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國航天精彩可期
2023年,中國航天交出了亮眼成績單。2024年,進入應用與(yu) 發展階段的中國空間站將迎來新的“訪客”,嫦娥六號將首次把月球背麵的土壤帶回地球,商業(ye) 航天有望延續良好的發展勢頭……中國航天將延續精彩、不斷創新,為(wei) 促進人類文明進步、增進人類共同福祉作出新貢獻。
“天宮”將迎來4次發射
自2023年10月26日進駐中國空間站以來,轉眼間,神舟十七號乘組為(wei) 期6個(ge) 月的空間站“出差之旅”已完成約1/3。兩(liang) 個(ge) 多月的時間裏,湯洪波、唐勝傑、江新林3名航天員相繼完成了平台維護、科學試驗、首次出艙進行天和核心艙太陽翼試驗性維修等既定任務。在軌期間,空間站裏的“太空菜園”喜獲豐(feng) 收,航天員在軌采摘、品嚐由兩(liang) 個(ge) 乘組共同栽培出來的蔬菜,並將采摘的新鮮蔬菜分別進行封裝。接下來,神舟十七號乘組還將按計劃開展一係列空間站任務。
2024年,中國載人航天將實施4次飛行任務,分別是天舟七號貨運飛船、神舟十八號載人飛船、天舟八號貨運飛船和神舟十九號載人飛船。其中,神舟十八號和神舟十九號乘組均由3名航天員組成。這意味著今年空間站將上演兩(liang) 次在軌“換班”,6名航天員將陸續進駐“太空之家”。
據介紹,天舟七號和天舟八號貨運飛船在文昌航天發射場發射後,將分別對接於(yu) 天和核心艙後向端口。神舟十八號和神舟十九號載人飛船將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前者發射後對接於(yu) 天和核心艙徑向端口,後者發射後對接於(yu) 天和核心艙前向端口。
目前,天舟七號貨運飛船和長征七號遙八運載火箭已運抵文昌航天發射場,正在進行總裝和測試,等待年初的發射。
從(cong) 2023年發射的天舟六號開始,天舟貨運飛船采用了改進型貨物艙,裝載空間增加了約24%,裝載重量提高了約22%,從(cong) 以前的6.9噸提高到了7.4噸,是世界上運貨能力最強的貨運飛船之一。
隨著建造階段任務在軌數據的累積,天舟貨運飛船的補給效能不斷提升。據介紹,天舟七號發射時的在軌庫存和貨運飛船的上行量,合起來可支持航天員乘組在軌駐留1年。因此,天舟七號發射時的物資補給可以支持神舟十七號、十八號兩(liang) 個(ge) 航天員乘組在軌執行任務。
嫦娥六號將月背取土
2023年,中國啟動載人登月探測工程登月階段任務,計劃在2030年前實現中國人首次登陸月球。根據國家航天局消息,2024年前後,鵲橋二號中繼通信衛星和嫦娥六號月球探測器將發射升空,嫦娥六號將執行月球背麵采樣返回任務。
嫦娥六號的探月之旅,近日入圍了《自然》雜誌和《紐約時報》等外媒發布的年度關(guan) 注事件。迄今為(wei) 止,人類已進行的10次月球采樣返回均位於(yu) 月球正麵,月球背麵整體(ti) 相對月球正麵更為(wei) 古老,且存在月球三大地體(ti) 之一的艾特肯盆地,具有重要科研價(jia) 值。嫦娥六號任務預選著陸區即選擇了艾特肯盆地,以期發現並采集不同地域、不同年齡的月球樣品,增進人類對月球的認知。
在國際合作方麵,嫦娥六號任務搭載了法國的氡氣探測儀(yi) 、歐空局的負離子探測儀(yi) 、意大利的激光角反射鏡、巴基斯坦的立方星等4個(ge) 國家的載荷和衛星項目。
為(wei) 順利完成月球背麵航天器與(yu) 地球間的通信,中國新研製的鵲橋二號中繼通信衛星計劃2024年上半年發射。而在嫦娥六號任務完成後,鵲橋二號將會(hui) 擇機調整軌道,繼續為(wei) 嫦娥七號、嫦娥八號以及後續月球探測任務提供服務。同時,鵲橋二號還要接力鵲橋號,為(wei) 在月球背麵探測的嫦娥四號和玉兔二號提供中繼通信服務。除此之外,鵲橋二號還承載著科學探測使命。
目前,中國正加快推進國際月球科研站大科學工程,與(yu) 相關(guan) 國家、國際組織和國際合作夥(huo) 伴共同拓展人類認知疆域,為(wei) 和平利用太空、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ti) 作出貢獻。
商業(ye) 航天創新發展
近日,海南國際商業(ye) 航天發射中心一號發射工位正式竣工,這標誌著中國首個(ge) 商業(ye) 航天發射場在形成發射能力過程中取得關(guan) 鍵進展。
海南國際商業(ye) 航天發射中心位於(yu) 海南省文昌市,其一號發射工位是國內(nei) 新一代中型火箭長征八號的專(zhuan) 用工位,塔架高83米,包含固定勤務塔、發射台等11類設備設施。與(yu) 傳(chuan) 統發射工位相比,其取消了導流槽、采用模塊化鋼結構發射塔架方案,使建設周期縮短了一半。
2024年,海南國際商業(ye) 航天發射中心有望迎來首次商業(ye) 發射。同時,該發射中心二號發射工位也已完成導流槽主體(ti) 封頂,計劃於(yu) 2024年5月底完成設備現場安裝調試。
近年來,中國商業(ye) 航天發展迅速。2023年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hui) 議提出,打造商業(ye) 航天等若幹戰略性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2023年,朱雀二號遙二、遙三火箭成功發射,成為(wei) 世界上首款成功將載荷送入預定軌道的液氧甲烷火箭。雙曲線二號可重複使用液氧甲烷驗證火箭的第二次飛行試驗任務也取得成功。
2024年,中國商業(ye) 航天有望延續驚豔表現。今年,朱雀二號火箭計劃實施3次發射,將通過全過冷加注技術、發動機推力提升、二級發動機兩(liang) 次點火技術等提升火箭運力,從(cong) 而降低每千克載荷進入軌道的成本。雙曲線二號則計劃於(yu) 2024年在海上開展一次回收試驗,為(wei) 雙曲線三號火箭在2025年底首飛做好準備。
《人民日報海外版》(2024年01月03日第09版)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