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想幹家務變“懶散”竟也是病 專家:帕金森病的早期症狀常被忽視
帕金森病其實離我們(men) 並不遙遠,如果發現身邊的人做事變磨蹭,人變得“懶散”,也要警惕帕金森病,及時就醫。
老胡今年75歲,別看已經到了古稀之年,但身子骨還算硬朗。退休後做事依舊風風火火,家裏收拾得井井有條,每天去菜市場買(mai) 菜、做飯,照顧老伴,還有散步的好習(xi) 慣。可以說,老兩(liang) 口完全不用子女操心。
但是最近兩(liang) 年來,子女們(men) 發現老胡開始變“懶散”了,家裏不再收拾得利索了,就連一日三餐的飯菜也減少了,總愛在床上躺著。家人琢磨著,可能是歲數大了不想幹家務了?但漸漸地,老胡遛彎散步的頻率越來越低,甚至在家裏走路也變得磨蹭,總是感覺很累。除了力不從(cong) 心,老胡的手還時不時地抖動,覺得可能是缺乏鍛煉的緣故,就沒和子女們(men) 說。直到醫生診斷老胡患上了帕金森病,終於(yu) “真相大白”。
“帕金森病患者的最大特點就是‘懶’。”南京市第二醫院神經內(nei) 科副主任醫師王蔚介紹,但他們(men) 的“懶”其實不是真的“懶”,而是身體(ti) 僵硬、行動遲緩,隨著病情發展,反應也變得遲鈍。帕金森病是一種常見的神經功能障礙疾病,主要由於(yu) 大腦黑質多巴胺能神經元的變性死亡而引起大腦分泌的多巴胺減少,平均發病年齡為(wei) 60歲左右。
王蔚直言由於(yu) 大家對帕金森病不了解,常忽視了其早期症狀,延誤了最佳治療時機。帕金森病的臨(lin) 床表現包括運動症狀和非運動症狀,早期識別以下典型運動症狀,早發現早治療。
震顫:多為(wei) 首發症狀,安靜時出現,緊張時加劇,入睡後消失;拇指和食指“搓丸樣”動作。
僵直:身體(ti) 甚至軀幹僵硬;肌肉僵硬,走路時上肢無前後擺動。
運動遲緩:運動減少或緩慢;麵具臉(麵部表情減少、呆板)、小寫(xie) 症(寫(xie) 字越寫(xie) 越小)。
姿勢步態異常:彎腰駝背;走路時出現小碎步,呈慌張步態,越走越快,易跌倒。
另外,還會(hui) 出現睡眠障礙、情緒低落、抑鬱、反應遲鈍、出現幻覺,不明原因的嗅覺減退、手腳麻木、肢體(ti) 關(guan) 節疼痛,還有自主神經症狀如頑固性便秘、體(ti) 位性低血壓、出汗多、心慌等。專(zhuan) 家提醒,如果出現以上這些表現,一定要及時去看神經內(nei) 科醫生。
然而遺憾的是,王蔚坦言,帕金森病是無法治愈的。“但積極地接受正規治療,去控製、緩解和改善帕金森症狀,可以延緩病情進展,提高生活質量,最大程度接近正常人的生活。據悉,帕金森病目前主要的治療方法為(wei) 藥物治療和手術治療同時需要配合康複治療、營養(yang) 膳食治療和對症治療。
治療手段是一方麵,帕金森病更需要采取全麵全程管理,涵蓋治療、康複運動、心理幹預、照料護理、科學營養(yang) 、家庭關(guan) 懷等多方麵。王蔚提醒,如果沒有得到合理治療,患者的生活質量往往會(hui) 比較差,影響日常生活,嚴(yan) 重者生活不能自理。“和諧共生,美好生活。積極的心態、適當的運動、合理的飲食、規律的生活、定期的檢查,這些都能幫助我們(men) 更好地麵對疾病,更好地管理病情”,王蔚說。
通訊員 張詩蘊
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 呂彥霖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