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浙大學子走進廣西大化 探尋瑤山民族地區“共富路”

發布時間:2024-04-12 15:38:00來源: 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杭州4月11日電 (張斌 陳揚 顧繼祥)“在廣西,山歌是最具民族特色的文化符號。山歌好比春江水,我們(men) 與(yu) 瑤鄉(xiang) 人民之間的情誼也好比春江水‘生生不息,延綿不斷’。”日前,在廣西河池大化瑤族自治縣參加“青馬向上·山水大化”蹲點式聯學聯講活動後,浙江大學“青馬向上”宣講團成員馬寧說。

  近日,來自浙江大學和中國建設銀行的師生青年前往大化,開展走訪調研,走入壯美瑤山、深入田間地頭,在探尋大化振興(xing) 的曆史脈絡中,為(wei) 當地發展提供青年力量。

  大化縣曾是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廣西極度貧困縣。近年來,大化在精準扶貧政策的支持下,因地製宜,大膽創新,走上了綠色發展的“共富路”,以煥然一新的麵貌續寫(xie) 著鄉(xiang) 村振興(xing) 征程上的瑤山故事。

  浙江大學“青馬向上”宣講團負責人何可介紹說,自2021年起,浙江大學研究生支教團新設大化瑤族自治縣作為(wei) 第五個(ge) 支教地,每年選派優(you) 秀學生誌願者,發揮橋梁作用、宣傳(chuan) 作用和帶動作用,努力促進大化縣的教育發展與(yu) 社會(hui) 進步。

  此次聯學聯講活動中,在浙江大學西遷宜山紀念館和浙江大學西遷紀念廣場,參與(yu) 活動的師生青年觀摩西遷紀念長廊上的壁畫,重溫八十多年前的西遷故事,感悟傑出校友生生不息的精神偉(wei) 力。館中陳列的課程表和一份份教學記錄,訴說著浙大學子於(yu) 炮火的轟擊中依然堅持傳(chuan) 承“求是”火種的自強故事;一組組描繪浙大師生與(yu) 宜山人民和諧共處的相片,展現著雙方友好團結的互助精神。

  作為(wei) 今年研究生支教團大化分團團長,高蔚銘已經和小夥(huo) 伴們(men) 在大化生活了近一年。“去年本科畢業(ye) 之後,我就和小夥(huo) 伴們(men) 一起來到大化,在這大半年的時間裏,我深刻感受到浙大與(yu) 廣西的深厚情誼。在大化當地領導、同事、朋友的關(guan) 心支持下,我們(men) 在這裏向下紮根、向上成長。”高蔚銘說。

  作為(wei) 民族聚居地,大化瑤族自治縣應該如何推動實現鄉(xiang) 村振興(xing) ?帶著疑問,師生青年走進貢川鄉(xiang) 清坡村、貢川鄉(xiang) 司法所、龍口村七百弄雞養(yang) 殖基地、達吽小鎮與(yu) 將軍(jun) 故裏丹桂村等地展開走訪調研。

  其中,在七百弄雞養(yang) 殖基地,師生青年了解到七百弄冰凍雞已經實現訂單農(nong) 業(ye) ,打通從(cong) 農(nong) 場到餐桌的供應鏈,成功走出大化、走上全國人民的餐桌,一條“雞鳴致富路”走得穩穩當當。當摸著一顆顆熱乎的雞蛋,抱起毛色鮮亮的公雞,師生青年們(men) 真切地感受到了七百弄雞養(yang) 殖場熱騰騰的產(chan) 業(ye) 價(jia) 值與(yu) 當地村民滿滿的幸福感。

  在當地丹桂村舉(ju) 行的結營儀(yi) 式上,調研成員就“教育/基建是鄉(xiang) 村振興(xing) 的優(you) 先考量”開展引經據典、你來我往的辯論;還就“新時代如何傳(chuan) 承‘西遷精神’與(yu) ‘求是文脈’?”“民族地區怎樣更好地實現基層治理?”“如何依托大化的壯美山水走好‘文旅共富’路?”這三個(ge) 問題展開了鮮活生動的宣講。中國建設銀行與(yu) 浙江大學文學院、浙江大學第二十五屆研究生支教團聯合捐贈價(jia) 值三千餘(yu) 元的圖書(shu) ,為(wei) 瑤山學子的求學夢添磚加瓦。

  “很高興(xing) 能和浙江大學的師生青年們(men) 共同參與(yu) 此次活動,為(wei) 大化的經濟社會(hui) 發展助力,共同推動校地企合作向更深層次更高水平邁進。”中國建設銀行浙江省分行團委書(shu) 記單超說。

  浙江大學團委副書(shu) 記包大為(wei) 表示,在實地學習(xi) 中深化體(ti) 會(hui) 、在調查研究中加深感悟,此次蹲點式聯學聯講活動是校企地協同發力、產(chan) 學研深度融合的生動案例。調研隊成員中,有的仍在校學習(xi) ,有的已在職場初顯身手,青年們(men) 發揮自身優(you) 勢,為(wei) 青年賦能鄉(xiang) 村振興(xing) 提供了多方位的視角。

  “本次活動是高校、銀行、地方青年擔當作為(wei) 的生動詮釋,希望我們(men) 能延續校地情誼,深化校企地三方合作,共同為(wei) 大化發展的美好明天而努力。”大化縣委常委、縣人民政府副縣長覃丹革說。(完)

(責編: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