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數據要素×氣象服務”持續推進 海量氣象數據“活”起來

發布時間:2024-01-25 14:32:00來源: 人民日報海外版

  臍橙成熟後,哪天開始采摘最合適?自動駕駛車輛,如何應對惡劣天氣?高溫導致水產(chan) 品減產(chan) ,養(yang) 殖戶如何挽回損失?……這些都與(yu) 氣象數據息息相關(guan) 。

  近日,國家數據局等17部門印發《“數據要素×”三年行動計劃(2024—2026年)》(以下簡稱《行動計劃》),推動12項重點行動,其中就包括“數據要素×氣象服務”。

  應用場景日益豐(feng) 富

  1月7日,國產(chan) 首艘大型郵輪“愛達·魔都號”安全靠泊上海吳淞口國際郵輪港,航程1119海裏的商業(ye) 首航圓滿完成。郵輪破浪前行,離不開氣象數據保駕護航。

  氣象部門為(wei) “愛達·魔都號”航行提供海麵風速場、海平麵氣壓場、海上極大風速等預報產(chan) 品,實時提供精準風速預報,織就一張精細化服務網絡。

  近年來,氣象數據產(chan) 品持續“上新”,應用場景日益豐(feng) 富。2023年,中國氣象局發布兩(liang) 批《基本氣象數據開放共享目錄》,包含106種氣象數據和產(chan) 品,推動氣象數據在各行業(ye) 得到充分應用。

  江西省贛州市是中國最大的臍橙主產(chan) 區。贛南臍橙每年的最早采摘時間,是由臍橙生長狀況和天氣情況共同決(jue) 定的。贛州市氣象部門通過分析曆史氣象數據和未來氣候趨勢,建立了基於(yu) 氣象因子的臍橙采摘期預測模型。贛州市臍橙協會(hui) 每年根據氣象部門的預測,確定贛南臍橙最早采摘時間,以確保臍橙品質。

  山西省陽泉市正在推進“智車之城”建設,自動駕駛的公交車、配送車等相繼“上崗”,而暴雨、暴雪等天氣威脅著自動駕駛道路交通安全。陽泉市氣象部門打造了道路交通氣象信息感知網,將道路信息與(yu) 天氣信息融合,然後將數據同步發送給相關(guan) 企業(ye) ,便於(yu) 自動駕駛車輛進行重新規劃路線、降低行駛速度等操作。

  第十四屆全國冬季運動會(hui) 於(yu) 2月17日—27日在內(nei) 蒙古自治區舉(ju) 辦。近日,呼和浩特賽區氣象保障平台上線,為(wei) 賽區及周邊提供分鍾級監測數據和逐小時精細化預報,包括氣溫、降水、風向風速等與(yu) 賽事相關(guan) 的氣象要素預報。同時,氣象數據與(yu) 賽場周邊公安、交通等數據融合,為(wei) 賽事提供全流程保障服務。

  “數據要素×氣象服務”讓海量氣象數據“活”起來,讓數據應用效益不斷顯現。1月10日召開的2024年全國氣象工作會(hui) 議強調,“統籌需求牽引和氣象服務供給側(ce) 改革,聚焦國家重大戰略、重點行業(ye) 領域等提升氣象賦能效益。”《行動計劃》提出,“支持經濟社會(hui) 、生態環境、自然資源、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等數據與(yu) 氣象數據融合應用,實現集氣候變化風險識別、風險評估、風險預警、風險轉移的智能決(jue) 策新模式,防範化解重點行業(ye) 和產(chan) 業(ye) 氣候風險。”

  新品密集掛牌交易

  隨著數據交易流通機製的完善,氣象數據產(chan) 品得以更便捷、高效地進入市場,加速在更多領域落地應用。

  2023年12月,上海市氣象局的一款輻射分析數據產(chan) 品在上海數據交易所完成交易,購買(mai) 方是上海微焓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在上海數據交易所官網搜索‘光伏發電’,一下子就找到了心儀(yi) 的氣象數據產(chan) 品,看中後很快就下單了。”上海微焓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相關(guan) 負責人表示,公司正在崇明區陳家鎮開展漁光互補項目,上海市氣象局的這款產(chan) 品可以幫助企業(ye) 對光伏項目進行精準量化分析,為(wei) 運營管理提供依據。

  自2022年首次在上海數據交易所掛牌“海洋氣象傳(chuan) 真圖”以來,上海氣象部門相繼從(cong) 高質量氣象數據產(chan) 品中挑選出16項進行掛牌交易,產(chan) 品涉及氣象實況、預報和服務等多個(ge) 方麵,可廣泛應用於(yu) 新能源、農(nong) 業(ye) 、交通、健康等領域。

  近年來,氣象數據產(chan) 品不斷亮相交易所,密集掛牌交易,持續釋放氣象數據的高價(jia) 值潛能。2023年11月,在第二十五屆中國國際高新技術成果交易會(hui) 上,中國氣象局19項高價(jia) 值氣象數據產(chan) 品在上海、深圳、貴陽數據交易所同步掛牌上市。掛牌當日,貴州新氣象公司與(yu) 貴州電網公司在貴陽大數據交易所完成交易。

  “打造高價(jia) 值、高質量氣象數據產(chan) 品體(ti) 係,充分挖掘數據資源價(jia) 值,服務保障實體(ti) 經濟發展,是氣象部門的責任和使命。”中國氣象局副局長畢寶貴表示,中國氣象局將持續打造權威的準入環境、安全的流通環境、高效的價(jia) 值實現環境,構建多方參與(yu) 、權責分明、協同一體(ti) 、覆蓋全程、安全高效的氣象數據流通和交易體(ti) 係。

  “氣象+保險”受青睞

  在“數據要素×氣象服務”實施過程中,“氣象+保險”逐漸受到市場青睞。《行動計劃》專(zhuan) 門指出,“創新氣象數據產(chan) 品服務,支持金融企業(ye) 融合應用氣象數據,發展天氣指數保險、天氣衍生品和氣候投融資新產(chan) 品,為(wei) 保險、期貨等提供支撐。”

  不久前,江蘇省宜興(xing) 市和橋鎮西鋤村農(nong) 戶蔣全星,為(wei) 自己養(yang) 殖的100畝(mu) 淡水魚購買(mai) 了20萬(wan) 元的保險,這是中國人民財產(chan) 保險股份有限公司宜興(xing) 支公司推出的商業(ye) 性水產(chan) 品養(yang) 殖綜合氣象指數保險。

  水產(chan) 品養(yang) 殖對天氣狀況依賴性強,高溫天氣會(hui) 導致水產(chan) 動物不攝食,出現應激缺氧反應,給養(yang) 殖戶帶來經濟損失。經過前期調研走訪,人保財險宜興(xing) 支公司聯合宜興(xing) 市氣象局推出了“氣象+保險”服務。根據保險合同約定,連續三天(含)以上日最高溫度在37℃(含)以上就達到起賠標準。

  需要理賠時,養(yang) 殖戶可在“宜興(xing) 氣象”微信公眾(zhong) 號上申請辦理“保險理賠氣象證明”。氣象證明廣泛應用於(yu) 因氣象災害導致的保險理賠等場景。收到申請後,氣象部門會(hui) 根據當地氣象觀測站的數據,在線免費提供事發時的氣象實況,申請人可將其交付保險公司進行受損評定。

  近年來,各地氣象部門與(yu) 保險機構深化合作,因地製宜創新本地特色保險產(chan) 品,滿足差異化風險保障需求。

  在福建省漳州市,商業(ye) 性林木台風氣象指數保險落地。運用科技手段對台風路徑及風圈等級進行判定,並以此標準為(wei) 受災投保林地啟動快速理賠程序。

  在山東(dong) 省淄博市,商業(ye) 性小麥節氣指數保險受到農(nong) 戶歡迎。這是一款依托氣象大數據,針對凍災、旱災、雨災三個(ge) 主要災因,定向研發的“風險減量”農(nong) 險產(chan) 品。

  業(ye) 內(nei) 人士表示,氣象數據正加速融入保險產(chan) 品的研發、理賠評估等各個(ge) 環節,未來將誕生更多適應新需求的天氣指數保險,讓“氣象+”進一步賦能各行各業(ye) ,服務經濟高質量發展。

  潘旭濤

(責編: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