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小長假“別樣經濟”來襲
踏青出遊熱度持續攀升,本地消費市場人氣旺盛
清明小長假“別樣經濟”來襲
閱讀提示
清明假期即將來臨(lin) ,踏青出遊熱度不斷走高,一波清明小長假“別樣經濟”悄然來襲。數據顯示,今年清明假期全國出遊人數同比漲幅較大,賞花遊、踏青遊、美食遊等成為(wei) 熱點。有的景區還推出“清明集市”、放飛塗鴉風箏、清明種柳等活動,更好滿足遊客需求。
一年一清明,一歲一追思。慎終追遠、寄思先賢是清明節的民風厚德。恰逢天氣轉暖、春回大地,小長假又催生出更多樣、更有趣的玩法,除了賞花、采茶正當時,自駕、騎行等也成為(wei) 熱門出行新方式。
清明在即,各地市民緊鑼密鼓籌備假期行程,踏青出遊熱度不斷走高,一波清明小長假“別樣經濟”悄然來襲。
文明祭祀蔚然成風
在這個(ge) 緬懷故人的時節,記者走訪發現,隨著“綠色祭掃”觀念漸入人心,市民采用綠色文明的方式祭掃已十分常見,文明祭祀蔚然成風。
“為(wei) 倡導文明祭祀,清明節期間我們(men) 公墓準備了鮮花等祭品,換取家屬手中的紙錢和鞭炮,倡導鮮花獻故人,寄托哀思文明掃墓。”重慶永川白塔福壽園副經理丁小珊今天向記者表示,為(wei) 應對清明祭掃,園區積極推廣網絡祭掃、代客祭掃等服務,廣泛宣傳(chuan) 殯葬相關(guan) 政策。
“用鮮花祭祀,既環保又有儀(yi) 式感,也可以表達我們(men) 對故人的思念。”正在選購花籃的市民劉女士這樣對記者說。
丁小珊表示,如今,“雲(yun) 祭掃”這種方式也越來越被大家接受,家屬在外地來不了,園區就會(hui) 按照家屬的要求用鮮花祭奠他們(men) 的親(qin) 人,對寄存室進行清掃、念祭文,表達對逝者的思念之情。
“隨著近幾年持續宣傳(chuan) 清明文化,越來越多的人開始自覺加入文明祭掃的行動中來。”重慶福果山生命紀念園常務副總經理李悅介紹,除了宣傳(chuan) 文明祭掃理念之外,園區內(nei) 還采用網格化管理,安排專(zhuan) 人進行勸導,引導市民綠色低碳祭拜。
據了解,清明假期,重慶多個(ge) 紅色旅遊景區都將開展英烈祭奠活動,遊客可前往重慶歌樂(le) 山烈士陵園、重慶紅岩革命紀念館、潼南楊闇公故裏景區、銅梁邱少雲(yun) 烈士紀念館等景區參觀祭奠。此外,重慶還將舉(ju) 辦“紅岩英烈詩歌朗誦會(hui) ”“‘雲(yun) ’祭掃”“我為(wei) 烈士墓碑描紅”等活動,緬懷革命先烈、傳(chuan) 承紅色基因。
旅遊平台訂單翻倍
記者從(cong) 多家旅遊企業(ye) 了解到,今年清明假期全國出遊人數同比漲幅較大,賞花遊、踏青遊、美食遊等成為(wei) 熱點。
3月以來,全國“賞花經濟”“春日經濟”熱度持續攀升。隨著清明小長假臨(lin) 近,多家旅遊平台近日發布數據顯示,今年清明假期的旅遊熱度遠超往年同期,部分平台訂單數量與(yu) 去年同期相比,已經實現翻倍增長。
飛豬於(yu) 近期啟動的“春日賞花季”專(zhuan) 題促銷,吸引了數以千計的酒店通兌(dui) 、線路遊套餐等商品參與(yu) ,因高性價(jia) 比而受到消費者追捧,如拈花灣2天1晚住宿套餐、錦江全國4000+店2晚通兌(dui) 套餐等,均熱賣數千件。
除了賞花,采茶也正當時。飛豬數據顯示,清明假期包含沉浸式體(ti) 驗的“采茶遊”、研學茶文化的“問茶遊”正在走熱,預訂量大增。
記者在采訪中發現,本地遊在清明小長假也呈現出一派火熱的局麵。在重慶,各家旅行社的短線遊產(chan) 品紛紛預訂爆滿。與(yu) 此同時,重慶主城周邊區縣的農(nong) 家樂(le) 亦成了不少市民踏青休閑的首選。與(yu) 旅遊、休閑相關(guan) 的租車、戶外用品行業(ye) 的經營者在此間覓得商機,重慶大部分汽車租賃公司的旅行車均已告罄,轎車也租出大半,不少租賃公司租價(jia) 上浮了兩(liang) 成左右。
為(wei) 應對清明出行客流高峰,多地交通運輸部門圍繞熱門景點、線路增開了郊遊專(zhuan) 線、賞花專(zhuan) 線。鐵路部門也開通一係列旅遊專(zhuan) 列,通過不斷深化“高鐵+旅遊”模式,進一步滿足旅客需求。重慶火車站預計,假期客流量將達去年同期兩(liang) 倍以上,乘坐高鐵“快旅慢遊”成為(wei) 今年春遊賞花的新時尚。
“請三休八”拉動消費
清明節放三天假,不少上班族選擇前後拚假拉長假期。數據顯示,“請三休八”的國內(nei) 往返機票訂單顯著增長。
重慶市民彭東(dong) 選擇先休五天年假,加上清明假期,拚出八天長假,從(cong) 容地來一趟長線出境遊。“一直想去感受一下東(dong) 南亞(ya) 風情,購買(mai) 一些外國的土特產(chan) ,這次終於(yu) 可以如願以償(chang) 。”他說。
隨著各地人員流動日漸頻繁,帶動各地特色美食不斷“出圈”,一些帶有地方特色的小眾(zhong) 清明時令美食、習(xi) 俗受到消費者追捧。比如近年來,青團等傳(chuan) 統美食逐漸風靡,一些地方把傳(chuan) 統青團的主材漿麥草替換成當地特有食材,也別有一番風味。
因一碗麻辣燙而爆火的甘肅天水,其旅遊熱度不減。旅遊平台數據顯示,清明假期,天水旅遊訂單量同比增長超21倍,其中00後遊客占比近一半。
來自重慶的劉丹丹告訴記者:“去年追隨潮流去淄博吃了燒烤,今年清明假期一定要去天水吃麻辣燙,已經做好了詳細的旅行攻略,放假就出發。”
今年清明假期,重慶一些鄉(xiang) 村旅遊景區便將美食作為(wei) 主打產(chan) 品。涪陵區藺市鎮泡桐村國際生態農(nong) 業(ye) 旅遊示範區,推出係列特色青團供踏青遊客免費品嚐。榨菜青團、辣條青團、鹹鴨蛋青團、辣子雞青團應有盡有。景區負責人稱,除了品嚐青團,還將推出“清明集市”、放飛塗鴉風箏、清明種柳等活動,更好滿足遊客需求。
清明假期也帶動了本地消費市場。“我每年清明節都會(hui) 去菜市場買(mai) 清明菜,為(wei) 家人們(men) 做清明粑。”重慶市民陶弘琴告訴記者,清明菜是清明節前後上市的時令野菜,一般隻有四五月份的時候才有,而且清明菜在清明節前後食用味道是最佳的,否則過嫩或者過老口感都會(hui) 變差。(本報重慶4月2日電)
本報記者 李國
(工人日報)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