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電影《吾愛敦煌》“回家”首映 樊錦詩:我這一生沒有虛度光陰

發布時間:2023-11-17 13:40:00來源: 華西都市報

  “一腔愛,一洞畫,一場文化苦旅,從(cong) 青春到白發。心歸處,是敦煌。”這是“敦煌女兒(er) ”樊錦詩當選“感動中國2019年度人物”時的頒獎詞。從(cong) 1963年到2023年,生在北京、長在上海的杭州人樊錦詩,在西北戈壁灘上守護莫高窟,飛沙走石、黃土漫天不改初衷,整整60年。從(cong) 明眸皓齒的青春少女,到滿頭白發的耄耋老人,她“擇一事、愛一人、終一生”的故事,深深感動著無數年輕人。

  11月15日下午,由峨影集團出品的電影《吾愛敦煌》在敦煌舉(ju) 行首映禮。《吾愛敦煌》是一部以樊錦詩為(wei) 主角的人物傳(chuan) 記電影——將電影故事片與(yu) 紀錄片結合,通過劇情與(yu) 紀錄穿插進行的創新方式,展現以樊錦詩為(wei) 代表的敦煌守護者們(men) 數十年來保護、研究、弘揚敦煌文化的不凡人生。

  溫暖的重逢

  從(cong) 2018年冬天至今,導演苗月因為(wei) 拍攝《吾愛敦煌》與(yu) 樊老有過多次接觸。《吾愛敦煌》這次在敦煌舉(ju) 行首映禮,苗月作為(wei) 主創人員參加,有機會(hui) 重返敦煌,再次見到85歲的樊老,她很激動,在朋友圈稱這次見麵為(wei) “溫暖的重逢”。

  苗月說,在15日電影首映活動開始之前,她和演員陳瑾(《吾愛敦煌》中樊錦詩的扮演者)以及峨影的幾位同事一起來到敦煌研究院,專(zhuan) 門拜訪了樊老,大家交流了約30分鍾。

  《吾愛敦煌》開機拍攝於(yu) 2020年11月。“那一年冬天,敦煌的雪來得很晚,一直到了元旦前後才下。沒想到,如今我們(men) 帶著電影來敦煌首映,遇到了敦煌今年冬天的初雪,而且下得很大。雪景中的莫高窟、雪景中的敦煌,很美!在初雪帶來的美好氛圍中,我們(men) 又見到樊老。室外銀裝素裹,室內(nei) 溫暖如春。這次真的是溫暖的重逢。”苗月說:“相比兩(liang) 三年前,樊老說她如今雙腿沒那麽(me) 有力了,但她的精神依然飽滿,思維依然敏捷,散發出老一輩卓越知識分子的美好氣質,令人欽佩。”

  苗月透露,樊老其實對拍她的電影是不太願意的,幾年前剛要開拍的時候,她是這麽(me) 說的,此次重逢,她又向苗月一行人再次強調同樣的話。樊老說:“我隻不過是一代又一代的莫高窟守護者中的一個(ge) 代表。沒有‘前輩’哪來的我這個(ge) ‘後輩’,沒有大家哪有個(ge) 人?我唯一感到慶幸和欣慰的是,我這一生沒有虛度光陰。”

  熱烈的掌聲

  15日下午4點,“我心歸處是敦煌”——《吾愛敦煌》敦煌首映禮在莫高窟數字展示中心舉(ju) 行。臨(lin) 近下午4點,樊老乘車來到中心大門口。她穿著黑色棉上衣、黑色褲子,手中拿著一根拐杖,整個(ge) 人精氣神十足。當樊老走進展示中心,出現在首映禮的那一刻,現場響起熱烈的掌聲。

  觀影環節結束後,樊老上台分享了她對這部電影的看法,她的口音基本是上海話和西北話的融合。“這個(ge) 電影不好拍。時間跨度長達60年,既要表現具體(ti) 的個(ge) 人,又要表現群體(ti) ,很難拍,你們(men) 製作人員很不容易。當然電影到底拍得怎樣,還是要看公映後觀眾(zhong) 的反應和評價(jia) 。不過剛才放映期間,觀眾(zhong) 席多次響起掌聲,說明效果是不錯的。感謝你們(men) 的勞動。”

  樊老特別提到,這個(ge) 電影最讓她感到滿意的是,“沒有拔高,沒有吹牛,這讓我放心。我個(ge) 子不高,嗓門也不大,我接受不了對我拔高和吹牛。人都是吃五穀雜糧,世上沒有完美的人。我也不是完美的人,有優(you) 點也有缺點。敦煌的文物保護和研究,如今能取得一些成績,不是我一個(ge) 人做到的事情,是很多人的心血付出。如今敦煌研究院受到很多表揚,越是這樣,我們(men) 越要頭腦冷靜。我們(men) 的工作得到了國家、社會(hui) 各界的很大支持和幫助。”

  “四川情誼”

  四川與(yu) 敦煌關(guan) 係密切,川籍畫家張大千曾到敦煌臨(lin) 摹壁畫,很多來自四川的有誌青年去敦煌,比如有著“敦煌莫高窟第二代守護人”之稱的敦煌研究院前院長段文傑就是綿陽人,他也曾堅守敦煌近60年,為(wei) 敦煌文物保護、研究和弘揚事業(ye) 貢獻了畢生心血和精力。如今,樊錦詩守護敦煌的故事深深打動了四川的電影人,這也是這部由峨影集團出品的電影《吾愛敦煌》的由來。

  2016年12月,樊錦詩還曾來到成都,前往成都博物館助陣“絲(si) 路之魂——敦煌藝術大展暨天府之國與(yu) 絲(si) 綢之路文物特展”。在那次行程中,她還在成都博物館做了一場精彩的“觀展導覽”講座,為(wei) 現場超過500名觀眾(zhong) 講解《敦煌莫高窟及其文化價(jia) 值》。講座一開場,樊錦詩就說到了自己和四川的緣分,“我們(men) 甘肅有很多石窟,四川也有很多石窟,甘肅有很多文物,四川也有很多文物。”她還提到,敦煌研究院最初成立的時候,主力人員就有不少四川人的身影,“應該說我們(men) 跟四川很有感情,這次敦煌石窟藝術能到這兒(er) 來展覽,是我們(men) 敦煌研究人的榮幸。”

  值得一提的是,當時陪同樊錦詩來到成都的還有她的愛人彭金章。在成都博物館參觀期間,樊錦詩在前麵參觀,彭金章默默跟隨其後,還會(hui) 不時補充講解壁畫的冷知識。

  這次敦煌之行,華西都市報、封麵新聞記者帶去了當年在成都博物館拍攝的樊老照片,以及華西都市報當時報道的版麵。看到照片和報紙版麵,樊老說:“我還記得,那是2016年在成都。”看到其中一張照片是愛人彭金章,樊老臉上浮現出笑容,“這是老彭”。(華西都市報)

(責編: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