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青團浙江省委:與“青牛”同耕鄉村振興、逐夢沃野
中新網杭州11月13日電(鮑夢妮)近日,2023年度浙江省鄉(xiang) 村振興(xing) 共富青年先鋒“青牛獎”揭曉,十名逐夢沃野、科技興(xing) 農(nong) 、共創共富的優(you) 秀農(nong) 村青年獲此殊榮。自2020年以來,“青牛獎”已走過四個(ge) 春秋,累計尋訪5000多名返鄉(xiang) 青年,評選出400多名百強“小青牛”。
浙江為(wei) 何堅持評選“青牛獎”?作為(wei) “三農(nong) ”人才蓄水池,該獎項“牛”在何處?
當下,浙江正在高質量發展建設共同富裕示範區,主攻方向在於(yu) 縮小地區差距、城鄉(xiang) 差距、收入差距。邁向共同富裕,最艱巨最繁重的任務仍然在農(nong) 村。
返鄉(xiang) 創業(ye) 青年無疑是為(wei) 鄉(xiang) 村沃土通渠開源、引來活水的“致富牛”。
本屆“青牛獎”獲得者,科技特派員李清聲就是一位“授漁者”。其以科技服務溫州蒼南等地的40餘(yu) 個(ge) 產(chan) 茶地區,向茶農(nong) 傳(chuan) 授品種搭配和栽培經驗,最高畝(mu) 增產(chan) 達100%。
同為(wei) 本屆“青牛獎”獲得者的張璐坦言,點燃共富的“星火”少不了科技特派員與(yu) 相關(guan) 部門的支持。
“2015年,我回到家鄉(xiang) 金華市武義(yi) 縣鬆樹下村,發現家鄉(xiang) 的林下環境格外適合中藥材生長。剛開始我不太了解關(guan) 於(yu) 中藥種植的相關(guan) 政策,種苗的存活率也很低下。後來是團委、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局等單位提供了導師幫扶、技術指導等支持,我們(men) 才逐漸步入正軌。”張璐說。
近年來,為(wei) 形成創新創業(ye) 賦能鄉(xiang) 村振興(xing) 的“燎原之勢”,“青牛獎”發起方共青團浙江省委員會(hui) 著眼於(yu) 科技進鄉(xiang) 村、資金進鄉(xiang) 村、青年回農(nong) 村、鄉(xiang) 賢回農(nong) 村,聯動多方從(cong) 政策、金融、媒體(ti) 宣傳(chuan) 等方麵為(wei) “小青牛”提供幫助。
“共青團浙江省委員會(hui) 用禮堂結對的方式幫我們(men) 與(yu) 當地三個(ge) 村莊牽線搭橋,降低企業(ye) 用工用料成本的同時也幫助村民增收,還組織我們(men) 兩(liang) 次參加浙江農(nong) 業(ye) 博覽會(hui) ,大大提升了嵊州小籠包的知名度,拓展了市場。”本屆“青牛獎”獲得者、嵊州市吉昌榮食品有限公司總經理裘娜說。
實際上,浙江還以多種方式鼓勵青年將目光投向鄉(xiang) 野,以創業(ye) 之名奔赴山海。
例如共青團浙江省委員會(hui) 通過打造“一縣一園多核眾(zhong) 點”的青創農(nong) 場,在為(wei) 鄉(xiang) 村創業(ye) 青年提供低成本工作空間和便利化資源共享空間的同時,幫助村民實現家門口就業(ye) 。截至目前,浙江建成省級示範性青創農(nong) 場300家。
“在資金資助方麵,我們(men) 推出‘農(nong) 村青年創業(ye) 夥(huo) 伴計劃’,組建涵蓋金融青年、團幹部、農(nong) 村創業(ye) 青年的‘創業(ye) 夥(huo) 伴團隊’,撬動銀行發放助農(nong) 貸款6.9億(yi) 元。”共青團浙江省委員會(hui) 相關(guan) 負責人介紹,浙江借著電商的東(dong) 風,通過“青耘中國”直播助農(nong) 等活動賦能鄉(xiang) 村文旅與(yu) 特產(chan) 品牌打造,吸引青年主播以手機等“新農(nong) 具”深耕鄉(xiang) 村生態、文化、經濟價(jia) 值。
而為(wei) 打通青年返鄉(xiang) 創業(ye) 城鄉(xiang) 兩(liang) 頭的痛點、堵點問題,共青團浙江省委員會(hui) 創新打造“青農(nong) 飛地”運行模式,推動城鄉(xiang) 之間各類創業(ye) 資源和要素高效流通,形成政府主導、多方協同、市場化運作的青年農(nong) 創開放樞紐新平台。
今年是“千萬(wan) 工程”在浙江實施20周年。透過“鄉(xiang) 村共富”這一窗口,可以看到,在該省打造“和美鄉(xiang) 村”新圖景的過程中,青年從(cong) 未缺席。
如為(wei) 推動鄉(xiang) 村鄉(xiang) 風文明共育,該省青年講師團深入鄉(xiang) 村宣講創新理論,今年以來開展宣講活動9.2萬(wan) 餘(yu) 場;為(wei) 推動鄉(xiang) 村生態環境共治,在“美麗(li) 浙江·青春三小時”三年行動計劃中,青年誌願者參與(yu) 垃圾分類、“河小青”“青年林”等各類環保公益活動3291次;為(wei) 推動鄉(xiang) 村優(you) 質教育資源共享,首批105家“家門口青少年宮”為(wei) 社區和鄉(xiang) 村青少年帶去優(you) 質、便捷的文化實踐課程和服務活動……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自帶創業(ye) 基因的浙江期待,未來有更多受此方水土養(yang) 育的青年能夠“俯首甘為(wei) 孺子牛”,將“創業(ye) ”“鄉(xiang) 村”“振興(xing) ”“共富”等關(guan) 鍵詞書(shu) 寫(xie) 在之江大地。(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