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程序員上崗 垂類大模型應用迎來井噴期
能自動寫(xie) 代碼的“AI員工”、逐漸告別不夠好用的智能客服,無需費時費力開發的工業(ye) AI控製器……隨著人工智能大模型能力開始深入多個(ge) 行業(ye) ,IT、工業(ye) 生產(chan) 、金融、服務營銷等行業(ye) 的垂類大模型應用進入井噴期。
通義(yi) 靈碼擔任代碼助理
大模型會(hui) 寫(xie) 代碼、會(hui) 帶貨、會(hui) 與(yu) 人溝通,如今已經不再是單純用來“秀肌肉”的能力了。近日,阿裏雲(yun) 透露正在內(nei) 部全麵推行AI編程,使用通義(yi) 靈碼輔助程序員寫(xie) 代碼、讀代碼、查BUG、優(you) 化代碼等,公司還專(zhuan) 門給通義(yi) 靈碼分配了一個(ge) 正式的員工工號——AI001。
“公司未來20%的代碼將由通義(yi) 靈碼編寫(xie) ,但程序員仍然是研發的核心,他們(men) 將有更多時間專(zhuan) 注於(yu) 係統設計以及核心業(ye) 務開發工作。”阿裏雲(yun) 相關(guan) 人士說。
傳(chuan) 統開發模式下,程序員每天需要耗費大量精力編寫(xie) 重複性代碼,並進行調試優(you) 化、編寫(xie) 代碼注釋等基礎工作,大幅擠壓了核心業(ye) 務代碼編寫(xie) 的時間。而在阿裏雲(yun) 內(nei) 部,通義(yi) 靈碼已在各個(ge) 開發環節擔任代碼助理角色。以API(應用程序編程接口)開發測試工作為(wei) 例,通義(yi) 靈碼能將數十分鍾的人工編寫(xie) 測試耗時縮短到秒級,節省程序員70%以上的測試代碼工作量。
AI編程工具正在打破編程語言的邊界,讓程序員也能輕鬆完成各種不同編程語言的代碼編寫(xie) 。目前,由阿裏雲(yun) 和通義(yi) 實驗室聯合開發的通義(yi) 靈碼已熟練掌握Java、Python、JavaScript等200多種編程語言,其生成的作品中每天有數百萬(wan) 行代碼被程序員采納。
從(cong) “秀肌肉”到批量落地
數字人帶貨僅(jin) 需真人15%的成本,卻能實現85%的商品交易額;過去跟所謂“智能客服”說兩(liang) 句就因溝通不暢需要找人工客服的用戶,如今90%的問題已經通過智能客服自助解決(jue) ;給出一句文字描述,AI直接就能生成海報、腳本、視頻,甚至還能二次加工……近日,百度智能雲(yun) 召開大模型應用產(chan) 品發布會(hui) ,將大模型能力融入場景後的多項大模型應用集中發布。
大模型技術在過去一年飛速發展,人們(men) 對大模型的恐懼和擔憂逐漸褪去,理性、務實的需求愈發凸顯。在各類大模型層出不窮的同時,如何用上、用好大模型,帶來業(ye) 務增長,實現降本增效,成為(wei) 企業(ye) 真正關(guan) 心的問題。
比方說,長期以來,智能客服屢遭消費者吐槽,聽不懂人話、沒有感情的傳(chuan) 統AI客服對提升用戶體(ti) 驗和服務效率的幫助有限。假如用戶提問“為(wei) 什麽(me) 我的車總有吱吱吱的聲音”,傳(chuan) 統AI客服根本無法理解“吱吱吱”這種口語化的表達。而接入大模型能力的智能客服,會(hui) 繼續追問用戶該問題持續時間和頻次,並通過推理告訴用戶,可能是皮帶老化或者張緊輪鬆動導致,建議到店檢查。
在金融、工業(ye) 等領域,大模型對企業(ye) 效率的提升也已立竿見影。馬上消費副總經理孫磊說,金融業(ye) 屬於(yu) 智力密集型行業(ye) ,在工業(ye) 革命時期獲益不多,但在人工智能時代一定會(hui) 受益良多。他以去年8月推出的首個(ge) 金融大模型“天鏡”舉(ju) 例道,該金融大模型投用以來,公司的營銷業(ye) 績提升了30%以上。
垂類大模型仍是創業(ye) 藍海
人工智能大模型產(chan) 業(ye) 方興(xing) 未艾,有誌於(yu) 投身其中的創業(ye) 者麵臨(lin) 怎樣的機遇和挑戰?
“希望沒有足夠資金和技術積累的創業(ye) 者別去碰通用大模型,隻有理想和口號是不可能成功的。”近期舉(ju) 行的“每一家中小企業(ye) 都有一個(ge) AI夢”主題論壇上,360集團創始人周鴻禕說。他認為(wei) ,目前通用大模型的國內(nei) 應用主要圍繞寫(xie) 作、作圖等淺層階段,而深入場景、靠用戶驅動的行業(ye) 大模型會(hui) 在2024年迎來爆發式增長。
金沙江創投主管合夥(huo) 人朱嘯虎也提出,對創業(ye) 者來說,現在做通用大模型沒意義(yi) ,“我們(men) 搶用戶、搶場景、搶數據更有意義(yi) 。”此前,朱嘯虎就曾公開對國內(nei) 通用大模型公司的商業(ye) 模式表示懷疑,認為(wei) 許多公司缺乏清晰的商業(ye) 化路徑和數據支持,投資者已經更加謹慎,不再願意為(wei) 沒有明確商業(ye) 模式的AI創業(ye) 公司提供支持。
“垂類大模型是更容易存活下來的,我們(men) 主力部隊、主力資金還是押注行業(ye) 級的垂類大模型。”同為(wei) 資本創始人兼CEO的周偉(wei) 在近日舉(ju) 行的另一場大模型主題討論中也表達了類似觀點。
周鴻禕建議,初創團隊可以優(you) 先考慮研發行業(ye) 大模型,更符合垂直領域Know-how(技術訣竅)的專(zhuan) 業(ye) 需求,把研發通用大模型的任務交給百川智能、月之暗麵等資本、技術綜合實力更強的團隊。
本報記者 孫奇茹
(北京日報)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