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0多個工作群”提供了一個反思契機
據12月11日北京日報客戶端報道,近日,一則消息在廣大上班族中引發熱烈討論:一女子離職後花3個(ge) 多小時退了600多個(ge) 工作群。當事人介紹,自己從(cong) 事商場地產(chan) 設計工作,每個(ge) 商場有數百個(ge) 店鋪,需逐個(ge) 審核店鋪設計圖紙,因此累積了600多個(ge) 群。
600多個(ge) 工作群,這一數字讓不少上班族心驚,也讓不少人感同身受。新聞中這名女子的工作性質、內(nei) 容比較特殊,所以此事有其極端性,但這不妨礙人們(men) 借機對職場微信溝通方式進行一些反思。
首先,當下的職場中,人們(men) 對通訊工具是否產(chan) 生了過度依賴?微信在為(wei) 溝通帶來更多便利的同時,也帶來了“信息過載”的問題。多個(ge) 微信群此起彼伏冒出的信息,更像是一種信息壓力,極有可能影響人的工作效率、專(zhuan) 注度以及情緒。
其次,職場溝通和管理是否有其他更科學、高效的方式?應該認識到,微信群等即時通訊工具無法完全替代麵對麵的交流,更多時候,人們(men) 需要走進會(hui) 議室開線下會(hui) 議的參與(yu) 和碰撞,需要圍坐一處的交談、傾(qing) 聽和討論,以便更全麵地了解團隊成員的意見和想法。
再者,微信群的使用真的提高了工作效率嗎?微信群裏你一言我一語,看似是實時溝通,但有時也會(hui) 導致信息混亂(luan) 、前言不搭後語,進而成為(wei) 無效溝通。比如,一些不必要的信息可能幹擾到工作進程,一些重要信息則可能被忽略或遺漏。隻有科學合理地使用微信群,才能提高工作效率。
最後,人們(men) 還需重新審視工作與(yu) 生活的平衡。如今,智能手機已成為(wei) 大多數人無法離開的“第三隻手”,而將工作與(yu) 智能手機上的通訊工具捆綁,可能會(hui) 打破生活平衡、影響生活質量。
離職後退600多個(ge) 微信工作群的經曆,給人們(men) 提供了一個(ge) 反思自身工作方式的契機。它提醒人們(men) 在享受現代通訊工具便利性的同時,也要對其保持足夠警惕。如何避免被過多信息和噪音幹擾,如何調整自己的工作和生活方式,學會(hui) 篩選和過濾信息,更好地安排自己的注意力和時間,學會(hui) 在努力工作的同時享受生活等,這些都有必要進一步討論。
在個(ge) 體(ti) 之外,當下的職場文化和管理模式同樣引人思考。比如,如何實現更高效的職場溝通和管理,如何更好地尊重員工的個(ge) 人空間和時間,等等。
“600多個(ge) 微信工作群”的故事背後,不該隻有唏噓和吐槽。反思我們(men) 的工作和生活方式,尋找更優(you) 解去麵對職場、生活的挑戰,才能不被通訊工具捆綁,在信息時代更遊刃有餘(yu) 。
餘(yu) 明輝
餘(yu) 明輝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