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寫:當豫劇“遇見”豫園 碰撞出“共鳴”火花
中新網上海1月24日電 題:當豫劇“遇見”豫園 碰撞出“共鳴”火花
中新網記者 李貴剛
“雖然風格不同,但大家的心願是一致的!”連日來,中國豫劇和上海豫園“攜手相遇”,碰撞出“共鳴”的火花,這也讓國家一級演員韓振業(ye) 興(xing) 奮不已。
跨越70年的“重逢”
擁有近300年曆史的豫劇,全國共有167個(ge) 專(zhuan) 業(ye) 豫劇院團,民營院團達到了2100多個(ge) ,號稱“10萬(wan) 豫劇大軍(jun) ”,是中國第一大地方戲劇種。
70年前,豫劇大師馬金鳳率先開啟豫劇“入海(上海)”先河;70年後,當代豫劇領軍(jun) 人李樹建再度讓鏗鏘有力的豫劇響徹上海。
1月21日,曆時3年籌劃,“豫園·豫劇·遇知音”豫劇人李樹建正式入駐上海豫園(簡稱豫園)。23日晚,隨著“小劇場精華版《程嬰救孤》”演出落幕,也預示著此次上海駐場演出係列活動圓滿收官。
臨(lin) 近春節的豫園張燈結彩,遊人如織。當晚,豫園“海上梨園”高朋滿座,名家薈萃,大咖雲(yun) 集。韓振業(ye) 作為(wei) 河南省商丘市豫東(dong) 調傳(chuan) 承保護中心(商丘市豫劇院)副院長也受邀參加此次活動。他說,“豫劇‘入海’是我們(men) 豫劇人翹首以盼很久的夙願了”。
從(cong) 21日至23日,“戲曲絕活展風采”“群星薈萃折子戲專(zhuan) 場”“小劇場精華版《程嬰救孤》”連續三場演出在“海上梨園”上演。此後每月,“豫劇人李樹建”都將在“海上梨園”上演三場演出,開啟古老豫劇在上海駐場演出新模式。
在韓振業(ye) 看來,這也意味著這場跨越70年的“重逢”將在上海常態化進行,“豫劇能走到今天,李樹建老師功不可沒!”
其間,李樹建還和河南30多個(ge) 豫劇院團長在“海上梨園”席地而坐開交流會(hui) ,共商河南戲曲人未來如何一起抱團在此進行駐場演出。
身兼中國劇協副主席、河南省劇協主席的李樹建表示,自此後,“豫劇人李樹建”隻是一個(ge) 符號,一個(ge) IP,呈現給觀眾(zhong) 的將是“跨劇種、跨流派、跨省市、跨年齡段”的盛況,給豫劇擘畫更美好的未來。
傳(chuan) 承共進的“切磋”
豫劇是中原文化的代表,上海是海派文化發祥地,京劇、滬劇、越劇、淮劇等曲藝文化在上海遍地開花。
上海豫園旅遊商城(集團)有限公司相關(guan) 負責人稱,豫劇既有傳(chuan) 統性,又具現代性,這與(yu) 豫園倡導的東(dong) 方美學不謀而合。
記者注意到,在“戲曲絕活展風采”“群星薈萃折子戲專(zhuan) 場”演出中,除了豫劇名家雲(yun) 集,滬上名家也紛紛登台助陣。就連知名“老戲骨”王麗(li) 雲(yun) 也直言,“難得一見”。用李樹建的話說,這是一次交流互鑒之旅。
“文化連接心靈,藝術溝通世界。”河南省文化和旅遊廳廳長黃東(dong) 升在致辭中表示,豫劇是黃河文化中的一顆璀璨明珠。上海是改革開放的前沿陣地和國際文化交流中心。此次豫劇“入海”一方麵為(wei) 上海觀眾(zhong) 提供了具有中原特色、中原風情的產(chan) 品,另一方麵通過學習(xi) 借鑒海派文化傳(chuan) 承弘揚的經驗做法,進一步拓展創新“藝術入海、文化出海”的新模式、新平台,這對於(yu) 豫劇藝術走向全國、走向國際具有積極的推動作用。
無論是此次駐場演出,還是今後常態化演出,上海當地的多種劇種也都將參與(yu) 其中,與(yu) 豫劇同台“切磋”,交流互鑒,傳(chuan) 承共進。
上海豫園湖心亭總經理兼“海上梨園”主理人王毅文說,“海上梨園”匯聚了多個(ge) 種類的戲劇演出,豫劇入駐之後,進一步豐(feng) 富了上海這一國際化都市的演出形態,同時為(wei) 豫劇培養(yang) 更多的國內(nei) 和國際觀眾(zhong) ,讓豫劇在與(yu) 不同文化的交流互鑒中得到淬煉和提升,真正實現“豫劇入海,文化出海”。
豫劇“出海”的“共鳴”
作為(wei) 此次入駐上海豫園的一場重要演出,23日晚上演的小劇場精華版《程嬰救孤》,引人關(guan) 注。
眾(zhong) 所周知,《程嬰救孤》是李樹建“忠孝節義(yi) ”四部曲中的首部劇目,先後走進美國、法國、意大利、土耳其等數十個(ge) 國家,深受海內(nei) 外觀眾(zhong) 喜愛。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駐場演出,李樹建剛收的“洋弟子”劉黃河(中文名)也前來捧場,為(wei) 活動增添了“國際味”。
今年21歲的劉黃河來自馬達加斯加,2023年9月來到中國,就讀於(yu) 黃河水利職業(ye) 技術學院。同年12月,她因愛上豫劇,拜在李樹建門下。
“我很樂(le) 意將豫劇帶到我的國家,讓家人們(men) 都跟我一樣喜歡它。”劉黃河接受記者采訪時說,在非洲,很多人喜歡中國影視劇,豫劇並不多見。
曾赴非洲3個(ge) 國家演出的韓振業(ye) 深有同感道,經過一代又一代的新老藝術家對豫劇的傳(chuan) 承,豫劇已取得跨越式發展,還被西方觀眾(zhong) 讚為(wei) “東(dong) 方詠歎調”。但豫劇在國際舞台的曝光度卻少之又少,尤其是地方和民營院團難得有走出國門的機會(hui) 。他希望借助此次入駐上海,為(wei) 豫劇開拓更多國際舞台。
在入駐上海之前,為(wei) 將豫劇推向國際舞台,以李樹建等為(wei) 代表的中國豫劇人,通過多渠道、多途徑不斷開拓豫劇國際市場。其中,李樹建曾帶領《程嬰救孤》登上美國百老匯舞台、好萊塢杜比大劇院,創造了中國戲劇首支榮登百老匯和好萊塢的“雙料”劇目。
上海是許多戲曲名家的成名之地,當年京劇大師梅蘭(lan) 芳就是在上海一炮打響,進而開展全球巡演,將中國戲曲藝術帶到世界。豫園始建於(yu) 明代,距今已有460餘(yu) 年曆史,是上海熱門景點。近年來,豫園策劃的花展、燈會(hui) 等文化活動享譽海內(nei) 外,每天都會(hui) 接待大量來自世界各地的遊客。
各界人士也在此間表示,此番豫劇常態化入駐上海,讓中原文化和海派文化擦出“共鳴”火花,將有助於(yu) 更好地推動豫劇“出海”,讓豫劇走上一個(ge) 更廣闊的舞台。(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