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點訪談:大國有“數” 回升向好 砥礪前行
央視網消息(焦點訪談):1月17日上午,國家統計局發布了2023年國民經濟運行主要數據。2023年是個(ge) 特殊的年份,疫情防控平穩轉段,經濟社會(hui) 都在恢複發展。對我們(men) 個(ge) 人小家庭來說,可能有人在忙著去“補償(chang) 式”旅遊度假,也有人在忙著能多點收入,讓日子更好一些。而對我們(men) 國家來說,雖然中國經濟已經進入了疫後恢複軌道,但複蘇的過程並不會(hui) 一帆風順。大國有“數”。現在我們(men) 就來看看在艱難背景下取得的這份成績單。
解讀中國經濟的表現,GDP是一個(ge) 重要觀察指標。先看總量:初步核算,2023年國內(nei) 生產(chan) 總值1260582億(yi) 元。
國家統計局總經濟師、國民經濟綜合統計司司長劉愛華:“總量超過126萬(wan) 億(yi) 元,從(cong) 增量看,2023年經濟增量按可比價(jia) 格計算超過6萬(wan) 億(yi) 元,6萬(wan) 億(yi) 元相當於(yu) 一個(ge) 中等國家一年的經濟總量。”
再看增速:2023年,我國GDP比上年增長5.2%,明顯快於(yu) 2022年全年3%的增速,也快於(yu) 疫情三年4.5%的平均增速,在國際主要經濟體(ti) 中名列前茅。分季度看,四個(ge) 季度GDP同比分別增長4.5%、6.3%、4.9%、5.2%。
劉愛華:“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預計,5.2%的增速對全球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將會(hui) 在30%左右,也就是說中國經濟繼續是全球穩定增長的重要引擎。中國經濟在量的合理增長的同時,也保持質的有效提升。現代化產(chan) 業(ye) 體(ti) 係建設取得新進展,高水平開放持續縱深推進,民生保障有力有效、安全發展的基礎不斷夯實。”
曆經三年疫情衝(chong) 擊,中國經濟仍然具有強大的發展韌性和潛力,但進入“後疫情時代”,經濟複蘇並不是一個(ge) 一帆風順的過程,2023年的經濟複蘇就呈現波浪式起伏的特征,特別是二季度的時候,一些指標的增速放緩。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理事長王一鳴:“我個(ge) 人的理解主要是疫情的滯後影響不可能在一日之間完全消失。疫情對居民家庭收入、企業(ye) 利潤都帶來了衝(chong) 擊。”
消費的複蘇就經曆了這樣一個(ge) 波浪式起伏的過程。從(cong) 去年春節檔開始,管控一放開,接觸型、聚集型消費就率先複蘇。一時間,年夜飯預訂爆滿、電影院人頭攢動、熱門景點遊人如織……在河南鄭州的創意園裏開餐廳的劉世傑正是被當時的紅火場景鼓舞,決(jue) 定再開一家店。然而,一季度後,隨著第一波消費熱潮降溫,劉世傑發現客人開始越來越少了。
如何再次激發大家的消費熱情?國家出台了一係列政策舉(ju) 措,各地也變著花樣打造消費新場景。劉世傑的餐廳所在的創意園原本是一片廢棄的老廠房。近年來,鄭州市在保留特色原貌的基礎上,讓這些老工業(ye) 遺產(chan) 變身為(wei) 好吃、好玩、好看的創意產(chan) 業(ye) 集聚地,吸引了不少人前來打卡。客流下滑後,園區又想辦法在五一、十一等節假日舉(ju) 辦各種新鮮好玩兒(er) 的活動。如今,劉世傑的第二家店已經開業(ye) ,生意不錯,到創意園來玩兒(er) 的人也越來越多。
不僅(jin) 僅(jin) 是鄭州,越來越多的消費新場景也正在全國各地不斷湧現。在西安的一個(ge) 主題街區,遊客可以沉浸式體(ti) 驗唐風古韻。廣州引進了國際流行的健身運動——垂直馬拉鬆,從(cong) 體(ti) 育賽事中挖掘消費潛力。從(cong) “村超”“村BA”到“特種兵式旅遊”,從(cong) “進淄趕烤”到哈爾濱冰雪遊火爆出圈,消費新熱點層出不窮,依托數字技術,更加智能化、便利化的新型消費也在改變人們(men) 的消費習(xi) 慣。
劉愛華:“2023年,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同比增長了8.4%,占社會(hui) 消費品零售總額的比重達到27.6%,比上一年提高了0.4個(ge) 百分點,線上線下融合發展進一步增強。從(cong) 消費增長的發展趨勢來看,文娛消費、健康消費、綠色消費領域都出現一些新的變化,都展現出了新的增長點的特點。”
經過短暫的波動,從(cong) 7月份開始,消費再次走出了企穩回升的曲線。2023年,我國社會(hui) 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7.2%,最終消費支出對經濟增長貢獻率達到82.5%,拉動GDP增長4.3個(ge) 百分點。
在消費複蘇的過程中,除了實物商品以外,服務消費的增長成為(wei) 最大的亮點。那麽(me) ,什麽(me) 是服務消費?你知道每消費100元錢,有多少是為(wei) 服務買(mai) 單的嗎?
商務部研究院副院長張威:“拿旅遊舉(ju) 個(ge) 例子,從(cong) 出門坐車、買(mai) 票,然後落地住酒店,在旅遊過程中,我可能買(mai) 了一些娛樂(le) 項目、看了演出、去了景點等,這樣的一些全流程過程中,大部分的消費都是服務消費,中間可能有一小部分,比如商品和餐飲的服務是計入社會(hui) 消費品零售總額的,但其他大部分都是服務消費。”
2023年,大家每消費100元錢,就有45元是服務支出。服務消費快速增長,催生了一個(ge) 新指標——服務零售額增速。從(cong) 去年8月份開始,國家統計局將這一數據也納入發布範圍。2023年,我國服務零售額同比增長20.0%,比商品零售額快14.2個(ge) 百分點。
張威:“大部分國家百姓的消費都經曆了從(cong) 非耐用消費品到耐用消費品,再到服務消費品的升級過程,而我們(men) 國家現在剛好是從(cong) 商品消費向服務消費升級的階段。我們(men) 經常說中國的消費正在從(cong) 生存型消費向享受型消費轉變,享受型消費中其實服務性消費占有更高的比例。”
2023年,我國服務業(ye) 增加值比上年增長5.8%。其中,住宿和餐飲業(ye) 增長較快,同比增長14.5%。
2023年,穩就業(ye) 、穩經營主體(ti) 也是一項工作重點。截至2023年9月底,我國登記在冊(ce) 經營主體(ti) 達1.81億(yi) 戶,這其中有不少都是中小微企業(ye) 、民營企業(ye) 。它們(men) 是解決(jue) 就業(ye) 的主力軍(jun) ,但由於(yu) 市場需求不足、自身抗風險能力較差等原因,2023年,一些企業(ye) 仍然麵臨(lin) 各種各樣的困難。
重慶的一家科創企業(ye) ,主營產(chan) 品是電氣火災的智能防控設備,主要解決(jue) 城市高層建築、老舊小區等地的用電安全問題。科研成果怎麽(me) 從(cong) 實驗室搬到生產(chan) 線,科創團隊麵對的困難不少。除了缺資金,2023年,公司還要麵對一個(ge) 新問題,那就是新研發的設備如何盡快投放到市場進行廣泛應用。
重慶某智能科技研究院有限公司創始人熊小伏:“我們(men) 這個(ge) 產(chan) 品科技成果轉化還有一個(ge) 關(guan) 鍵問題,就是要提供試驗試用的環境,沒有應用環境,沒有辦法檢驗這個(ge) 技術。”
然而,這項工作僅(jin) 靠這家初創企業(ye) 單槍匹馬去完成非常困難。了解到企業(ye) 遇到的問題後,當地政府伸出援手,從(cong) 資金、應用推廣等方麵給予了大力支持。
重慶高新技術產(chan) 業(ye) 研究院規劃發展部部長林培思:“去年,我們(men) 引進了國有投資平台為(wei) 它繼續投資了1500萬(wan) 元現金,幫助它在老舊小區、人才公寓,還有特別容易發生高層火災的一些特定場所進行應用場景的示範推廣。依托於(yu) 這家公司投資的資金,目前我們(men) 在規劃建設6000平方米的生產(chan) 基地,進一步進行大批量生產(chan) ,降低它的生產(chan) 成本。”
為(wei) 了幫助各類經營主體(ti) 渡過難關(guan) ,我國出台了一係列政策。2023年前11個(ge) 月,全國新增減稅降費及退稅緩費超過1.8萬(wan) 億(yi) 元。同時,持續優(you) 化營商環境,從(cong) 金融支持、法治保障等方麵鼓勵和支持民營經濟發展。隨著各項政策落地見效,經營主體(ti) 的經營狀況明顯好轉,也為(wei) 就業(ye) 改善奠定了基礎。
劉愛華:“2023年,民營企業(ye) 在麵對整體(ti) 有效需求不足的市場環境下,總體(ti) 上呈現出穩步恢複的發展態勢。一是生產(chan) 加快恢複,2023年,全國規模以上私營工業(ye) 企業(ye) 的增加值同比增長了3.1%,比上年加快了0.2個(ge) 百分點;二是民間項目投資在加快,扣除房地產(chan) 投資之後的民間項目投資增長9.2%;三是民營企業(ye) 出口主動力的作用在進一步增強;四是效益在改善。”
2023年,中國經濟頂住壓力,圓滿實現經濟社會(hui) 發展主要預期目標。2024年,中國經濟將如何克服不利因素,持續穩定回升向好呢?以消費為(wei) 例,後疫情時代,人們(men) 的消費習(xi) 慣更趨理性,無論是商品還是服務,都需要不斷創新、升級。
張威:“智能家居、智能家電,智能產(chan) 品可能會(hui) 成為(wei) 新的消費增長點。同時,通過各種有效方式去促進耐用消費品的升級換代、以舊換新,這可能是促進商品消費增長的一個(ge) 非常重要的潛力。然後就是服務消費,包括我們(men) 說的數字消費、文旅消費、養(yang) 生消費、綠色消費等。第三,融合消費很重要,比如說在旅遊的過程中是不是可以養(yang) 個(ge) 生等。”
2024年,我們(men) 仍然要繼續圍繞經營主體(ti) 的需求和痛點,解決(jue) 它們(men) 的難題,並進一步激發它們(men) 的內(nei) 生動力和創新活力。
王一鳴:“我覺得激活市場主體(ti) 活力,當前最為(wei) 突出也尤為(wei) 緊迫的主要是民營企業(ye) 的活力。去年,中央出台了一係列政策,當前最重要的是要把這些政策落地,比如在招投標方麵,怎麽(me) 樣給民營企業(ye) 一視同仁,讓它有相同的準入機會(hui) ,另外就是怎麽(me) 樣更好去保護民營企業(ye) 的產(chan) 權和企業(ye) 家的權益,這對增強他們(men) 的信心,讓他們(men) 心無旁騖地去創業(ye) 、去創新也會(hui) 起到關(guan) 鍵作用。”
過去一年,我國經濟頂住外部壓力,克服內(nei) 部困難,實現回升向好,高質量發展紮實推進,主要預期目標圓滿實現,這是一份極為(wei) 不易的成績單。在擴大內(nei) 需、穩住經營主體(ti) 、保民生的同時,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步伐也一直沒有停歇。2023年,高技術產(chan) 業(ye) 的投資呈現怎樣的亮點?有哪些新動能正在蓬勃興(xing) 起?2024年,中國經濟在高質量發展的道路上還將如何發力?我們(men) 將繼續為(wei) 您解讀。(央視網)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