城市合作組織(WCCO)主辦。

  作為(wei) 活動主辦方之一,北京市委宣傳(chuan) 部國際傳(chuan) 播處處長、二級巡視員張軼群介紹說,本屆活動突出文化性、合作性、國際性、引領性、群眾(zhong) 性,聚焦北京全國文化中心建設和大運河文化帶建設成果,以運河為(wei) 媒推動國際傳(chuan) 播,推動運河沿岸城市在文脈流動中共建、在經濟流通中共贏、在生活方式流行下共享,進一步提升中國大運河文化帶影響力、傳(chuan) 播力。(完)

(責編: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