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續整治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問題 減負增效幹出實績
3月19日,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湖南考察時,在常德市鼎城區謝家鋪鎮港中坪村黨(dang) 群服務中心了解了當地為(wei) 基層減負、提升基層治理效能等情況。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指出,要堅決(jue) 整治形式主義(yi) 、官僚主義(yi) 問題,精兵簡政,持之以恒抓好這項工作。同時勉勵基層幹部在產(chan) 業(ye) 發展和鄉(xiang) 村治理上群策群力,不斷幹出讓農(nong) 民群眾(zhong) 認可的實績。
整治形式主義(yi) 突出問題為(wei) 基層減負,給基層幹部工作帶來了哪些變化?推進基層治理現代化需要在哪些方麵發力?如何健全黨(dang) 組織領導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的基層治理體(ti) 係?記者采訪了華中師範大學中國農(nong) 村研究院教授郝亞(ya) 光,廣東(dong) 省委黨(dang) 校副教授劉明偉(wei) ,浙江省安吉縣天荒坪鎮餘(yu) 村村黨(dang) 支部書(shu) 記、村委會(hui) 主任汪玉成。
打造“無證明村(社區)”,減少村幹部人均使用政務APP數量……為(wei) 基層減負釋放了幹部活力,基層治理效能進一步提升
記者:整治形式主義(yi) 突出問題為(wei) 基層減負帶來了哪些變化?
汪玉成:近幾年,為(wei) 基層減負持續發力,幹部有了更多時間和精力為(wei) 老百姓服務。以我們(men) 安吉縣為(wei) 例,通過全麵起底排查涉村社職責事項、工作台賬、機構牌子等8類村社職責事項清單,規範優(you) 化村級職責事項36項,刪除效用低下的政務應用係統53個(ge) ,叫停不切實際的創建評比工作4項,並對事項清單實施動態管理。
這些優(you) 化調整減輕了村幹部的負擔、釋放了村幹部的活力。以前,經常會(hui) 有群眾(zhong) 要求村裏在無違法犯罪記錄等證明上蓋章,現在縣裏把打造“無證明村(社區)”作為(wei) 為(wei) 基層減負的關(guan) 鍵環節,經過座談、研究、界定,一次性取消42項原本由村社出具的證明,大大地減少了村幹部原本需要花費在核實上的時間。另外,我們(men) 村政務APP之前的應用數量在45至50個(ge) ,村幹部人均使用數量在10個(ge) 以上,經過整治以後,我們(men) 政務APP的人均使用數量減少一半以上。
劉明偉(wei) :基層是確保黨(dang) 中央決(jue) 策部署落實到位的關(guan) 鍵所在。在黨(dang) 中央堅強有力推動下,大抓基層減負,堅決(jue) 整治形式主義(yi) 、官僚主義(yi) 問題,深入整治作風頑瘴痼疾,一係列為(wei) 基層減負的舉(ju) 措落地見效。
近年來,基層領導幹部“身陷”會(hui) 場、報表的狀況有效緩解,有更多精力用來謀劃工作思路,有更多時間用於(yu) 開展調查研究,掌握基層真實情況,解決(jue) 實際問題。困擾基層的形式主義(yi) 問題得到糾治,基層減負工作取得明顯成效。
在做好基層減負工作的同時,各地進一步引導黨(dang) 員幹部樹牢正確政績觀,建立基層減負常態化機製,不斷釋放為(wei) 實幹撐腰的信號,激發基層黨(dang) 員幹部幹事創業(ye) 的積極性。堅持眼睛向下、麵向基層,堅持力量配備、服務資源向基層傾(qing) 斜,讓廣大基層幹部把更多精力投入到基層社會(hui) 治理工作之中,推動深化拓展基層減負工作和基層社會(hui) 治理不斷取得新成效。
基層治理是國家治理的基石,必須抓好基層治理現代化這項基礎性工作
記者:如何理解基層治理是國家治理的基石?
郝亞(ya) 光:基層治理之所以是國家治理的基石,核心在於(yu) 基層治理在國家治理中的整體(ti) 性、基礎性和先導性作用。
首先,從(cong) 係統論的角度看,基層治理作為(wei) 國家治理體(ti) 係中的“神經末梢”,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基層治理的效能如何,不僅(jin) 影響國家治理決(jue) 策的順利傳(chuan) 達與(yu) 有效實施,而且左右國家治理鏈條的完整性和連貫性,還決(jue) 定著國家治理體(ti) 係的動態性和適應性。
其次,基層作為(wei) 服務群眾(zhong) 的最前沿,距離群眾(zhong) 最近、服務群眾(zhong) 最直接、聯係群眾(zhong) 最廣泛、影響群眾(zhong) 最深遠。基層組織在提供公共服務以及處理鄰裏糾紛、環境汙染、公共安全等社會(hui) 問題過程中的治理效能,直接影響著群眾(zhong) 的獲得感和幸福感,甚至關(guan) 係著社會(hui) 的和諧穩定。
最後,基層作為(wei) 推進國家治理現代化的“第一線”,一直承擔著“試驗田”和“風向標”的功能。基層是各種矛盾和問題的集聚地,也反映著人民群眾(zhong) 的意願和訴求。一些地方因地製宜探索出的典型經驗,例如“楓橋經驗”“千萬(wan) 工程”“浦江經驗”等,在普遍推廣後有力提升了基層治理能力。
記者:近年來,多地在黨(dang) 組織的領導下探索形成了基層社會(hui) 治理特色品牌。如何看待這些創新?
郝亞(ya) 光: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強調:“基層強則國家強,基層安則天下安,必須抓好基層治理現代化這項基礎性工作。”
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以習(xi) 近平同誌為(wei) 核心的黨(dang) 中央站在鞏固黨(dang) 的執政基礎和維護國家政權安全的高度,堅持和加強黨(dang) 對基層治理的領導,把服務群眾(zhong) 、造福群眾(zhong) 作為(wei) 出發點和落腳點,加強基層政權治理能力建設,構建共建共治共享的城鄉(xiang) 基層治理格局,形成了群眾(zhong) 安居樂(le) 業(ye) 、社會(hui) 安定有序的良好局麵。
2023年3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黨(dang) 和國家機構改革方案》,提出組建中央社會(hui) 工作部。這是新時代加強黨(dang) 的全麵領導的又一重大舉(ju) 措,有利於(yu) 充分發揮黨(dang) 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核心作用,不斷夯實基層政權建設,將黨(dang) 的領導充分落實到基層。社會(hui) 工作部的組建,進一步明確“大社會(hui) 治理”的理念,強調在黨(dang) 的領導下多元主體(ti) 參與(yu) 的社會(hui) 治理有利於(yu) 提升社會(hui) 治理的社會(hui) 化、精細化和法治化水平。
近年來,多地在持續糾治形式主義(yi) 、激發幹部活力的同時,通過引入大數據、雲(yun) 計算、人工智能等信息技術,賦能基層治理人員聯係人民群眾(zhong) 、收集社情民意、解決(jue) 難點問題,增強基層治理人員的專(zhuan) 業(ye) 素養(yang) 和能力,提升基層治理的智能化和專(zhuan) 業(ye) 化水平。基層治理模式也不斷創新,以“紅色物業(ye) ”“智慧社區”“網格化治理”“清單式治理”等為(wei) 代表的基層治理模式探索與(yu) 實踐,不僅(jin) 有效強化了基層群眾(zhong) 的自我服務、自我管理和自我教育能力,而且顯著提升了基層的凝聚力和群眾(zhong) 的滿意度。
健全黨(dang) 組織領導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的基層治理體(ti) 係
記者: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強調,健全黨(dang) 組織領導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的基層治理體(ti) 係。如何認識基層治理中自治、法治與(yu) 德治的獨特作用?
汪玉成:在基層治理中,我們(men) 堅持把村民自治作為(wei) 推進基層治理和維護村莊長治久安的根本,大家的事大家參與(yu) 、眾(zhong) 人的事眾(zhong) 人商量,通過“兩(liang) 山”議事會(hui) 、民主懇談日、網上公開事項等多種形式,不斷完善農(nong) 村基層協商民主,激發群眾(zhong) 自治活力,實現了“村事民議、村事民治、村事民督”。比如,在推進“兩(liang) 山”綠道建設時需要搬遷42座墳墓,因為(wei) 遷墳衝(chong) 擊了傳(chuan) 統習(xi) 俗,一些村民想不通,推進阻力較大。村“兩(liang) 委”通過“兩(liang) 山”議事會(hui) ,廣泛發動村民討論,充分發表意見,同時村幹部進家入戶麵對麵商量溝通,最終提出了穩妥的解決(jue) 辦法,使遷墳得以順利進行。
同時,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解決(jue) 村莊發展和治理中遇到的問題。我們(men) 探索製定了《清廉正村八項要求》,以清單的方式對村級政治建設、村級決(jue) 策、“三資”管理、工程項目、“三務”公開、村級監督、隊伍管理、鄉(xiang) 風文明8個(ge) 方麵內(nei) 容作出具體(ti) 規範,列明了村級事務運作中“必須為(wei) ”與(yu) “不可為(wei) ”的清單事項26項,同時大力推行“陽光村務”,建立村務監督委員會(hui) 、村務公開欄、“監督一點通”平台。在村級權力規範運行基礎上,通過建設法治宣傳(chuan) 長廊、法治小品等各具特色的法治文化陣地,不斷引導村民樹立法治意識。
德治就要以德服人,以文化人。我們(men) 重視傳(chuan) 承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加強社會(hui) 公德、職業(ye) 道德、家庭美德、個(ge) 人品德建設,鼓勵村民自發組建“家園衛隊”,主動參與(yu) 普法宣傳(chuan) 、矛盾調解、公共服務、家園巡邏等村莊日常管理,努力做到“小事不出村”。
劉明偉(wei) :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以習(xi) 近平同誌為(wei) 核心的黨(dang) 中央深入研判我國基層治理麵臨(lin) 的新形勢新問題,科學總結我國基層治理的普遍規律,係統回答了什麽(me) 是新時代基層治理、怎樣推進新時代基層治理等重大課題,成為(wei) 加強和創新我國基層治理的根本遵循。
自治、法治、德治“三治相結合”也稱“三治融合”,起源於(yu) 浙江省桐鄉(xiang) 市在應對社會(hui) 矛盾多發且交叉疊加問題時的實踐創新,後被寫(xie) 進黨(dang) 的十九大報告、《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農(nong) 村基層組織工作條例》,以及中共中央、國務院《關(guan) 於(yu) 加強基層治理體(ti) 係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的意見》等文件。黨(dang) 的十九屆六中全會(hui) 把“黨(dang) 組織領導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的城鄉(xiang) 基層治理體(ti) 係”寫(xie) 進《中共中央關(guan) 於(yu) 黨(dang) 的百年奮鬥重大成就和曆史經驗的決(jue) 議》,充分說明“三治相結合”在基層治理中具有重要作用和意義(yi) 。
自治、法治、德治“三治相結合”,有利於(yu) 集聚力量、凝聚人心,最大限度激發基層發展活力,是實現基層善治的有效途徑。健全黨(dang) 組織領導是有效推進“三治相結合”的政治保證,要充分發揮基層黨(dang) 組織在鄉(xiang) 村治理中的引領作用,形成黨(dang) 組織領導下的“大事一起幹、好壞大家判、事事有人管”的基層治理新格局。
以黨(dang) 組織領導為(wei) 引領、自治為(wei) 基礎、法治為(wei) 保障、德治為(wei) 教化。自治就是人民當家作主,健全基層黨(dang) 組織領導的基層群眾(zhong) 自治機製,實行群眾(zhong) 自我管理、自我服務、自我教育、自我監督;法治就是堅持全麵依法治國,基層社會(hui) 治理法治化,基層群眾(zhong) 樹立法治意識;德治就是挖掘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精髓,對基層治理形成有效補充,推動形成凡人善舉(ju) 層出不窮、向上向善蔚然成風的良好局麵。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不是機械疊加,而是三種治理機製的係統性融合。三者既相互獨立又緊密聯係,必須堅持三管齊下共同發揮作用。
堅持大抓基層的鮮明導向,推進以黨(dang) 建引領基層治理現代化
記者:抓好基層治理現代化這項基礎性工作,應當如何強化黨(dang) 建引領?
郝亞(ya) 光: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指出:“黨(dang) 的工作最堅實的力量支撐在基層,經濟社會(hui) 發展和民生最突出的矛盾和問題也在基層,必須把抓基層打基礎作為(wei) 長遠之計和固本之策,絲(si) 毫不能放鬆。”黨(dang) 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健全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hui) 治理製度,提升社會(hui) 治理效能”“推進以黨(dang) 建引領基層治理”。
黨(dang) 的領導是加強基層治理體(ti) 係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的根本保證。在基層治理中,健全黨(dang) 組織的領導是提升治理效能、確保社會(hui) 穩定和諧的關(guan) 鍵。
堅持理論武裝和思想引領。一方麵要加強對黨(dang) 員幹部的理論培訓,不斷提高政治理論素養(yang) 和政策法規水平,確保黨(dang) 組織的決(jue) 策和行動始終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另一方麵要通過深入開展思想政治工作,引導基層群眾(zhong) 樹立正確的價(jia) 值觀念,增強基層村社的凝聚力。
堅持組織建設與(yu) 能力提升。一方麵要強化黨(dang) 組織自身建設,優(you) 化組織結構,提高組織效率。另一方麵要注重提升黨(dang) 員幹部的專(zhuan) 業(ye) 能力和服務水平,特別是在解決(jue) 複雜社會(hui) 問題和提供公共服務方麵的能力,確保黨(dang) 組織領導下的基層治理更加專(zhuan) 業(ye) 高效。
堅持群眾(zhong) 工作和社會(hui) 動員。一方麵要加強和改進群眾(zhong) 工作,充分發揮黨(dang) 組織在社會(hui) 動員和組織協調中的作用。另一方麵要通過建立健全群眾(zhong) 參與(yu) 機製,激發居民參與(yu) 社區治理的主體(ti) 性、積極性和創造性,充分利用群眾(zhong) 的智慧和力量,共同解決(jue) 社區問題。
堅持基層治理的創新探索。黨(dang) 組織應當發揮示範引領作用,鼓勵和推動治理模式和治理機製的探索與(yu) 創新。同時,黨(dang) 組織應當支持和吸納社會(hui) 力量參與(yu) 基層治理,通過多元形式和機製,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層治理格局。
劉明偉(wei)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黨(dang) 的二十大報告中強調“把基層黨(dang) 組織建設成為(wei) 有效實現黨(dang) 的領導的堅強戰鬥堡壘”。新時代新征程,推進以黨(dang) 建引領基層治理,要健全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黨(dang) 的領導製度體(ti) 係,把黨(dang) 的領導貫穿基層治理全過程各方麵,推動基層黨(dang) 建與(yu) 基層治理深度融合。
堅持政治引領,使基層治理沿著正確方向健康發展。堅持組織引領,以黨(dang) 組織引領各類組織成為(wei) 黨(dang) 的“左膀右臂”,為(wei) 基層治理增添力量。基層黨(dang) 組織利用政治動員、結構嵌入和資源整合等方式推進黨(dang) 與(yu) 社會(hui) 的鏈接,發揮社區黨(dang) 建的“社會(hui) 建構”效應,實現基層這一場域中社會(hui) 力量的有序組織化。
堅持能力引領,引領各類組織在協調各方利益關(guan) 係中掌握協商方法,在處理複雜問題、調處矛盾糾紛和應急處突中抓住矛盾、專(zhuan) 業(ye) 規範、穩妥處置。堅持機製引領,健全黨(dang) 組織領導下的居民自治機製、民主協商機製、群團帶動機製、社會(hui) 參與(yu) 機製,讓黨(dang) 建引領有抓手、好操作、能持久。
實現基層治理現代化,說到底要以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這一目標為(wei) 基礎,關(guan) 鍵是把黨(dang) 的群眾(zhong) 路線堅持好、貫徹好,用心用情用力解決(jue) 好群眾(zhong) 急難愁盼。要堅持以人民為(wei) 中心,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把服務群眾(zhong) 、造福群眾(zhong) 作為(wei) 基層治理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基層社會(hui) 治理現代化的建設既需要全體(ti) 人民共同參與(yu) ,又要在解決(jue) 全體(ti) 人民共同訴求的過程中進行共同建設。(中國紀檢監察報 記者 薛鵬)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