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以更大力度辦教育、興科技、育人才

發布時間:2024-01-22 14:24:00來源: 人民日報海外版

  以更大力度辦教育、興(xing) 科技、育人才

  黨(dang) 的二十大把教育、科技、人才作為(wei) 全麵建設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國家的基礎性、戰略性支撐,突出了建設教育強國、科技強國、人才強國的內(nei) 在一致性和相互支撐性。國家主席習(xi) 近平在二〇二四年新年賀詞中明確要求“以更大力度辦教育、興(xing) 科技、育人才”,進一步突顯了教育科技人才工作的係統性、基礎性、先導性、戰略性、緊迫性。

  回顧世界現代化發展曆程,科技和人才總是向經濟繁榮、社會(hui) 穩定、發展勢頭好、文明程度高、思想解放、教育興(xing) 盛、創新活躍、文化包容的國家和地區集聚。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是一個(ge) 探索性事業(ye) ,我國能不能如期全麵建成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強國,關(guan) 鍵看教育能否優(you) 先發展,科技能否自立自強,人才能否引領驅動。今年是新中國成立75周年,是實現“十四五”規劃目標任務的關(guan) 鍵一年,要緊緊圍繞新時代新征程黨(dang) 和國家的中心任務,堅持科技是第一生產(chan) 力、第一競爭(zheng) 力,人才是第一資源,創新是第一動力,統籌實施科教興(xing) 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統籌深化教育科技人才綜合改革,強化教育科技人才一體(ti) 化支撐引領中國式現代化的核心功能,形成教育科技人才一體(ti) 化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倍增效應,為(wei) 全麵推進強國建設、民族複興(xing) 偉(wei) 業(ye) 提供係統堅強的教育科技人才保障。

  以更大力度辦教育。立德樹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務。黨(dang) 中央堅持把教育作為(wei) 國之大計、黨(dang) 之大計,把教育投入作為(wei) 基礎性、戰略性、先導性投入予以優(you) 先保障,建成世界上規模最大的教育體(ti) 係。據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測算,我國2023年教育強國指數居全球第23位,比2012年上升26位,是進步最快的國家,教育現代化水平跨入世界中上國家行列。勞動年齡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由2012年的9.9年提高到2022年的10.93年,高等教育毛入學率由30%提高到59.6%,進入普及化階段。高等教育在學總規模4655萬(wan) 人,其中在學研究生365.36萬(wan) 人,形成了龐大的後備人才梯隊。建設教育強國,是全麵建成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強國的戰略先導,是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的重要支撐,要把自主培養(yang) 高素質創新人才作為(wei) 一體(ti) 推進教育科技人才工作的重要抓手。堅定實施科教興(xing) 國戰略,始終把教育擺在優(you) 先發展的戰略位置。加快建設中國特色、世界一流的大學和優(you) 勢學科,一體(ti) 推進科教創新與(yu) 人才培養(yang) 。改革人才選拔方式,建立職普融通、產(chan) 教融合、科教融匯的培養(yang) 方式,形成貫通培養(yang) 、分類指導、寬進嚴(yan) 出的研究生成長路徑,打造基礎厚實、特色鮮明的基礎研究人才和拔尖創新人才。

  以更大力度興(xing) 科技。中國式現代化關(guan) 鍵在科技現代化。黨(dang) 中央堅持創新在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強作為(wei) 國家發展的戰略支撐,推動我國科技實力大幅躍升。據世界知識產(chan) 權組織的報告,我國全球創新指數排名從(cong) 2012年第34位上升至2023年第12位,全球百強科技創新集群數量躍居世界第一。全社會(hui) 研發經費投入從(cong) 2012年1萬(wan) 億(yi) 元增長到2022年3.09萬(wan) 億(yi) 元,研發經費投入強度從(cong) 1.91%提升到2.54%,基礎研究經費投入強度已連續4年超過6%,科技創新對高質量發展的支撐引領作用顯著增強。建設科技強國,必須擁有一批世界一流科研機構、研究型大學、創新型企業(ye) ,要把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作為(wei) 國家戰略科技力量的使命任務。堅定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健全新型舉(ju) 國體(ti) 製,完善政府引導、市場配置、社會(hui) 參與(yu) 的科技治理機製,有組織推進戰略導向的體(ti) 係化基礎研究、前沿導向的探索性基礎研究、市場導向的應用性基礎研究,集聚優(you) 勢力量進行原創性引領性科技攻關(guan) ,堅決(jue) 打贏關(guan) 鍵核心技術攻堅戰,積極搶占科技製高點。依托產(chan) 學研合作提高科技成果轉化和產(chan) 業(ye) 化水平,以顛覆性技術和前沿技術催生新產(chan) 業(ye) 新模式新動能,發展新質生產(chan) 力。

  以更大力度育人才。綜合國力競爭(zheng) 說到底是人才競爭(zheng) 。黨(dang) 中央牢固確立人才引領發展的戰略地位,把人才作為(wei) 實現民族振興(xing) 、贏得國際競爭(zheng) 主動的戰略資源,全方位培養(yang) 引進用好人才。據全球化智庫《全球人才流動趨勢與(yu) 發展報告(2022)》,我國人才競爭(zheng) 力指數在38個(ge) 國家中排名第八位。據歐洲工商管理學院等機構的報告,我國全球人才競爭(zheng) 力指數排名從(cong) 2013-2018年第49名上升到2019-2023年第40名,2023年在“中高收入國家”中排名第八位。2022年,我國人才資源總量超過2.2億(yi) 人,比2012年增加1億(yi) 人;研發人員全時當量達到635.4萬(wan) 人年,是2012年的1.96倍。硬實力、軟實力,歸根到底要靠人才實力。建設人才強國,必須加快建立人才資源競爭(zheng) 優(you) 勢,把培育國家戰略人才力量的政策重心放在青年科技人才上。堅定實施人才強國戰略,係統改革人才培養(yang) 、使用、評價(jia) 、服務、支持、激勵等機製,持續優(you) 化人才發展環境。充分發揮院士、科學家、教育家、企業(ye) 家等“關(guan) 鍵少數”的表率作用,加強青年科技人才培養(yang) 和使用,提升戰略人才體(ti) 係的整體(ti) 效能。加快建設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高水平人才高地,形成具有國際競爭(zheng) 力的人才製度優(you) 勢,聚天下英才而用之。

  (作者萬(wan) 勁波 係中國科學院科技戰略谘詢研究院綜合集成部部長、研究員)

(責編: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