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披薩小店藏鬧市 老外到此若“歸家”

發布時間:2024-02-04 16:19:00來源: 中國新聞網

  中新社重慶2月3日電 題:披薩小店藏鬧市 老外到此若“歸家”

  作者 梁欽卿

  在重慶市三峽廣場,有一家藏身寫(xie) 字樓的披薩小店,房間不大、隻有六七張桌子,竟在17年裏吸引數千名外國顧客。許多外國友人到重慶前就知曉這家店,更有在渝外國友人表示,“這裏能找到家的感覺”。

  這家店到底有何魅力,讓這麽(me) 多外國友人趨之若鶩?記者近日來到這家名為(wei) “蘇蕊披薩”的店鋪,還未進門,濃鬱的奶酪香味已撲鼻而來。門一打開,隻見店主唐小琦圍著圍裙、挽起衣袖,微笑和眾(zhong) 人打著招呼,言語間展現重慶人的熱情開朗。

  橘黃色燈光下,披薩店呈現出溫暖的氛圍,滿牆照片和明信片引人注目。照片牆上可以看到不同的外國顧客,做披薩的、海外旅遊的、跳舞的……不一而足。

  記者發現,有的照片注明了拍攝時間、顧客姓名和國籍,還有的照片旁寫(xie) 著祝福話語。唐小琦說:“有的外國朋友出去旅遊後再次回到這裏,會(hui) 和我分享他們(men) 的經曆,這些明信片都是他們(men) 旅遊時寄給我的。”

  提及這家店的創立過程,唐小琦談道,2004年她偶然發現重慶有一家新西蘭(lan) 人開的披薩店,客人大多數是外國人,當即決(jue) 定到這裏打工。在學做披薩的同時,她默默學習(xi) 英語口語。三年後,新西蘭(lan) 店長因簽證到期回國,然而留在重慶的外國顧客還是經常找到她,詢問披薩店何時再營業(ye) 。

  為(wei) 回應顧客期待,2007年她自己開了這家披薩小店,至今已有17年。“在重慶生活的外國人大多相互認識,隻要披薩味道好,都會(hui) 相互推薦。”唐小琦說,隨著外國客人越來越多,店裏開始舉(ju) 行英語角,給中外客人提供一個(ge) 交流學習(xi) 的平台。

  捏好麵餅、刷上番茄醬、撒上洋蔥和青椒碎,再切點芝士碎細致撒上……晚上7時許,來自美國的埃裏克(Erik)走進店裏,洗完手後開始熟練地做起了披薩。

  他是蘇蕊披薩店的常客,如今在重慶一所學校教書(shu) 。“於(yu) 我而言,這家披薩店在這座城市裏是特別的存在。”他告訴記者,這裏的披薩很有家鄉(xiang) 的味道,還有英語角可以聆聽每個(ge) 人的故事,“就像我在重慶的另一個(ge) 家,讓我感覺人生值得”。

  “這裏充滿活力,吸引著有趣的人群。”同樣來自美國的大衛·米切爾(David Mitchell)與(yu) 蘇蕊披薩店有著十多年的緣分。他說,學生和上班族、新麵孔和老麵孔在這裏融合,交流無處不在。“人們(men) 對文化的了解大多來自交流,蘇蕊披薩店為(wei) 大家了解彼此的文化提供了平台。”

  海外留學回來的重慶工商大學經濟學院教授沈紅兵很喜歡參加英語角,基本每周三都會(hui) 來店裏。他告訴記者,參加英語角的人來自五湖四海,在交流過程中不僅(jin) 能拓寬社交麵,更能開闊視野和思維。“在英語角背後,體(ti) 現出重慶人對融入國際環境的期待。可以預見的是,作為(wei) 內(nei) 陸城市,重慶的開放之門會(hui) 越開越大。”

  “我從(cong) 來不把披薩店看成一家餐館,在我心裏,這裏就是家。”唐小琦提及,“漂泊在外的人,不管是中國人還是外國人,都需要家的溫暖。春節臨(lin) 近,店裏會(hui) 定期組織活動,讓生活在重慶的外國友人們(men) 感受中國傳(chuan) 統的‘闔家團圓’。”(完)

(責編: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