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新技術為海量數據存儲提供“超級光盤”

發布時間:2024-02-23 11:18:00來源: 科技日報

  科技日報上海2月22日電 (記者王春)近日,中國科學院上海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以下簡稱“上海光機所”)阮昊研究員團隊和上海理工大學顧敏院士等科研人員,利用國際首創的雙光束調控聚集誘導發光超分辨光存儲(chu) 技術,突破了信息寫(xie) 入和讀出的衍射極限限製。該研究為(wei) 大數據存儲(chu) 提供了綠色、長壽命的解決(jue) 方案,相關(guan) 成果於(yu) 22日發表在《自然》上。

  科研人員利用雙光束光存儲(chu) 技術突破光學衍射極限的限製,首次證實可以在三維空間實現多至百層、超分辨尺寸下的信息點的寫(xie) 入和讀出。這項新技術可以讓單張盤容量高達Pb級,相當於(yu) 至少一萬(wan) 張藍光光盤的容量。

  相關(guan) 研究表明,以50年為(wei) 使用周期估算,光存儲(chu) 技術的平均成本相較於(yu) 硬盤可以減少兩(liang) 個(ge) 數量級,達到“以一抵百”的效果。

  顧敏介紹,以深度學習(xi) 模型ChatGPT為(wei) 例,其背後的數據集,總索引網頁數量多達58億(yi) ,整個(ge) 互聯網的文本大小約為(wei) 56Pb。如果用1TB容量的移動硬盤存儲(chu) 這些數據,用到的硬盤平鋪開相當於(yu) 一個(ge) 標準田徑場那麽(me) 大。而此次科研團隊開發的三維納米光存儲(chu) 技術,可將存儲(chu) 空間節省至一台電腦大小,極大地降低了成本。

  “我們(men) 解決(jue) 了光存儲(chu) 領域信息寫(xie) 入和讀出均受衍射極限限製的問題,實現了超分辨的記錄,極大地提高了光存儲(chu) 的密度和容量。單盤的容量可達到1.6Pb,相當於(yu) 1萬(wan) 張藍光光盤,這是一個(ge) 突破性的進展,為(wei) 大數據存儲(chu) 提供了綠色節能長壽命的方案。”相關(guan) 研究人員介紹,最新納米光子存儲(chu) 技術不僅(jin) 有助於(yu) 我國在數據存儲(chu) 領域實現突破,未來也有望在航空航天、生物醫學、衛星通信等領域大顯身手。

(責編: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