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會寫作文 難題怎麽破?
寫(xie) 作文時無話可說、無事可講;好不容易憋出來幾句,可能文不對題、邏輯不通、用詞不當、空話套話多……當下,一些孩子正麵臨(lin) 著不會(hui) 寫(xie) 作文的苦惱,不少老師和家長也發出“教不會(hui) ”的歎息。但是,在另外一些人眼裏,寫(xie) 作文根本就不算問題,更稱不上難題,在誦讀經典時、在觀察習(xi) 慣的養(yang) 成中、甚至在玩的過程中,就把作文寫(xie) 好了。
“寫(xie) 作文就是玩”
下雨天,拿出不同的材質紙,聽雨點打在紙上的聲音有何變化,在紙上擠上顏料,觀察雨滴會(hui) 創作出怎樣的潑墨作品;分別在空曠地、房間裏聽雨,看有何區別;仔細辨別大雨和小雨的聲音有哪些不一樣……這是北京“海澱媽媽”王若君帶女兒(er) 收集作文素材的平常經曆,也是親(qin) 子互動時的溫馨瞬間。在他們(men) 眼裏,“寫(xie) 作文就是玩。”
玩的目的是培養(yang) 孩子的好奇心和細致觀察的習(xi) 慣。在北京氣溫多變的春天裏,王若君會(hui) 帶孩子走上街頭,看穿羽絨服和短袖的行人,母女倆(lia) 會(hui) 談論“二八月亂(luan) 穿衣”的原因;女兒(er) 小時候,她們(men) 經常做“蒙眼猜人”的遊戲,蒙上眼睛,根據腳步聲,判斷旁邊走過的是老人、孩子,還是年輕人;觀察早晨上學和晚上放學時太陽顏色、光感、溫度的不同,思考背後的原因……“通過刺激感官,去激發孩子的想象力,孩子會(hui) 覺得生活很好玩。”王若君說。
觀察能力有了,接下來是表達能力的培養(yang) 。家長們(men) 都喜歡給孩子讀繪本,王若君也不例外,但她不是簡單的照本宣科,而是帶著孩子進行“二次創作”,改中間段落、改結尾,重新編故事,“故事其實就是作文。”時間久了,孩子的想象力和表達能力越來越強,看到李白與(yu) 用鐵杵磨針的老奶奶的對話,王若君的女兒(er) 結合自己的理解改出了七八個(ge) 故事版本,妙趣橫生。
民進會(hui) 員、杭州蕭山區高中語文教研員鄭圓圓本人也是“玩著寫(xie) 作文”的受益者。當年上學的時候,她和三五個(ge) 要好的同學相約接力寫(xie) 小說。第一周,一個(ge) 同學寫(xie) 兩(liang) 千字,下一周,另一個(ge) 同學跟著故事情節繼續創作,第三周,再輪到下一個(ge) 同學……鄭圓圓稱,“同學們(men) 興(xing) 致盎然,內(nei) 心湧動創作的熱情,大家想努力地寫(xie) 好這個(ge) 故事,這很好玩。”
任教於(yu)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人文與(yu) 社會(hui) 科學高等研究院的李靜提及自己最初的文學衝(chong) 動,總會(hui) 回憶起小時候父親(qin) 單位宿舍後的那片麥田,她在裏麵奔跑、挖野菜、捉迷藏,然後晚上在院子裏看星星。現在,如果有孩子在春天學《桃夭》這首詩,她會(hui) 建議家長帶著孩子去公園裏看什麽(me) 是“桃之夭夭,灼灼其華”,體(ti) 會(hui) 經過一個(ge) 寒冬醞釀後的蓬勃生命;如果是在夏秋季,她會(hui) 建議家長帶孩子去采摘,去看肥碩的桃子如何把樹枝壓得低低的,然後親(qin) 手擰下一個(ge) 大桃子,理解何為(wei) “有蕡其實”。李靜稱,“把時間線拉長,孩子見到的一草一木會(hui) 投射進‘詩意的眼睛’裏,凝結為(wei) 筆下靈動的文字。”
落筆難、套話多,怎麽(me) 辦?
因為(wei) 把女兒(er) 培養(yang) 成了“作文達人”,王若君在朋友圈裏小有名氣,常有朋友把不會(hui) 寫(xie) 作文的孩子送到她這裏接受“培訓”。有一個(ge) 男孩提起寫(xie) 作文就頭痛,但是酷愛足球。王若君試著跟他聊足球,知道了他最喜歡的球星。“他也有不少缺點呀!”王若君與(yu) 男孩辯論,故意使出“激將法”,“你要是不服氣,可以把理由寫(xie) 下來。”抱著維護偶像的心態,男孩開始寫(xie) 作。之後,他還試著寫(xie) 評論性文章,發在社交媒體(ti) 上,收獲了一大波點讚。慢慢地,男孩寫(xie) 作的信心建立起來了,“原來寫(xie) 作可以這麽(me) 好玩”。同時,他對足球愛得也更深了。因嚴(yan) 重腿傷(shang) ,男孩被迫缺席了一場重要比賽。當隊友在綠茵場上馳騁時,他拄著拐杖到現場給大家加油。“從(cong) 孩子的興(xing) 趣出發,能激發孩子的寫(xie) 作欲望。通過文字,孩子內(nei) 心深處那股自立和自強的勁頭會(hui) 被看見、被強化。”王若君說。
李靜遇到過一次家長和孩子在寫(xie) 作文時的“交鋒”。教師要求以“我想養(yang) 的動物”為(wei) 題寫(xie) 作文。孩子想寫(xie) 的動物是葉海龍,但家長不知道葉海龍是什麽(me) 動物,認為(wei) 寫(xie) 葉海龍“跑題”了,逼著孩子寫(xie) 了小金魚。文章雖然幾經家長的修改最終成稿,但在李靜看來,丟(diu) 掉了孩子最純真的那些表達和觀察,顯得“麵目可憎”。
有的孩子是落筆難,有的卻是習(xi) 慣寫(xie) 一堆空話套話。“有些孩子比較喜歡說‘大話’,但真情實感不夠。”據鄭圓圓觀察,如果學生對筆下的事物不了解,即使洋洋灑灑寫(xie) 出一大篇文章,讀者依舊能感覺得出來其中的“錯位”,“讀的時候會(hui) 覺得不真實,沒有讀下去的欲望”。
王若君觀察到,有些五六年級的孩子寫(xie) 作文時,習(xi) 慣將背過的好詞好句往文章裏套,結果是,文章“像別人寫(xie) 的”。怎麽(me) 辦?王若君先讓孩子把想寫(xie) 的內(nei) 容用自己的話說出來,然後錄音、讓他聽,重複多遍找到感覺後再去寫(xie) ,這樣寫(xie) 出來的文章“就是自己的了”。
如何提高中學生作文的“思維含量”?
李靜認為(wei) ,從(cong) 孩子的年齡看,10歲左右是分水嶺,10歲以下孩子的文章,如果充滿想象力,都是好文章;從(cong) 10歲開始,孩子會(hui) 意識到自己是“獨立的人”,他們(men) 開始有獨立的思考能力,因此,對於(yu) 這些大孩子寫(xie) 文章,李靜會(hui) 提出新的要求,首先,邏輯要清晰,其次,要注重思想的深度,第三,辭藻無需華麗(li) ,但要“文質彬彬”。
與(yu) 李靜一樣,鄭圓圓拿到學生寫(xie) 的文章時,最期待看到其中的“思維含量”。“一個(ge) 孩子有沒有自己的思考,思考角度是否多元,思考深入程度如何,一目了然。”遇到一線教師指導學生作文,鄭圓圓會(hui) 叮囑指導老師,要多引導學生寫(xie) 出他們(men) 的“思維含量”。她知道,要滿足這個(ge) 要求,在平時,學生需要在思考角度和涉獵內(nei) 容上,就要注意“更多一些、更廣一點”。
2023年的上海語文高考卷,鄭圓圓對作文題目大為(wei) 讚賞。題目就一句話:一個(ge) 人樂(le) 意去探索陌生世界,僅(jin) 僅(jin) 是因為(wei) 好奇心嗎?就此,請學生寫(xie) 一篇文章,談談認識和思考。“題目有兩(liang) 層意思,第一層,一個(ge) 人樂(le) 意去探索陌生世界,好奇心是前提條件,學生可以聚焦於(yu) 好奇心寫(xie) ;第二層,除了好奇心,還有什麽(me) ?此時,‘留白’給到學生,留下思考的空間。學生寫(xie) 出的作文水平高下立判。“視野廣闊、思維含量足的孩子,他拓展的內(nei) 容可能會(hui) 比較‘高級’;而天天刷題的學生,寫(xie) 出來的內(nei) 容就可能比較普通。”
在李靜看來,寫(xie) 作中,最難解決(jue) 的是“立意”的問題。為(wei) 此,需要把功夫下在平時,佐以大量“帶著思考的經典閱讀”。“閱讀最重要的意義(yi) 是提升孩子的思辨力、洞察力、邏輯分析能力。”李靜稱,盡管她女兒(er) 已到了課業(ye) 繁重的高中,但依然會(hui) 擠出時間用於(yu) 大部頭閱讀。
七八年前,李靜開起“小學堂”。她利用課餘(yu) 時間,帶著自己和朋友的孩子讀經典,《詩經》《山海經》《古神話選釋》《西遊記》《論語》等。一段時間後,李靜驚喜地發現,經典的沁潤,為(wei) 孩子帶來了獨特的思考視角。一次,一位六年級小朋友學習(xi) 《論語》後,在語文畢業(ye) 考試中寫(xie) 命題作文《最美的風景》時如此寫(xie) 道:我心中最美的風景概括為(wei) 一個(ge) 詞:“仁德”。在緊張的考試時間段內(nei) ,這個(ge) 孩子在寫(xie) 作時不談自然景觀,也不談好人好事,而是迅速想到以“德行”為(wei) “美景”,李靜稱歎:“立意高遠”。
在李靜的心裏,寫(xie) 作能表達、記錄生命的不同時刻。如果一個(ge) 人的作品能被他人感受,形成心靈的溝通和共鳴,傳(chuan) 遞生命的經驗、價(jia) 值,就進入了寫(xie) 作的更高級階段——社會(hui) 功能之中。再往上,是寫(xie) 作的文化功能。司馬遷通過《史記》,讓別人理解了他“亦欲以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的思考和答案。兩(liang) 千多年裏,無數人閱讀他的思考,並在他思考的基礎之上被點燃,甚至能再往前邁一步,此時,李靜覺得“寫(xie) 作無比偉(wei) 大而浪漫”。(完)
(《中國新聞》報記者張樂(le) 報道)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