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華龍一號”上下遊5000餘家企業共建中國核電產業鏈

發布時間:2023-11-15 16:12:00來源: 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深圳11月15日電(記者 鄭小紅) 依托中國自主知識產(chan) 權三代核電技術“華龍一號”項目,中國廣核集團(簡稱:中廣核)聯合產(chan) 業(ye) 鏈上下遊5400多家企業(ye) ,共建中國核電產(chan) 業(ye) 鏈。

  14日在深圳開幕的中廣核核電設備國產(chan) 化聯合研發中心全體(ti) 理事會(hui) 暨“華龍一號”產(chan) 業(ye) 鏈建設會(hui) 議透露,5400多家產(chan) 業(ye) 鏈企業(ye) 共同開發新技術、研製新裝備、持續突破關(guan) 鍵設備核心技術,全麵實現核島主設備、核二三級泵、電氣設備、核級儀(yi) 控係統等400多項關(guan) 鍵設備國產(chan) 化,創新應用了模塊化施工、相控陣超聲檢測技術等70多項施工新工藝、新工法,進一步提升了中國核電產(chan) 業(ye) 鏈的韌性和實力。

  上世紀80年代,中國引進了法國先進壓水堆核電技術(M310堆型),在深圳建設中國第一座大型商用核電站——大亞(ya) 灣核電站,當時,大亞(ya) 灣核電站設備國產(chan) 化率幾乎為(wei) 零。

  上世紀90年代後,從(cong) 建設嶺澳一期核電站起,中廣核逐步了解並掌握核電站設計、製造及建造技術,逐步培養(yang) 國內(nei) 的核電裝備產(chan) 業(ye) 鏈,推進設備國產(chan) 化,使嶺澳一期設備國產(chan) 化率達到30%,至建設紅沿河核電站二期時,設備國產(chan) 化率已提升至87%。

  2023年3月25日,中廣核廣西防城港核電站3號機組投產(chan) ,這是中國西部地區首個(ge) 采用“華龍一號”的機組,其投產(chan) 也成為(wei) 中國核電產(chan) 業(ye) 鏈協同奮進、做優(you) 做強的重要標誌性成果。

  “華龍一號”采用177組堆芯燃料組件、雙層安全殼、能動與(yu) 非能動相結合等多項設計特征,反應堆堆芯功率較國內(nei) 二代核電機組提升了約9%,單台機組年發電量近100億(yi) 千瓦時。依托“華龍一號”項目的建設,中廣核聯合產(chan) 業(ye) 鏈企業(ye) 持續開展核電關(guan) 鍵設備國產(chan) 化及核心技術的攻關(guan) 研發。目前,中廣核“華龍一號”研發和設計成果在國際、國內(nei) 獲得的獎項及專(zhuan) 利達580餘(yu) 項,建立起了一套國際先進的自主核電標準體(ti) 係。而新建的“華龍一號”項目設備國產(chan) 化率已達95%以上,並具備整機設備100%國產(chan) 化能力。

  中廣核方麵表示,後續將以太平嶺核電一期、三澳核電一期和陸豐(feng) 5、6號機組、寧德核電二期工程等項目建設為(wei) 依托,帶動核電設備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轉型升級,全麵實現核電設備自主可控,不斷提升中國核電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的韌性和安全水平。(完)

(責編: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