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科就診量激增,分級診療如何落實?專家詳解
12月4日,國家衛健委發布《關(guan) 於(yu) 指導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做好冬春季呼吸道疾病健康服務有關(guan) 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地基層醫衛機構要全麵向兒(er) 童開放。在應對這一輪的呼吸道疾病高發中,怎麽(me) 加強基層醫療機構的能力?又如何更好的推進兒(er) 童的分級診療?
《新聞1+1》今晚邀請國家兒(er) 童醫學中心主任、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兒(er) 童醫院院長倪鑫,共同關(guan) 注:兒(er) 科就診量激增,分級診療如何落實?
此輪冬季呼吸道疾病,為(wei) 何給醫院造成了這麽(me) 大的壓力?
倪鑫:這次感染高峰,大家經常會(hui) 叫做“三年疫情欠的債(zhai) ”。
實際上,兒(er) 童在今年秋冬季,從(cong) 呼吸道感染狀態來看,的確是過去三年,很多孩子戴口罩,在家裏不出門等一係列原因,使得他的自身免疫力會(hui) 受影響,這是一方麵。
另一方麵,每年到秋冬季都會(hui) 有這些感染病毒的存在,包括支原體(ti) 也是平均3—4年有一個(ge) 高流行期,今年也屬於(yu) 一個(ge) 高流行期,可能這些因素綜合起來會(hui) 導致今年秋冬季兒(er) 科感染量有點劇增的感覺。
兒(er) 童出現感冒症狀,家長怎麽(me) 選擇醫療機構?
倪鑫:在今年秋冬季感染高峰,一方麵,我們(men) 在做健康宣教,讓家長認識支原體(ti) 、流感的首發症狀是什麽(me) 。對於(yu) 孩子的疾病,一定要看孩子的精神頭,孩子精神頭非常好,他肯定不會(hui) 向不好的疾病重症發展,但孩子精神頭不好的時候就有可能。
第二方麵,在分級診療的醫療機構,醫生能夠快速識別孩子的病情是不是有一個(ge) 轉變,是不是有向重症發展,如果是就需要及時轉診,綠色轉診,也能夠給家長吃一顆定心丸。所以,從(cong) 家長自身對疾病的認識、醫療機構對疾病的認識,來實現分級診療,這樣就能夠讓我們(men) 的孩子就近先把普通病、常見病看好了,疑難複雜的疾病再轉診,是可以實現的。
基層醫療機構設置兒(er) 科相對較少,怎麽(me) 改變和完善?
倪鑫:此前,國家衛生健康委相關(guan) 負責人就要求婦幼保健院等各級各類醫療機構兒(er) 科門診“應開盡開”。實際上,在過去的兒(er) 科體(ti) 係建設過程當中,由於(yu) 兒(er) 科人才總體(ti) 不足,在一些社區,包括一些基層醫療機構,並沒有建立完善的兒(er) 科診療體(ti) 係。
培養(yang) 兒(er) 科醫生的整體(ti) 周期比較長,兒(er) 科經常被叫做“啞科”,孩子往往說不清自己到底哪裏不舒服,相對來說比較難。所以,這可能就是他們(men) 不愛選擇兒(er) 科的原因之一。
這也是我們(men) 未來需要投入的一件事情,就是如何加大兒(er) 科的吸引力,如何讓更多的人來學兒(er) 科、從(cong) 事兒(er) 科,這可能是最關(guan) 鍵的。
居住分散、人才匱乏的農(nong) 村,如何提供基層兒(er) 科?
倪鑫:國家在醫改時明確提出,兒(er) 科體(ti) 係,要把縣一級醫院兒(er) 科做穩做強,做到有效兜底。對於(yu) 農(nong) 村孩子們(men) ,怎樣能夠有效接診?
需要把縣級醫院兒(er) 科做強以後,希望它們(men) 和鄉(xiang) 村衛生院聯動起來,支撐我們(men) 鄉(xiang) 村衛生院兒(er) 科的整體(ti) 建設,把醫生留在縣級醫院,動態去負責鄉(xiang) 村衛生院建設。這個(ge) 辦法,可能在未來能夠讓農(nong) 村孩子及時看上兒(er) 科,應當去推廣。
兒(er) 科分級診療,如何彌補人力、物力供給不足?
倪鑫:公立醫院的兒(er) 科,需要國家、各級地方政府給予支持。想培養(yang) 和留住兒(er) 科人才,從(cong) 國家到地方政策製定,要給兒(er) 童醫院,尤其是兒(er) 科服務人員一些特殊政策。怎麽(me) 樣能夠留住兒(er) 科人才,培養(yang) 出更多兒(er) 科人才,是兒(er) 童健康服務一個(ge) 最關(guan) 鍵因素。另外還要注意兒(er) 童健康保健,讓孩子盡量不得病、少得病。(央視新聞客戶端)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