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杭州12月2日電(邵燕飛 )移苗補苗2萬(wan) 餘(yu) 株耗時多久?在浙江杭州蕭山區的“謝徑安·傳(chuan) 化農(nong) 創村”(以下簡稱“謝徑安”),答案是1小時。
2日,記者跟隨“高質量發展調研行”浙江主題采訪活動走進“謝徑安”的數字種苗工廠,全自動移苗補苗設備引人注目——圖像識別技術精準捕捉到穴盤空缺,通過高速氣壓將“土”吹落,並由機械手從(cong) 另一盤穴盤抓苗進行填補,實現成品苗盤好苗率100%,移苗補苗速度達每小時26800株。
如此未來感的場景,在“謝徑安”隨處可見。多年前,傳(chuan) 化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傳(chuan) 化”)圍繞都市圈近郊鄉(xiang) 村發展難題,探索民營企業(ye) 深度參與(yu) 鄉(xiang) 村振興(xing) 路徑。“謝徑安”由此誕生,其立足蕭山浦陽鎮謝家、徑遊、安山三村,通過政府主導、企業(ye) 驅動、村農(nong) 主體(ti) 、公益賦能,統籌推進鄉(xiang) 村產(chan) 業(ye) 、鄉(xiang) 村建設、鄉(xiang) 村治理。
據悉,傳(chuan) 化有著20多年的育種育苗經驗和花卉產(chan) 業(ye) 優(you) 勢。眼下,“謝徑安”堅持科技與(yu) 產(chan) 業(ye) 立村,依托“科創+農(nong) 創”平台,讓新質生產(chan) 力在“鄉(xiang) 村土地”裏茁壯成長。
放眼望去,育種科研溫室配備了溫室、氣候室、網室等功能,幫助生物育種企業(ye) 搶占市場先機;智能播種車間裏,工作人員隻需動動手指操作係統,一粒粒種子就精準掉落穴盤中,再經流水線完成覆土、噴水以及碼垛等工序,便可靜待萌芽……
“從(cong) 謝徑安傳(chuan) 化植物科學中心、農(nong) 業(ye) 技術中試服務平台、生物種業(ye) 聯合創新中心到創夢農(nong) 場、謝徑安傳(chuan) 化農(nong) 創中心……我們(men) 不斷推動農(nong) 業(ye) 新質生產(chan) 力發展。”浙江傳(chuan) 化鄉(xiang) 村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陳科說。
在鄉(xiang) 村建設方麵,“謝徑安”擺脫“重建設、輕運營”的模式,與(yu) 傳(chuan) 化聯合成立鄉(xiang) 村運營公司,建設農(nong) 旅樂(le) 園、共享菜園、未來農(nong) 港等麵向年輕人市場的多元業(ye) 態,為(wei) 農(nong) 村可持續發展奠定了基礎。此外,“謝徑安”啟動“傳(chuan) 化·慈善大棚”項目,與(yu) 周邊農(nong) 民共享科技成果。張春英就是該項目的受益者之一,她家番茄大棚今年六月的產(chan) 量高達4000多斤,甚至種出了重達一斤的“番茄王”。
“‘謝徑安’還成立了浙江省首家村級慈善基金會(hui) ,聯合邵逸夫醫院、中國農(nong) 業(ye) 大學等社會(hui) 力量,開展‘木槿花開’公益慈善活動,基本實現了農(nong) 民‘口袋’‘腦袋’雙富裕。”在浦陽鎮黨(dang) 委副書(shu) 記、鎮長郭建達看來,鄉(xiang) 村振興(xing) 離不開龍頭企業(ye) 帶動,美好“三農(nong) ”政企村農(nong) 缺一不可。
數據統計,2023年,謝家、徑遊、安山三村經營性收入新增125萬(wan) 元。“謝徑安”啟動的兩(liang) 年多時間裏,其已直接帶動村民增收超千萬(wan) 元,直接帶動村民就業(ye) 近300人,三村人均可支配收入也從(cong) 2021年的3.5萬(wan) 元提升至4.2萬(wan) 元。
傳(chuan) 化董事長徐冠巨表示,未來三年,“謝徑安”將規劃46個(ge) 建設項目,包括花卉示範基地、未來農(nong) 港、農(nong) 產(chan) 品加工園、新農(nong) 人學院等一批科技產(chan) 業(ye) 項目,以及鐵帽山林下經濟、幸福河湖水係提升工程等一批基礎設施項目,“讓農(nong) 業(ye) 新質生產(chan) 力在這裏蓬勃發展,鄉(xiang) 村文化在這裏健康發展。”
顯然,民營企業(ye) 是推動鄉(xiang) 村振興(xing) 的重要力量。2022年1月,《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guan) 於(yu) 做好2022年全麵推進鄉(xiang) 村振興(xing) 重點工作的意見》提出:廣泛動員社會(hui) 力量參與(yu) 鄉(xiang) 村振興(xing) ,深入推進“萬(wan) 企興(xing) 萬(wan) 村”行動。
浙江是“千萬(wan) 工程”的重要發源地和率先實踐地,企業(ye) 幫扶緊貼本地資源,萬(wan) 千鄉(xiang) 村形成各具特色的發展格局。據不完全統計,截至2024年3月底,該省“萬(wan) 企興(xing) 萬(wan) 村”行動共有3945家企業(ye) (商會(hui) )結對幫扶3527個(ge) 村,項目投資總額超300億(yi) 元,幫助村集體(ti) 增收達12億(yi) 元,吸納農(nong) 村剩餘(yu) 勞動力近10萬(wan) 人。(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