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地保護夯實大國“耕基” 讓“中國飯碗”端得更牢固
解鎖耕地保護“新密碼”係列之一
耕地保護夯實大國“耕基” 讓“中國飯碗”端得更牢固
糧食安全是“國之大者”,耕地是糧食生產(chan) 的命根子。維護國家糧食安全,不僅(jin) 要靠穩定耕地麵積,也要靠不斷提升耕地質量。
從(cong) 落實耕地“占補平衡”政策、探索耕地“進出平衡”製度,到建設用地“增減掛鉤”“增存掛鉤”同步推進,再到“大棚房”問題專(zhuan) 項清理整治、違建別墅問題清查整治、農(nong) 村亂(luan) 占耕地建房專(zhuan) 項整治……近年來,我國耕地保護紅線越拉越緊,飯碗端得越加牢固。
近日,《中華人民共和國糧食安全保障法》發布,從(cong) 法律製度層麵提出,在國家實施國土空間規劃下進行國土空間用途管製,統籌布局農(nong) 業(ye) 、生態、城鎮等功能空間,劃定落實耕地和永久基本農(nong) 田保護紅線、生態保護紅線和城鎮開發邊界,嚴(yan) 格保護耕地。
保障耕地數量 堅決(jue) 整治亂(luan) 占、破壞耕地違法行為(wei)
保護耕地,是涉及國家糧食安全的重大問題,18億(yi) 畝(mu) 耕地紅線的底線絕不能突破。
自然資源部土地工程技術創新中心主任、二級研究員鄖文聚表示,要穩住耕地麵積,確保耕地數量有保障,首先要堅決(jue) 整治亂(luan) 占、破壞耕地違法行為(wei) 。
用最嚴(yan) 格的製度、最嚴(yan) 密的法治,管好用好每一寸土地。從(cong) 規劃引領到市場配置,節約集約用地舉(ju) 措越來越精細;從(cong) 遏製耕地“非農(nong) 化”“非糧化”,到采取“長牙齒”的硬措施,耕地保護政策越來越嚴(yan) 格……一係列舉(ju) 措初步遏製了耕地總量持續減少的勢頭。
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全國單位GDP建設用地使用麵積(地耗)下降了40.85%,工業(ye) 用地平均投資強度提升了60%,全國耕地持續快速減少的態勢得到初步遏製,耕地總量連續兩(liang) 年止減回增。2023上半年全國地類變化監測結果顯示,耕地總量有望連續第三年保持淨增加態勢。
中國農(nong) 業(ye) 大學土地科學與(yu) 技術學院副教授湯懷誌認為(wei) ,在穩住耕地總量的同時,還需要穩定的耕地格局,要確保耕地質量有提升,生態有改善。
“我們(men) 要認識到耕地資源區位的極端重要性,一年一熟的耕地與(yu) 一年三熟的耕地是不一樣的;旱能灌澇能排、農(nong) 業(ye) 機械能進能出的耕地,與(yu) 靠天吃飯、耕牛都用不上的耕地也是不一樣的。”湯懷誌說,提升耕地質量,必須加大高標準農(nong) 田建設的投入和管護力度,要充分發揮良田、良種、良法、良機的綜合集成效應,大幅度提高耕地利用水平和質量、效率,確保耕地利用不斷向好、向優(you) ,提高耕地產(chan) 能。同時也要維持耕地資源生態安定格局,真正做到“數質並重、永續利用”。
調動保護耕地積極性 確保土地利用經濟可行性
我國以占世界9%的耕地、6%的淡水資源,養(yang) 育了世界近1/5的人口。事實證明,想要端牢飯碗,就得保護好耕地。
《中華人民共和國糧食安全保障法》提出,國家建立耕地保護補償(chang) 製度,調動耕地保護責任主體(ti) 保護耕地的積極性。要提高農(nong) 民保護耕地的積極性需要政府、社會(hui) 和農(nong) 民共同努力。
對此,鄖文聚認為(wei) ,應加大對農(nong) 業(ye) 的投入,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和公共服務體(ti) 係建設,提高農(nong) 民的生產(chan) 生活條件。通過設立耕地保護專(zhuan) 項資金,加強農(nong) 村金融服務、提高農(nong) 產(chan) 品價(jia) 格保護等方式,加大對農(nong) 民的扶持力度,提高他們(men) 的種地積極性。
“以我們(men) 在四川調研數據來看,當地農(nong) 民種柑橘,每畝(mu) 一年收益7000元以上,種糧僅(jin) 有1000元左右。”湯懷誌建議,建立耕地生產(chan) 糧食放棄經濟作物的機會(hui) 成本由政府合理分擔機製,改善農(nong) 民的經濟收入水平,提高農(nong) 民承擔種植成本和風險的能力。
鄖文聚表示,要通過加強農(nong) 業(ye) 科技的推廣和普及,提高農(nong) 民的技術水平和生產(chan) 效率。加大對農(nong) 業(ye) 科技的投入,加大科技人員的培養(yang) 和科研力度,積極推廣新的種植技術和農(nong) 業(ye) 機械設備,普及農(nong) 業(ye) 科技知識,加強對農(nong) 民的培訓和教育,提高農(nong) 民的科技水平和生產(chan) 效率。
“加強對農(nong) 民的政策宣傳(chuan) 和政策解讀,讓農(nong) 民了解政策內(nei) 容和政策實施情況,提高他們(men) 的參與(yu) 度和積極性。”湯懷誌說,要加強農(nong) 村社會(hui) 文化建設,提高農(nong) 民的文化素質和精神境界,促進農(nong) 民耕地保護的積極性。
走人與(yu) 自然和諧共生的耕地保護道路
湯懷誌認為(wei) ,耕地保護製度最大的特點是數量、質量、生態“三位一體(ti) ”。其中數量是前提,質量是關(guan) 鍵,生態是根本。
“沒有數量的質量是無法保障口糧絕對安全,沒有質量的數量同樣不可行。”湯懷誌說,最嚴(yan) 格的耕地保護製度,必須建立在數量、質量、生態三個(ge) 基本支撐點之上,三者相互影響,相互製約,缺一不可。
鄖文聚表示,落實好耕地保護製度,就要構建耕地數量、質量、生態“三位一體(ti) ”保護新格局,完善最嚴(yan) 格的耕地保護製度,不斷更新迭代、健全完善製度建設。“不好用、不管用、不會(hui) 用、不敢用的製度,不管怎麽(me) 邏輯嚴(yan) 謹、用詞考究,也終究是‘空製度’。”
“對在耕地保護方麵有令不行、有禁不止、失職瀆職的人員,要嚴(yan) 肅追究責任。”鄖文聚說,要壓實耕地保護責任,從(cong) 嚴(yan) 查處各類違法違規占用耕地或改變耕地用途行為(wei) ,遏製耕地“非農(nong) 化”、嚴(yan) 格管控“非糧化”。
湯懷誌補充說,要紮實推進耕地保護專(zhuan) 項整治,著力糾治占而不補、補而不實、弄虛作假等問題。加強協作配合,形成監管合力,以“零容忍”態度嚴(yan) 肅查處各類違法違規占用破壞耕地行為(wei) ,牢牢守住18億(yi) 畝(mu) 耕地紅線,確保數量不減少、質量不降低、生態有改善、布局持續穩定。(歐陽易佳)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