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橘北莓”背後:“出圈”的特色鮮果興業助農
1月11日,小雨。在廣西南寧市“三街兩(liang) 巷”曆史文化街區,打著傘(san) 、穿著雨衣的市民排起了長龍,領取來自黑龍江的問候——蔓越莓鮮果。
新年伊始,為(wei) 回報“東(dong) 北老鐵”對南寧遊學學生“小砂糖橘”的全程關(guan) 愛,南寧市組織滿載著砂糖橘和武鳴沃柑的“愛心回禮”車隊駛向哈爾濱。作為(wei) 回禮,來自有著“華夏東(dong) 極”之稱的黑龍江省撫遠市,也準備了10萬(wan) 盒優(you) 質撫遠蔓越莓發往南寧,供市民免費品嚐。
“南橘”和“北莓”的這場溫暖的“雙向奔赴”背後,正是兩(liang) 地特色水果產(chan) 業(ye) 多年來默默開拓、興(xing) 業(ye) 助農(nong) 、創新突圍的體(ti) 現。
尋找“超級水果”
1月16日,在黑龍江撫遠紅海植業(ye) 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紅海植業(ye) ”)蔓越莓基地的分選車間內(nei) ,工人在傳(chuan) 送帶旁忙碌不停。自從(cong) “南橘北莓”的溫暖互動出圈後,來自全國各地的訂單蜂擁而至。車間裏打包的工人目前實行三班倒,以應對大量的出貨需求。“市場需求的增速太快,我們(men) 的包材都快跟不上了。”紅海植業(ye) 總經理李峰對中青報·中青網記者說。
這家2010年成立、2014年落地撫遠的公司與(yu) 蔓越莓的結緣緣於(yu) 他們(men) 對市場的敏銳感知。
2010年,歐美“超級水果”風的代表藍莓進入中國。國內(nei) 一線大城市的超市、農(nong) 貿市場的貨架上,新鮮藍莓開始多了起來,藍莓相關(guan) 的飲品也陸續上市。紅海植業(ye) 的創始人海鵬曾做過兩(liang) 年的食品貿易,他預感到國內(nei) 水果消費市場將迎來新變化。
“海鵬一開始找我時,原本是打算做藍莓的。”李峰說,但經過一番市場調研,他們(men) 發現,國內(nei) 已經有不少企業(ye) 開始規模化種植藍莓,而且藍莓需要人工采摘,後期人力成本投入大。經過仔細篩選,他們(men) 找到了另一個(ge) 符合“超級水果”特性的品種——蔓越莓。
蔓越莓原產(chan) 於(yu) 北美高寒濕地,其生長對緯度、溫度、土壤、水質都有著嚴(yan) 格要求,國內(nei) 當時還沒有規模化種植。這是一條門檻較高,卻沒有那麽(me) “卷”的賽道。沒有種子、沒有種植技術,兩(liang) 人就多次飛赴北美考察當地的種植企業(ye) ,學習(xi) 相關(guan) 的技術和管理經驗,引進國外優(you) 質的種苗。“當時國內(nei) 沒有蔓越莓種植的營養(yang) 肥料、除草劑和專(zhuan) 業(ye) 的機械設備。”李峰說,試種時,他們(men) 就靠人工除草,自己帶著工人琢磨改造適合蔓越莓田日常使用和收獲的農(nong) 業(ye) 機械。
2014年,通過招商引資,這家立誌在中國種植蔓越莓的企業(ye) 選擇紮根撫遠,開啟創業(ye) 之路。在建設基地的第一年,撫遠市政府除了為(wei) 其修路通電,還幫公司修建水利工程,以滿足蔓越莓用水的需求。
蔓越莓種植需要耐心,前5年基本隻投入沒產(chan) 出,不過一旦進入豐(feng) 產(chan) 期,便可持續豐(feng) 產(chan) 80年到100年。在等待苗木批量結果的這些年,紅海植業(ye) 旗下的公司從(cong) 2012年開始進口蔓越莓加工產(chan) 品,並與(yu) 中糧等食品企業(ye) 合作,為(wei) 其供應蔓越莓果幹。
2018年,紅海植業(ye) 迎來了首次收獲,位於(yu) 撫遠市的4200畝(mu) 蔓越莓種植基地產(chan) 果量達150噸。2023年,這一數據提升至2200噸左右。
蔓越莓是一種紅色的小漿果,每年9月下旬開始成熟,到10月開始收獲時,蔓越莓田被注滿水後,機械水車把藤蔓上的鮮果脫落下來,水麵上浮滿了紅彤彤的果實,就像一片紅色海洋。“這也是我們(men) 公司名字‘紅海’的由來。”李峰說,蔓越莓的種植,除了能帶動鮮果銷售及相關(guan) 食品、藥品的研發生產(chan) ,還能帶動當地特色觀光旅遊的發展。
從(cong) 2022年起,在撫遠市政府的協調下,紅海植業(ye) 與(yu) 航天神舟生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達成合作,持續開展航天育種試驗,改良創新蔓越莓品種,培育擁有自主知識產(chan) 權的“太空超級莓”,填補國內(nei) 市場空白。
品牌化、標準化、產(chan) 業(ye) 化讓武鳴沃柑走得更遠
這場“南橘北莓”的溫暖互動同樣也讓廣西的柑橘嚐到了甜頭。“最近我接到很多電話,有慕名來對接采購沃柑的,也有要下單送朋友的。”廣西起鳳橘洲果業(ye) 有限公司總經理羅增桂告訴記者。
自2018年起,廣西水果產(chan) 量已連續6年排名全國第一。長期以來,廣西水果以種類豐(feng) 富、高產(chan) 而聞名於(yu) 世,但缺少叫得響亮的品牌。沃柑是“坦普爾”橘橙與(yu) “丹西”紅橘的雜交品種。2012年,南寧市武鳴區水果生產(chan) 部門從(cong) 中國農(nong) 科院柑橘研究所引進該品種在當地推廣種植。2014年,沃柑開始掛果,經過10多年發展,武鳴沃柑種植麵積從(cong) 最初的800多畝(mu) 增加到2023年的46萬(wan) 畝(mu) 以上,產(chan) 量從(cong) 2014年的7334噸增長到2023年的150萬(wan) 噸。目前,武鳴區已成為(wei) 全國沃柑種植麵積最大的縣區。
為(wei) 提升產(chan) 業(ye) 的競爭(zheng) 力,2017年,武鳴區開始全力打造“武鳴沃柑”這一區域公用品牌,製定了《武鳴區打造“中國沃柑看武鳴”品牌實施方案》,將其納入產(chan) 業(ye) 富民專(zhuan) 項行動加快推進;2018年編製了《武鳴沃柑區域公用品牌發展戰略規劃》,明確“武鳴沃柑”品牌建設的行動綱領與(yu) 路徑指南;2019年12月27日,國家知識產(chan) 權局商標局第1665號公告確定“武鳴沃柑”獲準注冊(ce) 為(wei) 地理標誌證明商標;2022年9月,“武鳴沃柑”入圍2022中國品牌價(jia) 值評價(jia) 區域品牌(地理標誌)百強,位列榜單第40位,是唯一榮登百強榜的沃柑品牌。
除了品牌塑造,利用科技賦能,為(wei) 全產(chan) 業(ye) 鏈提質增效,也是武鳴區高質量發展沃柑產(chan) 業(ye) 的一大法寶。武鳴區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局局長潘賢溫表示,近年來,武鳴區推動武鳴農(nong) 業(ye) 向智能化、數字化發展,以鳴鳴果園等農(nong) 業(ye) 龍頭企業(ye) 示範帶動,推進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管理、行業(ye) 監管智能化、數字化,健全農(nong) 產(chan) 品質量安全追溯體(ti) 係,不斷提高農(nong) 產(chan) 品品質和市場競爭(zheng) 力。
在武鳴區鳴鳴果園的種植基地,記者注意到,土壤墒情監測器、小型氣象站、智能滴灌等現代農(nong) 業(ye) 智能裝備隨處可見。技術人員通過雲(yun) 平台,可實時了解園區土壤溫濕度、氣壓、光照度、降水量以及果樹的長勢、病蟲害基數等信息,對園區發生的各種情況進行快速反應和決(jue) 策,並通過網絡遠程下發指令,控製園區滴灌閥門等設備的開啟和關(guan) 閉,使種植管理更加精細化、標準化與(yu) 信息化。
走進鳴鳴果園東(dong) 威數字化采後分選中心,沃柑從(cong) 上果、清洗、烘幹、分選、包裝到入庫,通過兩(liang) 條自動化分選設備生產(chan) 線,每小時可處理8萬(wan) 斤沃柑。每顆沃柑在經過光電智能分選設備時,要被拍下42張照片,智能化的機器視覺技術通過果麵、顏色、重量、果型等維度將果品分選為(wei) 25個(ge) 等級,再進行分類包裝銷售。每顆待售沃柑的表皮上,都貼著一張二維碼標簽。掃碼後,這顆沃柑的生產(chan) 基地、采摘時間、包裝組別、經手工人等信息一目了然,讓顧客挑得明白、買(mai) 得放心。
品牌化、標準化、產(chan) 業(ye) 化的發展之路,讓武鳴沃柑不僅(jin) 暢銷國內(nei) ,還走出了國門。最近,羅增桂接待了好幾撥來自泰國、馬來西亞(ya) 、印度等地的客商。他表示,由於(yu) 耐貯存、口感好等品質優(you) 勢,沃柑在東(dong) 盟國家很受歡迎,“按照目前的形勢,公司今年出口量至少是前兩(liang) 年的兩(liang) 倍”。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謝洋 來源:中國青年報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