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加大促消費力度 金融科技助力消費金融

發布時間:2024-02-26 14:22:00來源: 經濟日報

  “輕點手機APP,貸款很快就能審批發放。”近日,不少消費金融機構負責人告訴記者,春節期間,消費金融公司借助線上化渠道優(you) 勢,為(wei) 用戶持續提供不間斷金融服務。在業(ye) 內(nei) 人士看來,優(you) 質金融服務的背後離不開金融科技賦能。近年來,數字化展業(ye) 已經成為(wei) 消費金融行業(ye) 的大趨勢。但是,金融科技也伴隨風險和挑戰。如何更好運用金融科技促消費?記者采訪了業(ye) 內(nei) 人士。

  加大促消費力度

  “節日經濟”成為(wei) 消費金融發力的重點環節。近年來,消費金融機構主動適應、把握數字化轉型變革大趨勢,深化運用人工智能、區塊鏈、雲(yun) 計算等科技手段,不斷加大金融科技方麵的資金與(yu) 人力投入,擴大消費金融服務廣度和深度。

  為(wei) 更好地服務消費者,消費金融機構以減費讓利的方式加大促消費力度。比如,春節期間,招聯金融推出“開門紅”活動,在招聯APP“吉祥高照,搶好券”活動板塊,受邀用戶有機會(hui) 獲得包括年化利率券、借款券等優(you) 惠券,為(wei) 消費者提供實實在在的福利。中原消費金融則在自營APP內(nei) 上線“開福袋 贏百萬(wan) ”讓利活動。截至2月17日,活動吸引2.1萬(wan) 名用戶參加,優(you) 惠券和免息券為(wei) 用戶減免超百萬(wan) 元息費。

  中原消費金融總經理周文龍表示,數字化、智能化是消費金融機構經營的重要理念與(yu) 支撐,通過讓利用戶,釋放消費潛力,進一步推動居民消費升級,對促進實體(ti) 經濟增長具有積極意義(yi) 。

  值得注意的是,大模型成為(wei) 消費金融行業(ye) 優(you) 化服務的亮點之一。記者梳理發現,多家消費金融機構積極運用大模型,招聯智鹿、天鏡大模型主要應用於(yu) 智能營銷、智能客服等業(ye) 務場景。“從(cong) 消費金融行業(ye) 的大模型看,更側(ce) 重技術能否滲透到消費信貸業(ye) 務的‘毛細血管’中,實現數據真正賦能信貸業(ye) 務發展。”樂(le) 信科技首席技術官陸勇表示,大模型通過深度學習(xi) 算法,可以更高效地進行數據分類、計算,有助於(yu) 實現客群的精細化服務。

  消費金融機構為(wei) 何密集發力金融科技?中央財經大學中國互聯網經濟研究院副院長歐陽日輝表示,消費金融公司往往以互聯網、大數據和智能IT係統為(wei) 基礎,以網絡渠道實現無地域限製、24小時無節假日的自動響應,運用生物識別技術,完成在線身份驗證和反欺詐識別,通過自動化的信用評估模型和數據分析工具,能夠快速處理大量貸款申請,使貸款隨時審批發放,極大地提高了消費信貸的審批效率。

  “消費金融行業(ye) 已進入存量競爭(zheng) 時代,獲客成本逐年推高,通過金融科技能力的運用,一方麵可以擴大消費金融機構服務半徑,為(wei) 白領、新市民等更多用戶提供個(ge) 性化金融服務方案;另一方麵,數字化可以構建全鏈條數字運營能力,降低企業(ye) 成本。”海爾消費金融副總經理韓祥永表示,目前,多家消費金融構建了覆蓋貸前、貸中、貸後全流程的數字化運營能力,從(cong) 效率提升、成本控製、產(chan) 品創新等方麵實現降本增效。

  消費金融公司從(cong) 首批啟動北京、上海等城市試點起到試點範圍擴至全國,截至目前,發展已有31家,服務客群人數已經突破3億(yi) 人次,資產(chan) 規模及貸款餘(yu) 額雙雙突破8000億(yi) 元,為(wei) 恢複和擴大消費需求作出了積極貢獻。

  歐陽日輝表示,隨著金融科技在消費金融領域的應用,消費金融服務突破了傳(chuan) 統銀行客戶定位的限製,能夠服務更廣泛的客戶群體(ti) ,尤其是那些傳(chuan) 統金融服務難以覆蓋的長尾客群,從(cong) 而將目標群體(ti) 由高淨值客群轉向廣大中低端消費群體(ti) ,擴大服務覆蓋麵,使更多的長尾客群享受到便捷的消費金融服務,以此滿足多層次消費金融需求。

  延伸金融服務觸角

  隨著用戶對線上借貸行為(wei) 的認知與(yu) 接受程度加深,提升了線上消費信貸業(ye) 務滲透率,消費信貸市場規模快速增長。專(zhuan) 家表示,消費金融機構應突出線上消費信貸優(you) 勢,不斷延伸和下沉金融服務觸角。

  歐陽日輝表示,線上消費信貸業(ye) 務根植於(yu) “金融+場景+科技”的整合,消費金融公司應充分運用科技能力提升消費信貸的觸達能力,不斷強化業(ye) 務下沉力度,充分發揮在激發消費潛力、促進消費升級、實現普惠金融等方麵的積極作用。

  國務院發布的《關(guan) 於(yu) 推進普惠金融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提出,突出消費金融公司專(zhuan) 業(ye) 化、特色化服務功能,提升普惠金融服務效能。“馬上消費金融下沉拓展至三四線城市和縣城、農(nong) 村地區。下一步,消費金融機構將以數字化轉型為(wei) 突破口,不斷探索金融服務模式和場景,不斷延伸金融服務觸角,打造集差異化定位、線上化獲客、智能化風控等於(yu) 一體(ti) 的普惠金融發展新模式。”馬上消費金融副總經理孫磊表示。

  “消費金融機構充分利用大數據技術,深入分析客戶數據,有助於(yu) 挖掘更多消費場景。”中國銀行研究院研究員杜陽表示,消費金融機構推動服務下沉要不斷進行產(chan) 品創新,可以與(yu) 各類場景結合,如購物、旅遊、教育等,推出定製化的消費信貸產(chan) 品。此外,還可利用互聯網金融平台、移動支付等手段,實現線上線下融合,拓寬消費信貸的應用場景。

  切實防控金融風險

  金融科技的發展和應用為(wei) 消費金融公司帶來新機遇,但消費金融公司在使用金融科技過程中應重視並采取有效措施預防相應的風險。

  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日前發布的《消費金融公司管理辦法(征求意見稿)》提出,消費金融公司應當建立與(yu) 信息係統運行管理模式相匹配的信息科技風險管理體(ti) 係。因此,消費金融公司在防範信息科技風險方麵,要加強信息科技風險和信息安全管理,實現對公司信息科技風險的有效識別、計量、監測和控製,才能促進公司安全、持續、穩健運營。

  杜陽表示,為(wei) 有效防控風險,消費金融公司要加強流動性管理。比如,合理配置資產(chan) 和負債(zhai) ,確保消費金融公司具備充足的流動性,以應對可能的風險。此外,從(cong) 數據安全角度看,“消費金融機構要強化數據安全與(yu) 用戶隱私保護,確保用戶數據的安全存儲(chu) 和傳(chuan) 輸,遵循相關(guan) 法律法規,加強對敏感信息的保護。”北京市互聯網金融行業(ye) 協會(hui) 黨(dang) 委書(shu) 記兼會(hui) 長許澤瑋表示,接下來,消費金融機構還要注重運用好金融科技手段,如大數據、人工智能等,對用戶信用進行評估,提高信用審核準確性,以此提升金融服務的質量和效率。

  守住風險底線,是一切金融工作的前提,也是金融服務實體(ti) 經濟的根本保障。消費金融公司發力金融科技應用與(yu) 創新,也要始終把合法合規擺在重要位置,確保業(ye) 務創新與(yu) 監管要求相匹配。歐陽日輝表示,消費金融公司是受監管嚴(yan) 監管的行業(ye) ,監管為(wei) 確保消費金融行業(ye) 的健康發展製定了一係列的監管規定及政策,在進行金融科技應用、創新和服務過程中,應嚴(yan) 格遵守監管規定,確保金融服務和產(chan) 品的合法性和合規性。

  王寶會(hui)

  王寶會(hui)

(責編: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