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數字遊民”:“遊牧”人生如何才能過得更精彩

發布時間:2024-03-25 10:50:00來源: 北京青年報

  何勇海

  隻要有網,在哪都能辦公。如今,越來越多年輕人選擇成為(wei) “數字遊民”。他們(men) 中有人賺一線城市的錢,在三四線城市花,在完成買(mai) 房願望的同時實現了購物自由;也有人為(wei) 了孩子的教育遠赴異國,實現了工作陪娃兩(liang) 不誤;還有人工作四天玩三天,花小錢看世界。

  “數字遊民”是指通過互聯網和數字技術,打破地理限製,可以在世界上任何地方工作和生活的人。據報道,有統計顯示,“數字遊民”往往從(cong) 事與(yu) 軟件開發、內(nei) 容創作、設計、營銷等領域相關(guan) 的工作。其中,程序員是“數字遊民”中的主力成員,且是收入最可觀的群體(ti) 。近年來,隨著新冠疫情促使人們(men) 重新思考如何在工作與(yu) 生活中間取得平衡,“數字遊民”正在個(ge) 別國家呈爆炸式增長,我國的“數字遊民”群體(ti) 也在逐漸壯大,雲(yun) 南大理、浙江安吉等小眾(zhong) 宜居城市,率先通過搭建“數字遊民”社區、共享辦公空間等吸引人們(men) 前去旅居。

  “數字遊民”脫離了朝九晚五、辦公室隔擋和令人疲憊的通勤,擁有地理位置上的自由和時間自由,實現了工作形式的靈活性和個(ge) 人發展的自由,有的甚至是一邊度假一邊工作,這完全是換了種“活法”。一位年輕人麵對媒體(ti) 采訪曾說,他選擇做“數字遊民”不等於(yu) 選擇不奮鬥,而是要想選擇一種適合自己的奮鬥節奏。離開生活成本高昂的一線城市,仍能獲得接近於(yu) 一線城市的收入,被稱為(wei) 既有高收入又可低消費的“地理套利”,這是一些年輕人選擇做“數字遊民”的又一重要誘因。

  “數字遊民”對社會(hui) 也有多方麵好處。其一,可降低年輕人的失業(ye) 率。目前部分企業(ye) 盛行“996”文化,即每天早9點上班、晚9點下班,每周工作6天,讓年輕人排斥;還有部分年輕人為(wei) 追求人身和時間自由,盡可能少工作甚至不工作。做“數字遊民”,可在這兩(liang) 種極端工作態度間找到一條中間道路。其二,“數字遊民”賺著一線城市的錢,聚集在三四線城市消費,可為(wei) 當地創造新的消費增長。其三,越來越多的“數字遊民”入住鄉(xiang) 村轉變為(wei) “數字鄉(xiang) 民”,為(wei) 鄉(xiang) 村鏈接了各種資源,利用數字技術推動鄉(xiang) 村產(chan) 業(ye) 發展,助推鄉(xiang) 村振興(xing) 。

  不過,正如一些經曆者所說,不是每個(ge) 人都能做“數字遊民”,更不是每個(ge) 人都能做好,想要做好同樣得加倍努力;“數字遊民”工作方式的自由,往往也需要在其他方麵付出代價(jia) ,比如沒有職場庇護、沒有五險一金、沒有醫療保障,甚至需要在沒有穩定的家之下應對環境的不斷變化。從(cong) 收入上說,做“數字遊民”未必高薪,旅行影響工作效率,單一的收入也不足以支撐可持續的“數字遊牧”生活,得有儲(chu) 蓄或謀求多元收入。據報道,一些拖家帶口的“數字遊民”抗風險能力較弱,最終不可避免成為(wei) “斜杠青年”,就是為(wei) 彌補夢想與(yu) 現實的差距。

  由此可見,選擇做“數字遊民”,怎麽(me) 把“遊牧”人生過得更精彩,是更考驗人的命題。兼顧工作和旅行雖令人無比向往,但它同樣伴隨著困難和挑戰。社會(hui) 支持與(yu) 包容年輕人做“數字遊民”,但年輕人在邁出這一步之前,必須做好並不一定能夠混得風生水起、光鮮亮麗(li) 的心理準備。數字時代對空間的重塑,賦予人更大的流動性,但你做好準備了嗎?(北京青年報)

(責編: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