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裂點》:緝毒戲酷烈,心理戲欠缺
王金躍
《爆裂點》是香港導演林超賢在內(nei) 地拍攝了多部“新主流大片”之後再度拍攝“港片”,他戲稱,這一次是“把自己積蓄了九年的能量都拿進去燒”。
影片的“尺度之大”出乎意料。片中有不少暴力和血腥的畫麵。影片並沒有刻意地采用隱晦的手法,而是非常真實地呈現出來。片中正麵人物的命運多舛,多位警察在緝毒過程中犧牲,兩(liang) 位主要警察李振邦和江銘(陳偉(wei) 霆飾)最後也付出了沉重的代價(jia) 。此類題材的商業(ye) 類型片,通常最後都是以警方的全麵勝利結束,像《爆裂點》這樣把緝毒工作的嚴(yan) 酷性描寫(xie) 得如此真實,並不是很多。
動作和槍戰戲是港片曆來最為(wei) 擅長的,林超賢導演更是其中的好手。這部影片可謂是從(cong) 頭打到尾,各種槍戰、貼身搏擊和汽車追逐戰都拍得非常精彩,風格淩厲,拳拳到肉,能看出從(cong) 演員到劇組都下了很大的精力和心思。
但一部電影的精彩,最主要的還是要看塑造了什麽(me) 樣的人物。影片主要描寫(xie) 了四個(ge) 人物的命運,除了李振邦和江銘外,還有販毒頭子韓洋(譚俊彥飾)和女製毒師膺秀(梁洛施飾)的命運,推測創作者想從(cong) 警察、臥底警察、販毒分子和被卷入的普通人四個(ge) 角度來全方位反映緝毒工作的複雜性,但從(cong) 實際的觀影效果來看,人物和線索太多造成了敘事上的繁瑣和淩亂(luan) 。片中膺秀這條線就有點“節外生枝”的味道,即使全部砍掉也不影響故事的完整性。
“敘事太滿”可能是最近幾年港片普遍的問題,《爆裂點》也一樣。情節和節奏轉換太快,電影的情緒一直被拉滿,讓觀眾(zhong) 沒有喘息的機會(hui) ,比如江銘這個(ge) 人物,本是片中最重要也是最出彩的,但影片並沒有做到深挖這個(ge) 人物,對他當臥底警察的動機也隻是簡單交代,尤其是影片結尾,當李振邦告訴他可以回到警隊時,他卻“一意孤行”地要回去將販毒分子抓獲,有觀眾(zhong) 反映這個(ge) 人物有點像“機器人”。如果創作者能夠將人物的內(nei) 心世界描繪得更加真實細膩,讓人物更多展現生活化的一麵,相信會(hui) 更加打動觀眾(zhong) 。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