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破瓶頸實現糧食產量目標
確保2024年糧食產(chan) 量保持在1.3萬(wan) 億(yi) 斤以上這個(ge) 預期目標的提出,有助於(yu) 穩預期,提信心,端牢中國飯碗,增加有效應對風險挑戰的底氣,為(wei) 有力有效促進鄉(xiang) 村全麵振興(xing) 、實現中國式現代化的宏偉(wei) 藍圖提供堅實支撐。
糧食安全是國家安全的基礎,經濟高質量發展需要高水平糧食安全作保障。中央農(nong) 村工作會(hui) 議提出,確保2024年糧食產(chan) 量保持在1.3萬(wan) 億(yi) 斤以上。這個(ge) 預期目標的提出,有助於(yu) 穩預期,提信心,端牢中國飯碗,增加有效應對風險挑戰的底氣,為(wei) 有力有效促進鄉(xiang) 村全麵振興(xing) 、實現中國式現代化的宏偉(wei) 藍圖提供堅實支撐。
確定糧食產(chan) 量預期目標,努力就有了方向。我國糧食產(chan) 量自2015年首次突破1.3萬(wan) 億(yi) 斤以來,連續保持9年,並且從(cong) 2015年的13209億(yi) 斤增加到2023年的13908億(yi) 斤,9年增加了699億(yi) 斤。這也說明,我國糧食生產(chan) 受耕地資源、水資源和生態環境等多重因素製約,增產(chan) 難度越來越大,進入瓶頸期。要實現預期目標並在產(chan) 量上有所突破,還麵臨(lin) 著各種各樣的困難和挑戰。例如,工業(ye) 化城鎮化與(yu) 糧食生產(chan) 存在爭(zheng) 地矛盾,糧經作物爭(zheng) 地矛盾依然突出;農(nong) 業(ye) 科技支撐後勁不足,糧食作物的大田產(chan) 量與(yu) 區試產(chan) 量還存在較大差距;極端天氣、病蟲害等自然災害的不確定性增強,應急防控、抗災減災能力有待加強;主產(chan) 區與(yu) 主銷區經濟發展水平差距越來越大,農(nong) 民種糧收入增長乏力。須強化政策實施協同聯動,放大組合效應,突破瓶頸製約,穩定產(chan) 量,力爭(zheng) 多增產(chan) 。
全麵落實糧食安全黨(dang) 政同責,堅持穩麵積、增單產(chan) 兩(liang) 手發力。2023年糧食高位增產(chan) 的關(guan) 鍵,是播種麵積增加和單產(chan) 提升,有效對衝(chong) 了極端天氣給糧食生產(chan) 帶來的不利影響。2024年,要持續強化政策供給,挖掘糧食增產(chan) 潛力。在穩定糧食播種麵積方麵,加強耕地保護和建設,嚴(yan) 禁耕地“非農(nong) 化”“非糧化”,持續推進高標準農(nong) 田建設。在增單產(chan) 方麵,支持農(nong) 業(ye) 科技創新平台建設,加快推進種業(ye) 振興(xing) 行動,推動糧食作物品種更新換代。在2023年大麵積單產(chan) 提升行動取得明顯成效的基礎上,繼續推動大麵積提高糧食單產(chan) 。
樹立“減損就是增產(chan) ”的理念,全麵提升農(nong) 業(ye) 防災減災救災能力。我國糧食生產(chan) 還沒有擺脫“靠天吃飯”的局麵。近年來,高溫、幹旱、暴雨、洪澇等極端天氣頻發,嚴(yan) 重威脅糧食生產(chan) 。糧食作物災情監測智能化、信息化程度不高,農(nong) 業(ye) 水利基礎設施長期疏於(yu) 管護、應急物資儲(chu) 備不足、災害預警預報機製不健全不完善等問題,都是造成災害損失擴大的重要原因。有關(guan) 部門要時刻緊繃防災減災救災這根弦,未雨綢繆。因地製宜製定分區域分災種分作物的防災減災預案,有效避災、科學防災、精準抗災。加大農(nong) 業(ye) 防災減災救災能力建設和投入力度,增強糧食作物災情監測預警能力建設,推動糧食生產(chan) 從(cong) “看天吃飯”向“知天而作”轉變。修複農(nong) 業(ye) 水利基礎設施,加強溝渠疏浚以及水庫、泵站建設和管護,增強極端天氣應對能力。
健全完善主產(chan) 區利益補償(chang) 機製,探索建立產(chan) 銷區省際橫向補償(chang) 機製。主產(chan) 區承擔著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的重任,但經濟發展水平落後,與(yu) 主銷區的經濟發展差距擴大。產(chan) 銷區經濟發展不平衡,會(hui) 影響主產(chan) 區重農(nong) 抓糧積極性,還會(hui) 抑製經濟的整體(ti) 健康發展。國家在不斷完善中央對主產(chan) 區縱向利益補償(chang) 機製的同時,要遵循“誰受益、誰補償(chang) ”的原則,積極探索產(chan) 銷區省際橫向補償(chang) 機製,進一步縮小產(chan) 銷區經濟發展差距。這樣,主產(chan) 區才能充分發揮比較優(you) 勢,全心全意發展糧食生產(chan) 。
麵對種糧農(nong) 民增收乏力問題,要實施農(nong) 民增收促進行動,提高農(nong) 民種糧積極性。我國已經構建起“價(jia) 格+補貼+保險”三位一體(ti) 的種糧農(nong) 民收益保障機製,確保農(nong) 民種糧不虧(kui) 本、有錢賺。今年秋糧上市以來,糧食價(jia) 格呈下行態勢,為(wei) 了防止“穀賤傷(shang) 農(nong) ”,有關(guan) 方麵精心組織市場化收購,在黑龍江等地及時啟動稻穀最低收購價(jia) 收購,確保農(nong) 民種糧賣得出、賣得好。支持主產(chan) 區糧食產(chan) 業(ye) 高質量發展,努力引導糧食加工業(ye) 、食品加工業(ye) 和飼料加工業(ye) 向主產(chan) 區產(chan) 糧大縣聚集,完善“企業(ye) +合作社+農(nong) 戶”的聯農(nong) 帶農(nong) 機製,提高農(nong) 民種糧收益,有序引導農(nong) 民就近就地轉移就業(ye) ,增加工資性收入。
新的一年,要始終保持奮發有為(wei) 的精神狀態,胸懷“國之大者”,堅定信心,開拓奮進,努力實現糧食產(chan) 量預期目標任務,進一步提高糧食安全保障水平,為(wei) 強國建設、民族複興(xing) 偉(wei) 業(ye) 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劉慧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