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博覽

美國銀行接連“爆雷”為哪般

徐超 發布時間:2023-03-16 08:23:00來源: 新華社

  新華社北京3月15日電(國際觀察)美國銀行接連“爆雷”為(wei) 哪般

  新華社記者徐超

  一周內(nei) 連續三家美國銀行關(guan) 閉或清算後,“誰會(hui) 是下一家”的擔憂在美國乃至全球資本市場蔓延。雖然美國總統拜登日前堅稱“美國銀行係統安全”,但全球市場以大幅震蕩回應此番表態。

  此次銀行關(guan) 閉事件究竟由誰引起?會(hui) 不會(hui) 演變成係統性風險乃至金融危機?世界會(hui) 不會(hui) 再次為(wei) 美國埋單?美國麵臨(lin) 國際廣泛質疑。

  是否存在係統性風險

  過去一周,銀門銀行、矽穀銀行和簽名銀行先後“爆雷”。截至去年底,這三家美國銀行的資產(chan) 規模合計約3300億(yi) 美元,明顯低於(yu) 摩根大通等美國主要銀行。這是否意味著,這些銀行“爆雷”不會(hui) 對美國金融係統構成風險?

  雖然美國政府和監管層試圖淡化風險、力保信心,但資本市場尤其是銀行類股價(jia) 大幅震蕩卻有“山雨欲來”的意味。從(cong) 美國監管層實際應對來看,矽穀銀行“爆雷”已被視作“係統性風險”。

  美國聯邦儲(chu) 備委員會(hui) 12日公布一項銀行融資計劃,將為(wei) 符合條件的儲(chu) 蓄機構提供貸款,以確保它們(men) 在矽穀銀行關(guan) 閉背景下有能力滿足儲(chu) 戶取款需求。《華爾街日報》注意到,為(wei) 確保事發銀行儲(chu) 戶能夠順利取回未保險存款,矽穀銀行和簽名銀行已被美聯儲(chu) 和財政部列為(wei) 金融係統的“係統性風險”,從(cong) 而有資格獲得相應融資支持。

  市場分析人士認為(wei) ,矽穀銀行與(yu) 美國國債(zhai) 相關(guan) 的風險敞口較大,現金流緊張情況下提前虧(kui) 損平倉(cang) 而引發危機,雖屬“個(ge) 案”,但其他銀行也有相關(guan) 業(ye) 務,存在類似風險。尤其去年聯邦基金利率大幅上升,導致不少持有國債(zhai) 的銀行承受尚未變現的賬麵損失,不排除還會(hui) 繼續“爆雷”。

  美國知名投資人弗雷德裏克·拉塞爾認為(wei) ,作為(wei) 2008年9月以來美國關(guan) 閉的最大銀行,矽穀銀行“可能隻是地下室發現的第一隻蟑螂”。

  “即使當局幹預,銀行倒閉也會(hui) 繼續。”美國潘興(xing) 廣場資本管理公司創始人比爾·阿克曼表示。

  誰是危機肇事者

  美國銀行接連“爆雷”,在不少媒體(ti) 和觀察人士看來,事發銀行管理層應為(wei) 企業(ye) 經營不善承擔最直接責任,而美國在金融監管、宏觀政策上的缺位或失誤才是此次事件最該反思之處。

  首先,美國內(nei) 政紛爭(zheng) 導致金融監管力度搖擺,在這次事件中暴露無遺。

  美國國會(hui) 2010年通過金融監管改革法案《多德-弗蘭(lan) 克華爾街改革和消費者保護法》,規定資產(chan) 超過500億(yi) 美元的銀行必須參加美聯儲(chu) 年度壓力測試,旨在通過更嚴(yan) 格監管避免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重演。

  特朗普上台後,共和黨(dang) 人2018年推動國會(hui) 修改該法案,將相關(guan) 資產(chan) 門檻提高到2500億(yi) 美元。這意味著,資產(chan) 規模約2000億(yi) 美元的矽穀銀行不必參加壓力測試。

  “壓力測試本是幫助銀行評估資產(chan) 風險的有效手段,這(監管“鬆綁”)為(wei) 矽穀銀行的關(guan) 閉埋下了伏筆。”新加坡國立大學客座教授白士泮表示。

  業(ye) 內(nei) 人士發現,矽穀銀行和簽名銀行的風險早已體(ti) 現在財務報表中,與(yu) 持有國債(zhai) 相關(guan) 的賬麵損失不斷增加。美聯儲(chu) 前理事丹尼爾·塔魯洛說:“對監管機構來說,(賬麵虧(kui) 損)快速增長應該始終是一個(ge) 危險信號。”

  其次,美聯儲(chu) 貨幣政策飽受詬病,給不少銀行帶來更大經營風險。

  日本野村綜合研究所研究員木內(nei) 登英認為(wei) ,在美聯儲(chu) 加息帶來的經濟降溫過程中,眾(zhong) 多初創企業(ye) 進入退潮期,提款需求增加,加劇矽穀銀行流動性挑戰;銀行持有債(zhai) 券價(jia) 格因聯邦利率上調而不斷下跌,出現巨額賬麵損失。

  美聯儲(chu) 一度長時間忽視外界“通脹”警告,去年3月才開始猛踩刹車,不曾想“為(wei) 了化解危機而製造新的危機”,給銀行業(ye) 帶來嚴(yan) 峻挑戰。《華爾街日報》評論,通脹挑戰尚未化解的情況下,美聯儲(chu) 又多了一項核心任務:金融穩定。

  美國風險全球埋單

  據彭博社報道,矽穀銀行和簽名銀行相繼關(guan) 閉後,全球市場金融類股票市值兩(liang) 個(ge) 交易日蒸發4650億(yi) 美元。這不禁讓人擔憂,此次會(hui) 否像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那樣再次讓全球埋單?

  答案是全球市場正在承擔後果。德國聯邦金融監管局13日叫停矽穀銀行在德國分支機構的業(ye) 務;英國央行已介入矽穀銀行英國分行的破產(chan) 程序,以保護相關(guan) 英國企業(ye) 的存款。

  據《華爾街日報》報道,美國銀行相繼關(guan) 閉正加劇全球央行維護金融穩定的壓力。目前來看,跟隨美聯儲(chu) 加息的一些央行不得不對貨幣政策進行調整。一些投資者和央行人士擔心,鑒於(yu) 金融機構的關(guan) 聯度,即使隻是市場恐慌,也可能觸發更多銀行或其他機構陷入困境,並在經濟領域造成惡性循環。

  愛爾蘭(lan) 央行前副行長斯特凡·格拉克認為(wei) ,美國銀行的風險讓其他國家央行麵臨(lin) 更難抉擇,即如何在確保金融穩定和容忍通脹之間取得平衡。

  對於(yu) 美國監管機構為(wei) 事發銀行存款“兜底”的做法,不少人士認為(wei) 這是變相“救助”,涉嫌用納稅人的錢鼓勵資本的更大冒險,或將給美國乃至全球金融市場帶來更大風險。

  上一次國際金融危機中,保險業(ye) 巨頭美國國際集團因虧(kui) 損近千億(yi) 美元而獲得美國政府上千億(yi) 美元救助,卻在獲得救助款項後向部分高管支付上億(yi) 美元年終獎,引發美國乃至全球爭(zheng) 議。(新華網 參與(yu) 記者:劉春燕、李 、蔡蜀亞(ya) )

(責編: 王東)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