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科目三”舞動東盟 自帶快樂基因
中新社柳州1月7日電 題:廣西“科目三”舞動東(dong) 盟 自帶快樂(le) 基因
作者 林馨
“動感的BGM(背景音樂(le) )、不羈的舞步、強烈的節奏……”一套被稱為(wei) 廣西“科目三”的“魔性舞步”近日在東(dong) 盟各國街頭上演,並在世界各地互聯網上火“出圈”。
作為(wei) 廣西文化旅遊推廣大使的柳州“90後”王帥,在東(dong) 盟國家感受到廣西“科目三”的火爆。他7日接受中新社采訪時表示:“沒有想到,我們(men) 在新加坡、馬來西亞(ya) 跳‘科目三’,現場圍滿觀眾(zhong) 。”
連日來,“開年遊廣西 歡樂(le) 過新年”中國廣西文化旅遊推介會(hui) 在新加坡、馬來西亞(ya) 、泰國舉(ju) 行。每場推介會(hui) 後,作為(wei) 廣西文化旅遊宣傳(chuan) 推介藝術團成員之一的王帥和同事們(men) ,會(hui) 在當地特色地標建築物前,熱舞一段廣西“科目三”。
在新加坡魚尾獅公園前,該藝術團成員手搖成花、扭腰擺胯,引得現場民眾(zhong) 紛紛舉(ju) 起手機錄製;馬來西亞(ya) 雙子塔下,同樣的“魔性”舞步上演,觀眾(zhong) 跟著音樂(le) “搖”起來。“我們(men) 出國宣傳(chuan) 廣西文旅,就是希望以最接地氣的方式,讓全球各地朋友了解廣西。”王帥表示。
火爆全球的“科目三”源自網絡上一段廣西某婚禮現場的魔性舞蹈——腳踝內(nei) 翻、扭腰、擺胯、搖花手,配合動感背景音樂(le) ,形成一套絲(si) 滑的小連招。坊間流傳(chuan) ,“每個(ge) 廣西人生命中都要經曆三場考試:科目一是唱山歌,科目二是嗦米粉,科目三是跳舞。”
經改編和互聯網傳(chuan) 播,廣西“科目三”似一股風潮火遍大江南北,還漂洋過海傳(chuan) 到日韓、歐美,引發全球性共鳴。拉丁舞世界冠軍(jun) 喬(qiao) 安娜在表演中帶頭跳起“科目三”;俄羅斯皇家芭蕾舞團在沈陽演出謝幕時跳起“科目三”;英國皇家芭蕾舞團在浙江演出《比得兔狂歡夜》時將“科目三”融入表演……據不完全統計,截至2024年元旦,“科目三”網絡視頻播放量已超過460億(yi) 次,且仍在增長。
“科目三”為(wei) 什麽(me) 讓人“上頭”?其魅力在於(yu) 主打一個(ge) 快樂(le) 。“開心的歌舞讓人有共鳴,快樂(le) 是當下人們(men) 所追求的生活方式。”王帥表示,在東(dong) 盟國家的每場推薦會(hui) 上演“科目三”表演後,當地民眾(zhong) 發自內(nei) 心地開心,互動效果良好。
在王帥看來,“科目三”象征著廣西人熱情好客、能歌善舞。早在半個(ge) 多世紀以前,“劉三姐”作為(wei) 廣西文化的代表形象紅遍大江南北,廣西人愛唱山歌的形象深入人心。作為(wei) 民族地區,廣西民族歌舞文化活動豐(feng) 富多彩。
老撾留學生白盛達,平日裏愛在中國互聯網上刷短視頻。她表示:“通過互聯網了解‘科目三’,這個(ge) 歌舞能給人帶來快樂(le) ,讓人忍不住想分享。”白盛達身邊的留學生,很多都會(hui) 跳。
近年來,中國文學、影視劇、歌舞表演走向海外,成為(wei) 向世界講好中國故事的重要載體(ti) 。而講好中國故事,“共鳴”是關(guan) 鍵,要能引發不同文化背景民眾(zhong) 的情感共振與(yu) 廣泛認同。
複旦大學教授張誌安表示,“科目三”走紅最重要的原因是它夠簡單。正因為(wei) 動作簡單,才能被大眾(zhong) 模仿、讓更多人參與(yu) 。其次,自帶快樂(le) 基因是“科目三”的流量密碼,暗合當下的社會(hui) 心理需求。
廣西“科目三”火爆,也為(wei) 中國文化“出海”提供樣本。廣西舞蹈家協會(hui) 秘書(shu) 長羅秀娟認為(wei) ,流行文化既有“陽春白雪”也有“下裏巴人”,能夠被大眾(zhong) 喜愛的作品從(cong) 來都是雅俗共賞的。“科目三”讓全世界看到廣西文化的豐(feng) 富多元,可以借此把更多廣西文化產(chan) 品介紹出去。
王帥表示,此次出國推廣與(yu) 他在2015年首次出國相比,已發生翻天覆地變化。他說:“如今,中國文化自信、認同感更強,很多外國民眾(zhong) 知道‘科目三’、柳州螺螄粉、山歌等廣西元素和文化。這種熟悉感,也讓他們(men) 更期待到廣西來遊玩。”(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