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真招實招引人才
創新是第一動力,人才是第一資源。深圳作為(wei) 備受追夢人青睞的創新之城,近期迎來了一連串的好消息:在近日公布的2023全球前2%頂尖科學家榜單中,深圳有500餘(yu) 名教授和學者入選;今年9月發布的《2023理想之城——邁向教育、科技與(yu) 人才高度發展的全球城市》報告則顯示,在受調查科學家心目中,深圳備受35歲以下科學家青睞,成為(wei) 他們(men) 心目中創新人才理想城市首選。
在日趨激烈的人才競爭(zheng) 中,深圳何以保持強烈的人才吸引力?
“升級版”人才政策發布、“2023深圳全球創新人才論壇”舉(ju) 行……若將目光投向11月1日第七個(ge) “深圳人才日”前後深圳尊才愛才的頻頻動作,或許可以找到問題的答案。
“實現創新,最重要的還是人才。”11月8日上午,中國工程院院士、香港中文大學(深圳)校長徐揚生在“2023深圳全球創新人才論壇”的演講中分享了近年來對深圳人才氛圍的切身感受。
“我們(men) 學校建校以後,吸引了六七百名世界各地的一流人才,包括科學家、學者,覆蓋了數據科學、人工智能、材料科學、化學等各個(ge) 領域。”徐揚生說,深圳在把人才留住這方麵做得不錯,不僅(jin) 在生活環境、教育、醫療等方麵不斷完善,更重要的是提供了幹事創業(ye) 的廣闊平台。
除了徐揚生院士,來自眾(zhong) 多領域的人才代表也紛紛結合自身經曆,向聽眾(zhong) 講述了在深圳這片創新創造的熱土上成長成才抑或書(shu) 寫(xie) 事業(ye) 新篇章的故事。
聚光燈亮起,科研大咖論道創新發展,“硬核”青年分享逐夢心得,他們(men) 都是人人皆可成才、人人盡展其才的生動案例,折射出深圳人敢闖敢試、敢為(wei) 人先、埋頭苦幹的拚搏奮鬥精神。
深圳尊才愛才的氛圍早已有之。為(wei) 了向全球展示營造尊才愛才環境、大力吸引全球優(you) 秀人才的決(jue) 心,2017年深圳以立法的形式將每年11月1日定為(wei) “深圳人才日”。此後,每年“人才日”,深圳市委市政府都會(hui) 舉(ju) 辦隆重的慶祝活動,向人才致敬、為(wei) 人才喝彩。
而在吸引人才、激勵人才幹事創業(ye) 的軟硬件方麵,深圳更是頻頻出實招、用真招,相關(guan) 政策措施不斷迭代升級,更加切合發展實際需要。
今年11月1日,深圳新一輪人才政策——《關(guan) 於(yu) 實施更加積極更加開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 促進人才高質量發展的意見》對外發布,從(cong) 人才引進、培養(yang) 、開發、使用、服務等五方麵著力,不唯地域引進人才,不問出身培養(yang) 人才,不求所有開發人才,不拘一格用好人才,不遺餘(yu) 力服務人才。
而在10月31日,深圳市人大常委會(hui) 會(hui) 議表決(jue) 通過了新修訂的《深圳經濟特區人才工作條例》,通過立法進一步破除製約人才發展的體(ti) 製機製障礙,激發人才創新創業(ye) 活力。
更加積極、更加開放、更加有效,這些與(yu) 時俱進的政策措施,亮明深圳加快推進人才體(ti) 製機製改革和政策創新的堅定決(jue) 心,釋放開放包容、廣納英才的強烈信號,彰顯深圳對人才一以貫之的渴求與(yu) 尊重,更是吹響了麵向全球匯聚人才的新一輪集結號。
如今,深圳用優(you) 秀人才資源數據交出了一張令人滿意的答卷——截至目前,共有高層次人才2.4萬(wan) 人,留學回國人員超過20萬(wan) 人,各類人才總量超679萬(wan) 人;2022年深圳全市專(zhuan) 利授權量達27.58萬(wan) 件;PCT國際專(zhuan) 利申請量1.59萬(wan) 件,約占全國總量的22.99%,連續19年位列全國第一;A股上市公司數量突破400家,在全國主要城市中位列第三。(本報記者 黨(dang) 文婷 嚴(yan) 聖禾)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