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言道|一個都不能少!習近平看得重之又重
“全麵建設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國家,一個(ge) 民族都不能少。”
12月14日,在廣西南寧名為(wei) 蟠龍社區的多民族聚居社區裏,習(xi) 近平再次強調了“一個(ge) 民族都不能少”。
廣西是全國少數民族人口最多的自治區,十八大後,習(xi) 近平三次赴廣西考察,“民族”是他必看、必談的問題。
“脫貧攻堅工作做好了,邊疆穩定、民族團結就有了堅實基礎”“各民族共同團結進步、共同繁榮發展是中華民族的生命所在、力量所在、希望所在”“中華民族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
三次廣西之行,習(xi) 近平對於(yu) 民族問題的論述各有側(ce) 重,但他對“一個(ge) 民族都不能少”的關(guan) 注卻一以貫之。而若將時間軸拉長,觀察十八大以來,習(xi) 近平赴民族地區考察的足跡,這種一以貫之的脈絡則更為(wei) 清晰。
2013年11月,在湖南湘西十八洞村考察的習(xi) 近平看望了苗族貧困村民。在同村幹部和村民代表交流時,他說,“我這次到湘西來,主要是看望鄉(xiang) 親(qin) 們(men) ,同大家一起商量脫貧致富奔小康之策,看到一些群眾(zhong) 生活還很艱苦,感到責任重大。”
那次考察,習(xi) 近平首次提出了“精準扶貧”,從(cong) 十八洞村的苗寨出發,中國的脫貧攻堅進入全新曆史階段。
三年後的2016年7月,習(xi) 近平來到寧夏,他深入回族貧困戶家中了解脫貧措施的製定和落實情況,到生態移民點考察移民搬遷脫貧工作等。那次寧夏之行,習(xi) 近平強調,“到2020年全麵建成小康社會(hui) ,任何一個(ge) 地區、任何一個(ge) 民族都不能落下”。
這是加油鼓勁,更是千鈞承諾。
2020年11月,中國人口較少民族全部實現整族脫貧,曆史性告別絕對貧困。
2021年4月,在廣西民族博物館考察時,習(xi) 近平說,“現在全中國56個(ge) 民族都脫貧了,兌(dui) 現了我們(men) 的莊嚴(yan) 承諾。但我們(men) 還不能停步,接下來要向著第二個(ge) 百年奮鬥目標新征程邁進,一個(ge) 民族也不能少,加油、努力,再長征!”
當年7月,在慶祝西藏和平解放70周年之際,習(xi) 近平來到西藏考察。
在西藏期間,他關(guan) 於(yu) 高質量發展與(yu) 民族團結關(guan) 係的一段論述,意涵深刻,“要堅持所有發展都要賦予民族團結進步的意義(yi) ,都要賦予改善民生、凝聚人心的意義(yi) ,都要有利於(yu) 提升各族群眾(zhong) 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中華民族是一個(ge) 大家庭,一家人都要過上好日子。
二十大後,再赴民族地區考察,習(xi) 近平又在中國式現代化的新曆史坐標上繼續思考著“一個(ge) 民族都不能少”的大問題。
例如,在新疆,他談到,在中國式現代化進程中更好建設團結和諧、繁榮富裕、文明進步、安居樂(le) 業(ye) 、生態良好的美麗(li) 新疆。
在內(nei) 蒙古,他強調,從(cong) 全國來看,推動全體(ti) 人民共同富裕,最艱巨的任務在一些邊疆民族地區。這些邊疆民族地區在走向共同富裕的道路上不能掉隊。
今次在廣西考察,他要求廣西,努力在推動邊疆民族地區高質量發展上展現更大作為(wei) 。
脫貧、全麵小康、現代化,一個(ge) 民族都不能少。
十八大以來,中華民族在複興(xing) 之路上邁越的每一步,民族地區發展的怎麽(me) 樣?少數民族群眾(zhong) 生活的好不好?都被習(xi) 近平看得重之又重。
今年以來,談到民族問題,習(xi) 近平多次強調一句話: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ti) 意識是新時代黨(dang) 的民族工作的主線,也是民族地區各項工作的主線。
一個(ge) 多月前,10月2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ti) 意識進行第九次集體(ti) 學習(xi) ,習(xi) 近平強調,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ti) 意識,就是要引導各族人民牢固樹立休戚與(yu) 共、榮辱與(yu) 共、生死與(yu) 共、命運與(yu) 共的共同體(ti) 理念。
為(wei) 什麽(me) 一個(ge) 民族都不能少?理解這兩(liang) 個(ge) “主線”、四個(ge) “與(yu) 共”,就能找到答案。
12月14日,在廣西南寧蟠龍社區,習(xi) 近平與(yu) 社區的書(shu) 法愛好者有一段生動的對話。
大家向習(xi) 近平介紹自己的作品,這些書(shu) 法作品有:“愛我中華”“厚德載物”“海納百川”……習(xi) 近平說,“我們(men) 都有一顆中國心,希望國家繁榮富強,就像你們(men) 寫(xie) 的作品一樣,‘愛我中華’!”
為(wei) 什麽(me) 一個(ge) 民族都不能少?習(xi) 近平的這句話就是答案。
|出品人:陳陸軍(jun)
|總監製:張明新
|總策劃:俞嵐
|策劃:吳慶才
|統籌:馬學玲
|執筆:闞楓
|校對:孫靜波
|視覺:張艦元 徐洋 倪雯冰
|中國新聞網“習(xi) 言道”工作室出品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