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農村部發布8起“中國漁政亮劍2023”執法典型案例
中新網3月22日電 據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部網站消息,為(wei) 進一步提升漁政執法水平,充分發揮典型案例的示範指引作用,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部近日發布“中國漁政亮劍2023”執法典型案例,共有8起典型案例。
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部指出,2023年,各級漁業(ye) 漁政主管部門和漁政漁港監督管理機構圍繞長江十年禁漁、海洋伏季休漁、水生野生動物保護、漁業(ye) 安全生產(chan) 等重點領域,紮實開展“中國漁政亮劍2023”係列專(zhuan) 項執法行動,嚴(yan) 厲打擊各類涉漁違法行為(wei) ,有力維護了漁業(ye) 生產(chan) 秩序,為(wei) 漁業(ye) 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據統計,全年累計出動執法人員332萬(wan) 人次,查處違法案件6.6萬(wan) 件,移送司法處理案件3571件,清理取締涉漁“三無”船舶1.8萬(wan) 艘、“絕戶網”83.7萬(wan) 張(頂),收繳電魚器具5021台(套)。
具體(ti) 案例通報如下:
一、浙江省海洋與(yu) 漁業(ye) 執法總隊查處“冀某漁03899”等20艘漁船違反禁漁期規定非法捕撈、收購違禁漁獲物案—跨海區跨部門協同聯動打擊“踩線搶跑”生產(chan)
(一)基本案情
2023年9月,根據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部統一部署,浙江省海洋與(yu) 漁業(ye) 執法總隊調集浙江、福建、江蘇、上海等地漁政執法力量,開展海上聯合執法行動,查獲“冀某漁03899”、“閩某漁01080”等20艘漁船(含3艘漁運船)在本海域尚未開漁時提前出海或越線進入尚未開漁海域從(cong) 事非法捕撈、收購違禁漁獲物等活動,涉案人員共計216人,涉案漁獲物達200餘(yu) 噸。
(二)處理結果
浙江省海洋與(yu) 漁業(ye) 執法總隊經調查認定,上述20艘漁船的違法行為(wei) 達到《最高人民法院關(guan) 於(yu) 審理發生在我國管轄海域相關(guan) 案件若幹問題的規定(二)》第四條和《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關(guan) 於(yu) 辦理破壞野生動物資源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幹問題的解釋》(以下簡稱“野生動物解釋”)第九條規定的入刑標準,涉嫌刑法第三百四十條規定的非法捕撈水產(chan) 品罪、第三百一十二條規定的掩飾、隱瞞犯罪所得罪,已將案件移送海警機構、公安機關(guan) 追究刑事責任。
(三)典型意義(yi)
我國對黃渤海、東(dong) 海、南海三大海區製定了針對性的伏季休漁製度。在各海區先後開漁的中間時期,已開漁漁船越線進入未開漁海區非法捕撈、未開漁漁船提前出海的情況屢屢發生,必須采取有力行動予以打擊遏製。本案在前期收集證據、分析研判的基礎上,由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部統一部署,抽調骨幹力量組成專(zhuan) 案組,公安、海警、漁政執法力量共同發力,通過技術手段多方收集相關(guan) 證據,陸海聯動多點發力,有效提高辦案實效。該案涉及數個(ge) 省份的多艘漁船,涉及麵廣、涉案人員多、漁獲物數量大,為(wei) 今後強化部門間信息聯通、執法聯動、案件聯辦,提升跨區域案件查辦效果積累了寶貴經驗。
二、湖北省武漢市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局查處李某等3人違反禁漁期規定進行捕撈案—寬嚴(yan) 相濟治理長江非法捕撈活動
(一)基本案情
2023年3月,武漢市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局開展視頻巡查時,發現李某等3人在長江流域武漢段天興(xing) 洲洲頭水域使用禁用漁具鉤刺耙刺(錨魚)進行捕撈。武漢市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局聯合公安機關(guan) 立即前往事發水域,現場抓獲3名違法行為(wei) 人,查獲鉤刺耙刺及白鰱、花鰱、鯉魚等漁獲物共計約47.6千克。
(二)處理結果
當事人在長江流域禁捕水域使用禁用漁具進行捕撈,符合“野生動物解釋”第三條規定的入刑標準,構成刑法第三百四十條規定的非法捕撈水產(chan) 品罪,公安機關(guan) 依法對3人予以刑事拘留。武漢市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局對涉案漁獲物進行先行處置,將其捐贈給武漢市礄口區社會(hui) 福利院。2023年6月,武漢市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局對3人合計處以2.85萬(wan) 元罰款,並沒收涉案禁用漁具和漁獲物。7月,3人自願繳納增殖放流款人民幣1萬(wan) 元用於(yu) 生態修複。檢察機關(guan) 結合其自願接受行政處罰、積極開展生態修複等情節,決(jue) 定對其不予起訴。
(三)典型意義(yi)
本案典型意義(yi) 主要體(ti) 現在三方麵。一是漁業(ye) 漁政主管部門運用信息技術及時發現案件線索,會(hui) 同公安機關(guan) 立即開展執法,成功實現人贓並獲,充分彰顯“技防+人防”以及部門協作聯動的威力。二是在漁業(ye) 漁政主管部門實施行政處罰、當事人積極修複生態環境後,檢察機關(guan) 最終作出不起訴決(jue) 定,實現了行政執法活動和刑事司法活動的有效銜接,同時也貫徹了寬嚴(yan) 有度、過罰相當的辦案原則。三是漁業(ye) 漁政主管部門依照《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部依法懲治長江流域非法捕撈等違法犯罪的意見》等有關(guan) 規定,將涉案漁獲物捐贈福利機構,在符合涉案財物處置規定的前提下,既防止浪費,也對社會(hui) 公益事業(ye) 有所助益。
三、重慶市忠縣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委員會(hui) 查處楊某非法垂釣、銷售釣獲物案—長江垂釣禁止多竿多鉤和釣獲物交易
(一)基本案情
2023年3月,忠縣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委員會(hui) 根據公安機關(guan) 移送線索,查明楊某在忠縣所轄長江流域禁捕水域使用含5枚釣尖的複鉤釣具(俗稱“爆炸鉤”)進行垂釣,並通過網絡4次銷售釣獲物,違法所得850元。
(二)處理結果
當事人使用重慶市明文禁用的釣具從(cong) 事垂釣並非法交易釣獲物,雖尚未構成刑事犯罪,但違反了《長江水生生物保護管理規定》第二十五條、《重慶市人民代表大會(hui) 常務委員會(hui) 關(guan) 於(yu) 促進和保障長江流域禁捕工作的決(jue) 定》第三條規定。忠縣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委員會(hui) 據此對當事人作出沒收釣具及違法所得、罰款2975元的處罰決(jue) 定,並對漁獲物的購買(mai) 者進行了普法教育。
(三)典型意義(yi)
國家和相關(guan) 地方對在長江流域重點水域從(cong) 事垂釣的區域、時間、釣具、釣餌及釣獲物利用進行嚴(yan) 格規範,嚴(yan) 格禁止一人多杆、多線多鉤、釣獲物買(mai) 賣等違規行為(wei) 。本案中漁政、公安密切合作,從(cong) 網絡交易線索入手,通過調取作案視頻、聊天截圖、交易記錄等證據,查清了當事人違法事實,並依法予以處罰,對社會(hui) 公眾(zhong) 起到了警示作用。同時,本案也是對涉網絡非法漁業(ye) 活動進行執法的突破探索,對於(yu) 創新線索收集渠道、提升全鏈條監管能力具有重要意義(yi) 。
四、廣西壯族自治區梧州市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局查處麥某某等35人違反禁漁期規定非法捕撈、銷售水產(chan) 品案—綜合運用“刑民行”法律手段懲治電魚行為(wei)
(一)基本案情
根據群眾(zhong) 舉(ju) 報,2023年5月,梧州市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局與(yu) 公安機關(guan) 在前期通過科技手段固定證據的基礎上,開展聯合執法,在西江“兩(liang) 廣”交界水域抓獲在珠江禁漁期使用電魚方法進行捕撈,並開展非法漁獲物收購、運輸、銷售活動的5個(ge) 違法犯罪團夥(huo) ,現場查扣船舶20艘、電魚設備24套,涉案漁獲物272千克。
(二)處理結果
本案當事人在禁漁期使用禁用工具捕撈,並收購、販賣非法捕撈的水產(chan) 品,符合“野生動物解釋”第三條規定的入刑標準,構成刑法第三百四十條規定的非法捕撈水產(chan) 品罪、第三百一十二條規定的掩飾、隱瞞犯罪所得罪等。35名涉案人員中,25人已被刑事拘留,其中22人已被批準逮捕。同時,梧州市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局出具24份水生生物資源損害評估報告,檢察機關(guan) 將據此向當事人提起刑事附帶民事公益訴訟。另有2名違法行為(wei) 人未構成犯罪,梧州市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局依照漁業(ye) 法第三十八條等規定,對其處以罰款合計21050元。
(三)典型意義(yi)
電魚等非法捕撈活動嚴(yan) 重破壞漁業(ye) 資源和水域生態環境,不僅(jin) 要通過刑事、行政追責手段懲治犯罪分子,還要讓其付出經濟代價(jia) 。根據最高人民檢察院有關(guan) 規定,檢察機關(guan) 對破壞生態環境和資源保護的違法行為(wei) 提起公訴時,可以提起附帶民事公益訴訟,要求被告以增殖放流等方式修複生態環境,或賠償(chang) 生態環境損害。本案中,漁業(ye) 漁政主管部門依法向司法機關(guan) 移送涉刑案件,並協助檢察機關(guan) 提起刑事附帶民事公益訴訟,對於(yu) 強化行政執法機關(guan) 與(yu) 司法機關(guan) 合作,增加違法犯罪成本,加強對非法捕撈活動打擊和震懾具有典型示範意義(yi) 。
五、北京市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局查處劉某某等6人違反禁漁期規定進行捕撈案—強化行政執法與(yu) 刑事司法的雙向銜接
(一)基本案情
2022年7月,北京市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局執法人員在北京市順義(yi) 區段潮白河水域開展海河流域禁漁期巡查時,發現劉某某等6人正在進行捕撈,現場查獲木質船1艘、單層刺網2張、雙樁單片張網1張,漁獲物504.9千克。執法人員固定證據後對漁獲物予以先行放歸處置。
(二)處理結果
當事人在禁漁期從(cong) 事非法捕撈,漁獲物數量達到“野生動物解釋”第三條規定的入刑標準,涉嫌刑法第三百四十條規定的非法捕撈水產(chan) 品罪,北京市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局將案件移送司法機關(guan) 。2023年4月,檢察機關(guan) 認定6人情節輕微,作出不起訴決(jue) 定,將案件移送回主管部門。北京市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局遂依據漁業(ye) 法第三十八條等規定,對當事人作出沒收漁獲物、漁具和船舶,對違法行為(wei) 人各罰款3000元的行政處罰決(jue) 定。
(三)典型意義(yi)
本案中,涉案團夥(huo) 將非法捕撈的漁獲物銷售給社會(hui) 公眾(zhong) 用於(yu) 放生,之後再行捕回,形成“捕撈—出售—放生—再捕撈”循環,以此謀取不法利益,涉案漁獲物數量大,社會(hui) 影響惡劣。漁業(ye) 漁政主管部門依法將涉刑案件移送司法機關(guan) ,並在司法機關(guan) 決(jue) 定不追究當事人刑事責任且將案件移送回後,重新啟動行政處罰程序,完成辦案閉環。本案對完善行政執法和刑事司法雙向銜接機製具有較強指導意義(yi) 。
六、福建省海洋與(yu) 漁業(ye) 執法總隊莆田市支隊查處“閩某漁26891”船等9艘漁船擅自拆卸北鬥設備案—擅自拆卸安全通導設備逃避監管應予嚴(yan) 懲
(一)基本案情
2023年2月,福建省海洋與(yu) 漁業(ye) 執法總隊莆田市支隊在大竹島附近海域開展突擊檢查,現場查獲“閩某漁20333”船在塑料桶中存放9台已拆卸的北鬥終端設備,並登臨(lin) 檢查該9台設備所對應的“閩某漁26891”等9艘漁船,固定了其擅自拆卸北鬥設備行為(wei) 的證據。檢查中發現,上述漁船還存在隨船攜帶不符合標準的漁具、未按規定配備職務船員、未辦理進出港報告手續等其他違法行為(wei) 。
(二)處理結果
福建省海洋與(yu) 漁業(ye) 執法總隊莆田市支隊依據《福建省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漁業(ye) 法〉辦法》第五十條、第五十一條和漁業(ye) 船員管理辦法第四十四條等規定,對涉案船舶處以總計75.4萬(wan) 元罰款。涉案漁船拆卸北鬥設備及未按規定配備職務船員的行為(wei) 屬於(yu) 《漁業(ye) 船舶重大事故隱患判定標準(試行)》規定的重大事故隱患,具有現實危險性,涉嫌刑法第一百三十四條之一規定的危險作業(ye) 罪,漁政漁港監督管理機構已將犯罪線索移送司法機關(guan) 。
(三)典型意義(yi)
北鬥等安全通導設備對加強漁業(ye) 安全管理、維護漁業(ye) 生產(chan) 秩序、保護漁民生命財產(chan) 安全至關(guan) 重要。根據海上交通安全法第三十六條規定,船舶在航行中應當開啟自動識別、航行數據記錄、遠程識別和跟蹤、通信等與(yu) 航行安全相關(guan) 的裝置,不得擅自關(guan) 閉、屏蔽、拆卸、損毀。實踐中,一些不法分子常將船載北鬥設備拆卸並置於(yu) 別處,使其發送虛假船位信號,製造船舶處於(yu) 停泊狀態假象,企圖逃避監管。本案中,辦案單位通過追蹤漁船軌跡,結合漁業(ye) 作業(ye) 特點,發現大量北鬥信號長時間集中於(yu) 某地的反常現象,及時固定證據,順藤摸瓜對涉案船舶違法行為(wei) 全麵核查,並將案件移送司法機關(guan) 處理。本案對於(yu) 綜合運用“技術+法律”手段,打擊擅自拆卸北鬥、AIS等安全通導設備違法行為(wei) 具有示範意義(yi) 。
七、廣東(dong) 省湛江市海洋綜合執法支隊直屬大隊查處蔡某某等2人使用小於(yu) 最小網目尺寸的網具違反禁漁區規定進行捕撈等違法行為(wei) 案—漁政漁港監督管理機構對自然保護地內(nei) 的違法捕撈行為(wei) 具有執法權
(一)基本案情
2023年10月,“粵某漁11090”船(船主蔡某某)與(yu) “粵某漁11080”船(船主肖某某)在機動漁船底拖網禁漁區線內(nei) 側(ce) 從(cong) 事雙船底拖網作業(ye) ,案發地點位於(yu) 廣西壯族自治區合浦儒艮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核心區內(nei) 。兩(liang) 船還有使用小於(yu) 最小網目尺寸的網具捕撈、利用漁業(ye) 船舶私載人員以及未按規定實施進出港報告等違法捕撈行為(wei) 。兩(liang) 船返回湛江市遂溪縣後,被廣東(dong) 省湛江市海洋綜合執法支隊直屬大隊查獲。
(二)處理結果
廣東(dong) 省湛江市海洋綜合執法支隊直屬大隊依據漁業(ye) 法第三十八條、第四十二條和漁業(ye) 船員管理辦法第四十四條等規定,對蔡某某、肖某某分別處以5.1萬(wan) 元和4.5萬(wan) 元罰款,並沒收漁具。
(三)典型意義(yi)
本案典型意義(yi) 體(ti) 現在兩(liang) 方麵。一是根據漁業(ye) 法、野生動物保護法有關(guan) 要求,對於(yu) 任何違反法律規定,擾亂(luan) 漁業(ye) 生產(chan) 秩序、破壞漁業(ye) 資源和危害水生野生動物保護的違法行為(wei) ,無論發生在自然保護地內(nei) 還是其他區域,漁政漁港監督管理機構都要依法查處。本案中,漁政漁港監督管理機構進入自然保護地,依法查處違法捕撈行為(wei) ,對未來類似案件的辦理具示範意義(yi) 。二是根據海上交通安全法第十三條、漁業(ye) 船員管理辦法第四條等規定,漁業(ye) 船員應當經考試或考核合格、取得相應的漁業(ye) 船員證書(shu) 後,方可在漁業(ye) 船舶上工作,不得利用漁業(ye) 船舶私載人員。本案中,涉案船舶搭載未取得漁業(ye) 船員證書(shu) 的人員出海,且不能提供其在船工作的證明。故漁政漁港監督管理機構認定該船私載人員,依法予以處罰。
八、浙江省樂(le) 清市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局查處鄭某某在水產(chan) 品生產(chan) 經營過程中使用國家禁止使用的有毒有害物質案—使用禁用物質清塘可以入刑
(一)基本案情
2023年4月,樂(le) 清市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局執法人員在鄭某某養(yang) 殖場內(nei) 開展初級水產(chan) 品質量安全檢查時,發現倉(cang) 庫內(nei) 存放有半包65%五氯酚酸鈉(0.455千克)。經對其養(yang) 殖的彩虹明櫻蛤抽樣檢測,6份樣品均不合格。經查,鄭某某為(wei) 清殺海塘裏的螺、蟹等以便養(yang) 殖蛤苗,在明知五氯酚酸鈉是國家禁止使用的有毒有害物質的情況下,仍購買(mai) 並投入海塘。
(二)處理結果
鄭某某行為(wei) 涉嫌刑法第一百四十四條規定的生產(chan) 有毒有害食品罪,樂(le) 清市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局將該案移送公安機關(guan) 追究刑事責任。2023年11月,樂(le) 清市人民法院一審對其判處有期徒刑二年,並處罰金10萬(wan) 元。
(三)典型意義(yi)
清塘是灘塗水產(chan) 養(yang) 殖的重要環節。近年來,一些養(yang) 殖戶使用五氯酚酸鈉等國家禁止使用的有毒有害物質進行清塘。該物質不僅(jin) 嚴(yan) 重破壞漁業(ye) 資源和生態環境,並可經食物鏈蓄積殘留在動物性食品中,損害人體(ti) 健康,已列入《食品動物中禁止使用的藥品及其他化合物清單》。根據刑法第一百四十四條和《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關(guan) 於(yu) 辦理危害食品安全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幹問題的解釋》第十一條規定,在食用農(nong) 產(chan) 品養(yang) 殖過程中使用該名單所列物質的,應以生產(chan) 、銷售有毒、有害食品罪定罪處罰。本案中,漁業(ye) 漁政主管部門在行政執法過程中發現線索,通過現場檢查、詢問調查、監督抽檢等方式構建完整證據鏈,第一時間將案件移送司法機關(guan) 追究當事人刑事責任,構建起強大的執法合力,體(ti) 現了行政執法和刑事司法的有效銜接,震懾了涉水產(chan) 品質量安全違法犯罪行為(wei) ,維護了人民群眾(zhong) 舌尖上的安全。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