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電影“重口味”凸顯創作乏力

發布時間:2023-11-13 15:55:00來源: 齊魯晚報

  倪自放

  看了近期正在上映的某些電影和即將上映的某些影片的宣傳(chuan) 點,發現重口味的細節成為(wei) 了部分影片所謂的宣傳(chuan) “爆點”,這些影片大部分都有所謂的貼近現實熱點的策劃思路,不過表現出來卻成了偽(wei) 現實主義(yi) 風格的作品。

  某部由著名導演執導、即將上映的影片,將“惡童當道”當成了影片的宣傳(chuan) 點之一。在影片的海報裏,“狠父”麵對女兒(er) 遇害的屍體(ti) 悲痛萬(wan) 分、欲要發狠複仇,“狼母”縱容愛子、怒目而視奮力反擊,“惡童”一臉無辜與(yu) 麻木,隻想尋求母親(qin) 庇護。影片的預告裏,兩(liang) 位著名演員飾演的“狠父”和“狼母”聲嘶力竭地爭(zheng) 吵、推搡、拉扯。從(cong) 預告和海報可以看出影片色調灰暗,尺度較大,口味很重。

  另一部由當紅年輕女明星領銜主演的犯罪題材影片,爆出的預告片裏的幾個(ge) 關(guan) 鍵詞,包括跳樓、淩遲、校園霸淩等重口味的詞語,另一版的預告片給出的核心關(guan) 鍵詞則是富豪性侵,這部以聚焦自媒體(ti) 為(wei) 名的新片,比剛才那部影片的重口味一點都遜色。

  而正在上映的懸疑犯罪題材影片《拯救嫌疑人》,則是一部定位在異國的複仇反殺類懸疑片。影片中,惠英紅飾演的母親(qin) 綁架律師的女兒(er) ,手刃殺人犯,完成她瘋狂的母愛;張小斐飾演的女律師為(wei) 了救女兒(er) ,不惜犯罪、放棄職業(ye) ;湯鎮業(ye) 飾演的檢察官父親(qin) 為(wei) 了患有精神疾病的兒(er) 子殺人、放火無惡不作。《拯救嫌疑人》雖然將故事背景設定在國外,但極致的人設,還是讓人略感不適,正如前述那部有“惡童”人設的影片定位於(yu) “灼心”一樣,近期幾部影片給人的觀感過於(yu) “焦灼”。

  這些觀感上給人以重口味和“焦灼感”的影片,其實凸顯了當下部分題材電影創作上的乏力,於(yu) 是創作者從(cong) 所謂的“社會(hui) 新聞”中取材,期待用重口味的影片情節與(yu) “所謂的現實”有鏈接這樣的優(you) 勢,達到與(yu) 觀眾(zhong) 情緒上的鏈接,從(cong) 而讓影片成為(wei) 觀眾(zhong) 認可的爆款。隻可惜,許多創作者連基本的現實主義(yi) 風格和現實題材都不會(hui) 區分,拍出來的作品不僅(jin) 是懸浮的“偽(wei) 現實題材”,連作品的風格也是“偽(wei) 現實主義(yi) ”風格。

  現實題材是相對於(yu) 古代題材、近代題材、當代題材、現代題材的概念。廣義(yi) 上的現實題材是運用現實主義(yi) 的創作方法,從(cong) 當前的生活出發,延伸到現代和近代進行創作的題材分類。也就是說,現實題材不僅(jin) 是個(ge) 時間概念,也是個(ge) 創作方法的概念,沒有現實主義(yi) 的創作方法,以當下為(wei) 背景的創作也是偽(wei) 現實題材。而現實主義(yi) 的創作方法,則是追求細節真實、本質真實,揭示社會(hui) 發展趨勢,而不是通過大尺度、重口味無限製地誇大戲劇性。

  從(cong) 所謂的“社會(hui) 新聞”中取材,是現實題材作品的取材方法之一,但不是全部。從(cong) “社會(hui) 新聞”取材的佳作有許多,比如《我不是藥神》《八角籠中》。這兩(liang) 部作品取得票房和口碑的雙贏,除了取材真實之外,還有現實主義(yi) 的創作方法的運用,即追求細節真實、本質真實,放到大的社會(hui) 背景下,如實反映現實。觀眾(zhong) 看到真實的《我不是藥神》《八角籠中》,並沒有被殘酷的現實打倒,而是得到情緒上的升華。

  給人以“焦灼感”重口味的所謂“偽(wei) 現實題材”電影,在表現手法上則是走偏了,這些作品偏離了現實主義(yi) 的創作方法,過於(yu) 追求“抓馬”的爽感,這樣的作品包括正在上映的《拯救嫌疑人》,包括之前陳思誠創作的《唐人街探案》的早期係列,包括《誤殺》係列,包括今年暑期的大爆款《消失的她》。這些作品的外部表現特點是雜糅了許多“社會(hui) 新聞”,故事懸念重生,充滿爽感。這些特點,也反映了這一類電影創作上的乏力,為(wei) 了掩蓋這種創作上的乏力,具體(ti) 創作上一般借助四種外力,即“社會(hui) 新聞”無節製地運用、翻拍國外成名作品、故事背景放在海外以及表現形式上突破尺度的重口味。

  對“社會(hui) 新聞”無節製地運用,是一種偷懶的創作方法,上述提到的某年輕女星主演的懸疑犯罪題材作品,明顯地取材自近年來轟動一時的新聞。不是不能以“社會(hui) 新聞”為(wei) 素材,但影片中對自媒體(ti) 細節的描述過於(yu) 業(ye) 餘(yu) ,讓影片好像選擇了一個(ge) 現實題材,卻沒有現實主義(yi) 創作手法。

  翻拍國外IP、故事背景放在海外,更是創作上乏力偷懶的表現,《拯救嫌疑人》、《唐人街探案》的早期係列、《誤殺》係列以及今年暑期的《消失的她》,都屬於(yu) 這類作品。陳思誠多部票房大賣的作品,就是海外故事背景加國內(nei) 爭(zheng) 議話題的雜糅,《唐人街探案》開啟了這一創作思路,嚐到甜頭之後,陳思誠就在這條創作道路一路狂奔。

  把熱議的“社會(hui) 新聞”放到海外故事背景的影片裏,極致的重口味場麵幾乎成為(wei) 了必選項,《拯救嫌疑人》和即將公映的以“惡童”為(wei) 宣傳(chuan) 點的某部電影,都具備了這些特點。然而,以過度重口味的形式表現“病態關(guan) 係”,顯示了創作者創造能力的匱乏。當下,這種借助海外IP、製造“瘋狂”重口味影片的創作,不應該被業(ye) 界褒揚。(齊魯晚報)

  (作者為(wei) 山東(dong) 省簽約藝術評論家)

(責編: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