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中國動漫“秀”出新意與活力

發布時間:2023-12-08 14:21:00來源: 人民日報海外版

  近年來,一批國產(chan) 動畫電影亮相大熒屏,《西遊記之大聖歸來》《哪吒之魔童降世》《長安三萬(wan) 裏》等作品,以好故事、好製作收獲了不俗的觀眾(zhong) 口碑和票房表現。與(yu) 此同時,中國動漫產(chan) 業(ye) 快速發展,動漫IP開發持續升溫,正成為(wei) 激活傳(chuan) 統文化、塑造城市形象、打造文旅品牌的新動能。

  日前,由中國電影評論學會(hui) 等指導,浙江大學文學院、浙江大學影視與(yu) 動漫遊戲研究中心、浙江大學經濟與(yu) 文化研究中心、中共杭州市餘(yu) 杭區委宣傳(chuan) 部(區文創發展中心)等聯合主辦的2023FADC中國動畫藝術與(yu) 動漫產(chan) 業(ye) 高質量創新發展(餘(yu) 杭)論壇在浙江杭州餘(yu) 杭區中泰跳頭文藝集鎮舉(ju) 辦。論壇聚焦動畫藝術創作、產(chan) 業(ye) 發展等領域,關(guan) 注藝術與(yu) 技術、生成式人工智能(AIGC)等前沿話題,旨在推動中國動畫藝術和動漫產(chan) 業(ye) 高質量發展。

  題材風格尋突破

  中國動畫發展已有百年。上個(ge) 世紀《大鬧天宮》《哪吒鬧海》《小蝌蚪找媽媽》等一批經典作品,以水墨動畫、剪紙動畫等形式,融入京劇、皮影戲效果,在國際上形成了獨樹一幟的“中國學派”。

  “盡管如此,我認為(wei) 中國動畫的全麵發展是在最近20年。這裏的‘全麵發展’是指藝術創作、產(chan) 業(ye) 經營、文化傳(chuan) 播三方麵共同發力、相互推動、齊頭並進。”浙江大學影視與(yu) 動漫遊戲研究中心主任盤劍說。

  他認為(wei) ,在藝術創作方麵,以2015年《西遊記之大聖歸來》為(wei) 標誌,中國動畫開始全麵重建“中國學派”,陸續推出了一批廣受歡迎的作品,如《大魚海棠》《白蛇:緣起》《霧山五行》《中國奇譚》等。盤劍說:“這些作品的題材內(nei) 容雖然也注重神話傳(chuan) 說,但運用了‘改寫(xie) ’的創作模式,強調對原著的‘新創’,而不是忠實於(yu) 原著的‘改編’。”

  論壇現場,《歲時令》《嫦娥》《芯際奇緣》《白素貞》《讀行俠(xia) 》等多個(ge) 動漫項目及多部動畫新作進行了發布。從(cong) 中可以看出,傳(chuan) 統文化、神話傳(chuan) 說依然是當下中國動漫創作的主流。比如《歲時令》將每個(ge) 傳(chuan) 統節日擬人化,創作形成漫畫、小說、插畫等形式,以此講述傳(chuan) 統節日在過去、現在和未來可能發生的故事。

  北京電影學院中國動畫研究院副院長曹小卉,也是中國電影金雞獎美術片獎評委。他從(cong) 近幾屆金雞獎美術片獎提名、獲獎作品分析,認為(wei) 中國動畫創新與(yu) 發展的表現之一,是以新觀念、新形式、新方法、新技術來表現傳(chuan) 統題材、傳(chuan) 統文化。“我們(men) 也在題材上尋求突破,比如《長安三萬(wan) 裏》是曆史題材,重視角色的內(nei) 心表現和形象塑造;還有作品關(guan) 注現實生活,比如講述中學生成長故事的《茶啊二中》。”曹小卉認為(wei) ,中國動畫可以向中國故事片“取經”,學習(xi) 中國電影創作中的新思路、新模式、新變化,用動畫更好地表現現實生活。

  技術革新促發展

  “現在,全球動畫發展又到了一個(ge) 關(guan) 鍵的節點。動畫從(cong) 一開始的手繪,到數字技術、3D製作,再到現在可以完全用人工智能(AI)生成,其發展就是一個(ge) 技術不斷革新的過程。”國際動畫協會(hui) (ASIFA)副主席李中秋說。該協會(hui) 1960年成立於(yu) 法國,目前在全球有5000多個(ge) 會(hui) 員,包括50多個(ge) 成員國。

  本次論壇中,很多與(yu) 會(hui) 人士都談到技術,特別是AI技術對動畫創作的影響。杭州玄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秦時明月》《鬥羅大陸》《武庚紀》等動畫片總編劇、總導演沈樂(le) 平分享了生產(chan) 動畫的過程。他介紹,公司有五大虛擬平台,包括虛擬片場、虛擬演員、虛擬影棚、虛擬拍攝、虛擬表演,依靠這些平台實現劇本的可視化。“就表演來說,真人表演是不可複製的,但每一次虛擬表演都是一個(ge) 數據,可以被記錄下來,也可以複製。”沈樂(le) 平說,他們(men) 已經積累了上百萬(wan) 條表演數據,並進行數字歸檔,隨著虛擬表演數據的積累,其使用將更加高效,人物表演也將更加靈動。

  “AI雖然已經變得非常強大,但它目前並不能代替藝術家的創意和思考,它依然是一個(ge) 工具,但不是一個(ge) 普通工具,而是一個(ge) 超級自動化的工具。”中國傳(chuan) 媒大學動畫與(yu) 數字藝術學院院長王雷認為(wei) ,生成式人工智能(AIGC)是動畫技術發展過程中一個(ge) 新的裏程碑,帶來的結果將是人類和算力共同創作。他認為(wei) ,在技術快速更迭的今天,AI對內(nei) 容傳(chuan) 媒行業(ye) 的改變才剛剛開始。

  韓國清州大學教授、導演魚一善展示了AI在電影拍攝中的運用。“AI可以算出觀眾(zhong) 的喜好,也可以在影棚裏參與(yu) 創作,但我認為(wei) 要想生產(chan) 出能夠打動人的藝術作品,最需要的還是靈感和情感。”

  跨界融合打造IP

  論壇現場設置了動漫展區,其中展示的文創產(chan) 品,如帆布包、紙扇、青瓷工藝品等,吸引了不少觀眾(zhong) 購買(mai) 。

  在內(nei) 容創作精品化的同時,中國動漫衍生產(chan) 業(ye) 開發越發受到重視,動漫IP打造呈現出跨界融合的特點和趨勢。比如動漫與(yu) 文博、非遺、旅遊等行業(ye) 的融合,為(wei) 傳(chuan) 統行業(ye) 打開新的發展空間。

  杭州動漫遊戲學院一直在做“動漫+良渚文化”方麵的創新。“我們(men) 圍繞良渚文物的紋樣、良渚的故事、良渚的元素,從(cong) 不同層麵進行創作,不僅(jin) 有手提袋、T恤、絲(si) 巾這些日用品,也有良渚‘搜神記’潮玩公仔係列,形成了動漫良渚元宇宙,還開發了良渚文化遊戲,借助數字娛樂(le) 手段推廣良渚文化。”杭州動漫遊戲學院教師蘇煥說。在他看來,“動漫+”模式就是充分運用動漫自身的特點和優(you) 勢,通過與(yu) 不同產(chan) 業(ye) 的深度融合與(yu) 協同創新,提升相關(guan) 產(chan) 業(ye) 的表現力、敘事力、感染力和傳(chuan) 播力。

  近年來,不少城市和景區都有了自己的吉祥物。打造動漫IP,不僅(jin) 有利於(yu) 塑造地方品牌形象,還能引流動漫粉絲(si) ,產(chan) 生新消費。

  雲(yun) 寶就是浙江省嘉善縣大雲(yun) 鎮的吉祥物IP,由當地雲(yun) 瀾灣溫泉的一股暖氣變化而成,其主要特點是“暖”和“萌”。浙江大學城市學院副教授王豔分享了雲(yun) 寶的誕生過程。“當地打造‘中國甜蜜度假目的地’,並主打親(qin) 子遊,因此要有一個(ge) 甜蜜、暖萌的氛圍。”她說,雲(yun) 寶自2017年亮相後,衍生出親(qin) 子繪本、親(qin) 子音樂(le) 劇、主題動畫片,增強了受眾(zhong) 黏性。“雲(yun) 寶IP的開發還在繼續,希望能夠打造成一個(ge) 關(guan) 於(yu) 中國故事的超級IP。”在王豔看來,超級IP應該具有超廣延伸性、超強識別性,並且能夠引起大眾(zhong) 的共鳴和認同。

  賴 睿

  (人民日報海外版)

(責編: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