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響中國·人民至上@中國式現代化】和合聖地奮力向前
1200多年前,隱逸詩人寒山子在浙江台州天台山中隱居,他杖藜行歌、醒時作詩,傳(chuan) 達出身心和合、天人和合、人際和合的獨特意境。寒山子與(yu) 國清寺僧人拾得並稱為(wei) “和合二聖”,台州也被視作中華和合文化的重要發祥地。如今,在包容中共生、在和諧中共存、在合作中共榮的和合觀念,浸潤在台州經濟、社會(hui) 、生態治理的方方麵麵。
聚焦“一老一小” 打造全齡友好社區
62歲的周麗(li) 芳,退休前是一名幼兒(er) 園老師,來到浙江省台州市椒江區葭沚街道榮華社區後,她成為(wei) 社區藝術團團長,經常帶著100多名團員表演舞蹈、唱歌、演奏非洲鼓等。“我是2019年搬來這個(ge) 社區的,剛開始誰都不認識。社區給老年人提供了公共空間,活動也很豐(feng) 富,我慢慢地就認識了很多人,住在這裏感覺很溫馨。”周麗(li) 芳說。
這裏有一個(ge) 人的快樂(le) ,也有一群人的精彩。榮華社區的人氣的確很旺,常住人口有1.2萬(wan) 人,很多居民來自五湖四海。為(wei) 了讓大家都能積極融入社區生活,榮華社區聚焦“一老一小”,設置鄰裏會(hui) 客廳、老年人活動中心、居家養(yang) 老食堂等活動場所,開設了手工課、國畫課、親(qin) 子溝通課等課程。“我們(men) 要讓老人在這裏有幸福的晚年,讓小朋友在這裏有幸福的童年,並帶動青年人參與(yu) 進來,打造全齡友好社區。下一步,我們(men) 還要在社區開設糕點課、化妝課等,讓社區的媽媽們(men) 也參與(yu) 進來。”榮華社區黨(dang) 委書(shu) 記黃燕莉說。
全齡友好不隻榮華社區獨有。葭沚街道副主任陳珍琳介紹,近年來,葭沚街道在社區規劃建設過程中,既著力打造一批“高大上”的地標,也注重融入一些接地氣“小而美”的空間。比如在老年人較多的社區,重點引入修鞋、磨刀、配鑰匙等服務,讓“小修小縫小補”業(ye) 態回歸百姓生活;而在年輕人較多的社區,則重點植入寶藏書(shu) 店、新式茶館、精品咖啡屋等個(ge) 性化場景,讓書(shu) 香、茶香、咖啡香等香飄滿城,推動實現全齡樂(le) 活。
全齡樂(le) 活、溫馨宜居,也為(wei) 社區發展積攢了人氣。據了解,當前葭沚街道的常住人口已超23萬(wan) 人,與(yu) 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時期的11.8萬(wan) 人相比,翻了將近一番。
一枝獨秀不是春 探索鄉(xiang) 村共富新路徑
20多年前,在浙江省台州市天台縣赤城街道塔後村曾流傳(chuan) 著這樣一句話,“嫁女不嫁塔後漢。”這是因為(wei) 當時村子太窮了。如今,走進塔後村,一排排整齊的民宿,門前有樹有花,村裏酒吧、直播間、演繹舞台等現代化設施一應俱全,令人感歎這裏不像傳(chuan) 統印象中的農(nong) 村。
塔後村黨(dang) 總支書(shu) 記、村委會(hui) 主任陳孝形介紹,塔後村的發展邏輯是,先投資基礎設施,建設美麗(li) 鄉(xiang) 村,提升村子的“顏值”;人居環境改善後,再發展康養(yang) 等產(chan) 業(ye) ,留住人才;接下來打造藝術鄉(xiang) 村,營造文明鄉(xiang) 風,推動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協調發展;然後就是建設未來鄉(xiang) 村。
“未來鄉(xiang) 村,既要保留優(you) 秀的傳(chuan) 統文化,也要促使年輕人用時尚的方式傳(chuan) 承這些文化。我們(men) 可以把整個(ge) 鄉(xiang) 村當作一個(ge) 遊戲場景,鄉(xiang) 村治理則是一款線上線下融合的遊戲,不同地域的人在線上可以成為(wei) ‘我們(men) 村’的村民,在線下可以真實地參與(yu) 到鄉(xiang) 村建設中來。”陳孝形解釋說。
據了解,塔後村這幾年通過舉(ju) 辦鄉(xiang) 村音樂(le) 節等活動,名氣越來越大,促進了生產(chan) 、生活、生態融合發展,吸引了不少年輕人返鄉(xiang) 創業(ye) 。塔後村發展起來後,也帶動周邊的九峰村、桐柏村等共同發展,塔後片區隨即成立,推動事務共商、環境共治、項目共建、資源共享。2022年,片區累計接待遊客138萬(wan) 人次,帶動旅遊經濟總收入2.8億(yi) 元。
如果說塔後村是通過音樂(le) 節等活動為(wei) 鄉(xiang) 村發展引流,那麽(me) 天台縣街頭鎮後岸村則是找到了“體(ti) 育+旅遊”的致富經。20多年前,後岸村曾以“石板村”聞名,村民大多從(cong) 事石礦開采,由於(yu) 開采時粉塵飛揚,很多礦工得了“矽肺病”。
2012年,後岸村興(xing) 建了一座氣排球館,開始實施“體(ti) 育+旅遊”計劃。如今,後岸村已完善了氣排球、門球等多項體(ti) 育比賽設施。“這些比賽很火的,有的我們(men) 縣自己人都報不上名。”後岸村駐村幹部儲(chu) 江鵬說。
在體(ti) 育比賽的帶動下,2022年後岸村的遊客量達到117萬(wan) 人次,村集體(ti) 經濟收入達到528萬(wan) 元,村民人均收入達到5.4萬(wan) 元,呈現出家家致富的新景象。
降低成本 通道經濟風生水起
港口是基礎性、樞紐性設施,是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撐。台州灣經濟技術開發區內(nei) ,有頭門港口岸(海港)、台州綜合保稅區(保稅港)和頭門港鐵路監管區(陸港)三座港口。
近年來,台州灣經濟技術開發區堅持“高水平開放、高質量發展”的理念,加快一流強港建設和海洋開放合作,依托台州灣公鐵水多式聯運信息化平台,推進“三港協同”大提速,打通海港、陸港、保稅港的數據壁壘,實現了“一次申報、一次查驗、一次放行”,大幅提高通關(guan) 效率,降低了企業(ye) 通關(guan) 成本。
通道經濟發展不斷迎來高光時刻。2023年10月17日,10輛二手車在頭門港鐵路監管區通過中歐班列(台州)發往老撾,這是二手車在頭門港首次實現報關(guan) 出口。當年12月13日,一列搭載50個(ge) 集裝箱哈薩克斯坦進口小麥、麥麩顆粒的回程班列順利抵達台州,這是中歐班列(台州)首趟進口糧食專(zhuan) 列。
浙江省台州市臨(lin) 海開放型經濟工作專(zhuan) 班辦公室專(zhuan) 職副主任王益介紹,為(wei) 發揮港口這一臨(lin) 海經濟發展的最大優(you) 勢,臨(lin) 海開放型經濟工作專(zhuan) 班一方麵以建設金台大通道為(wei) 牽引,全麵加強與(yu) 浙江省海港集團的合作關(guan) 係,推進陸海貿易“通關(guan) 一體(ti) 化”;另一方麵,最大化地幫助中小企業(ye) 組織貨源,降低物流成本。
台州是浙江省主要的醫藥產(chan) 業(ye) 集聚區、全國唯一的國家級化學原料藥基地,也是全國化學原料藥和醫藥中間體(ti) 產(chan) 業(ye) 規模最大的集聚區。為(wei) 營造良好的營商環境,近年來,針對醫藥化工產(chan) 業(ye) 的痛點堵點,台州灣經濟技術開發區整合資源,積極推進“一類事”集成改革、生產(chan) 要素全麵匹配、服務場景數智建設,構建專(zhuan) 業(ye) 、融通、高效的增值化服務體(ti) 係,助推醫藥化工產(chan) 業(ye) 高質量發展。
台州灣經濟技術開發區管委會(hui) 投資促進與(yu) 行政審批局局長王芸芝介紹,目前,為(wei) 激發醫藥企業(ye) 自主創新活力,經開區優(you) 化CDMO(合同研發生產(chan) 組織)項目審批流程,推行線上備案,審批時效由1.5年縮短至3個(ge) 月。經開區還建立投資項目全生命周期管理信息係統,大幅縮短了醫化企業(ye) 開工建設時間。
和衷共濟、美美與(yu) 共。良好包容的營商環境、全齡友好的社區治理、“三生融合”的鄉(xiang) 村新氣象、風生水起的通道經濟……台州正在探索中國式現代化的道路上奮力向前。(中國經濟網記者 武曉娟 年巍 王岩)
(中國互聯網發展基金會(hui) 中國正能量網絡傳(chuan) 播專(zhuan) 項基金資助支持)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