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常參觀博物館居然有這樣的好處
生活在文化場館眾(zhong) 多的城市居民會(hui) 有在周末去參觀博物館的打算,除了陶冶情操、提高藝術修養(yang) 外,這種行動對健康也頗有益處。
2018年,加拿大法語醫生協會(hui) 與(yu) 蒙特利爾美術博物館合作,開啟了開具“參觀博物館”處方的跨界項目,開具這種處方的目的是促進慢性疾病(高血壓、糖尿病)、神經係統疾病、認知功能障礙或精神問題患者的康複和健康幸福。能否開具這種處方,由醫生自行決(jue) 定。
這個(ge) 項目進行五年以來,使成千上萬(wan) 的病人得到醫生的處方,能夠獨自或者有人陪伴著參觀博物館。其成效近期不但獲得媒體(ti) 關(guan) 注,並且在公眾(zhong) 中的知名度也越來越高。有很多人稱:“參觀博物館具有強效的抗壓特性,它有著難以置信的好處。”
世界衛生組織(WHO)早在2015年就倡議將參加藝術活動作為(wei) 管理慢性病的一種策略。2019年,WHO發布了一份涵蓋範圍廣泛的報告,匯編了關(guan) 於(yu) 藝術和文化活動在促進健康和幸福方麵的作用的證據。該報告的作者對藝術活動的某些特定成分(審美參與(yu) 、感官刺激、身體(ti) 活動)所引起的心理、生理和行為(wei) 反應進行了精確和嚴(yan) 格的觀察。作者認為(wei) ,參觀博物館是一種所謂的接受性藝術活動,即參觀者本身並不需要創作藝術品。然而,這種活動的優(you) 勢在於(yu) 它能提升健康。
問題在於(yu) ,僅(jin) 憑參觀藝術品就能從(cong) 中獲益嗎?換句話說,與(yu) 藝術品接觸的簡單事實是否有特定的效果?
倫(lun) 敦大學學院的行為(wei) 科學家從(cong) “英國縱向老齡化研究”中選取了6710名50歲以上的成年人,對這些人的長期健康指標進行了監測,他們(men) 被要求在14年內(nei) 報告自己在文化和藝術活動方麵的習(xi) 慣。在考慮了一係列經濟、健康和社會(hui) 因素後,分析結果顯示,定期(每2~3個(ge) 月參觀一次或更多次)訪問文化場所(電影院、歌劇院、博物館、畫廊)能將他們(men) 患老年癡呆症和抑鬱症的風險降低50%,患老年衰弱綜合征(與(yu) 年齡相關(guan) 的健康狀況下降和喪(sang) 失獨立生活的能力)的風險降低40%,死亡風險降低31%。這種保護作用在很大程度上可以用觀賞藝術品能提高認知功能、改善心理健康水平和增加身體(ti) 活動量來解釋。而且,這些結果與(yu) 身體(ti) 移動受限、貧富狀況和退休無關(guan) 。
這是否意味著接觸藝術品能延緩健康老齡化呢?有這種可能性,但還需要證實。為(wei) 此,需要進行隊列研究和隨機對照試驗。
新西蘭(lan) 奧克蘭(lan) 大學的心理學家回顧了觀賞藝術品的生理反應及其對自我報告的壓力的影響的科學文獻。一些研究表明,觀賞藝術品能降低血壓、心率和唾液中分泌的皮質醇數量。這些變化表明人體(ti) 的警惕性有所下降,即應激減弱,從(cong) 而起到減壓的作用。
由於(yu) 新冠肺炎等流行病增加了老年人的隔離程度,很多身體(ti) 虛弱的老年人為(wei) 防止生病,盡量居家生活,避免去人流多的公共場所。然而,加拿大麥吉爾大學的老年醫學家發現,通過將高新技術與(yu) 互動性的藝術活動相結合,居家的老年人即使采用虛擬方式參觀博物館,也能起到支持身心健康和提高生活質量的作用。為(wei) 時45分鍾(其中包括15分鍾的問答環節)的虛擬參觀活動的最大好處是它減少了老年人的身體(ti) 虛弱。
無論如何,參觀博物館至少有一個(ge) 好處,那就是它能增加享受愉快生活的機會(hui) 。
(來源:北京青年報)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