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舊金山3月17日電 (國際觀察)企業(ye) 裁員銀行關(guan) 閉 矽穀進入“凜冬”
新華社記者 吳曉淩
美國高科技行業(ye) 持續近二十年的發展盛宴在2022年戛然而止。企業(ye) 業(ye) 績低迷、股價(jia) 暴跌引發的裁員寒潮蔓延至今,各大公司裁員人數動輒上萬(wan) 。日前矽穀銀行關(guan) 閉事件更令進入“凜冬”的全球科創中心矽穀雪上加霜。
去年以來,包括臉書(shu) 母公司元公司、推特、亞(ya) 馬遜等美國技術企業(ye) 紛紛裁員,以應對經濟形勢不佳、成本上升等問題。今年,裁員潮愈演愈烈,穀歌母公司字母表宣布裁員1.2萬(wan) 人,微軟宣布裁員1萬(wan) 人,亞(ya) 馬遜宣布裁員1.8萬(wan) 人。3月14日,元公司啟動第二輪裁員計劃,再裁1萬(wan) 人,躍居裁員榜首位。
據企業(ye) 服務數據庫公司Crunchbase統計,2022年美國科技行業(ye) 有超過14萬(wan) 名員工被解雇。美國裁員信息網數據顯示,截至3月15日,今年已有489家科技公司裁撤了約13.9萬(wan) 個(ge) 技術崗位。
高科技企業(ye) 紮堆裁員絕非偶然。由於(yu) 美聯儲(chu) 激進加息,通脹居高不下,經濟衰退風險加劇,市場需求疲軟,對科技企業(ye) 股價(jia) 和業(ye) 績造成巨大衝(chong) 擊。
互聯網行業(ye) 倚重的數字廣告市場也不再順風順水。政府部門對獲取用戶隱私信息加強監管,推出針對廣告追蹤功能的限製措施,經濟低迷也導致廣告商削減開支,都對互聯網公司造成嚴(yan) 重衝(chong) 擊。
個(ge) 人電腦等個(ge) 人電子產(chan) 品需求下滑趨勢加劇,芯片、整機等硬件廠商和軟件行業(ye) 直接遭受打擊,英特爾、微軟等業(ye) 績深受影響,間接影響其他科技企業(ye) 的增長潛力和預期,科技企業(ye) 處境更趨惡化。
缺乏規劃和遠見以及疫情期間盲目擴張,也是造成企業(ye) 困境的重要因素。元公司首席執行官馬克·紮克伯格的“坦白”頗具代表性。“新冠疫情之初,世界迅速轉向線上,電子商務激增帶來巨大的收入增長。許多人預測,這將是一種永久性的加速。所以我決(jue) 定大幅增加投資。不幸的是,事情並沒有像我預期那樣發展。”
大規模裁員標誌著矽穀結束“美好周期”,而矽穀銀行危機更是雪上加霜。
矽穀銀行在矽穀創投生態中發揮著舉(ju) 足輕重的作用,它的猝然倒地將產(chan) 生深遠影響。矽穀銀行關(guan) 閉風波既顯現美國極端經濟政策造成銀行業(ye) 流動性危機、高科技行業(ye) 現金緊縮的惡果,也將加劇市場對金融、創投行業(ye) 爆發係統性危機的憂慮。
美國矽穀知名孵化器“創始人空間”公司首席執行官、天使投資人史蒂夫·霍夫曼接受新華社記者采訪時表示,長期以來,風險投資家和矽穀初創公司嚴(yan) 重依賴矽穀銀行獲得貸款和融資。此次遭受矽穀銀行關(guan) 門事件驚嚇後,對其信任短期難以恢複,而傳(chuan) 統銀行又無法輕易替代其作用。風險基金對高科技領域投資會(hui) 更加謹慎,科技企業(ye) 、尤其是初創公司未來融資難度會(hui) 急劇加大,可能引發新的裁員潮。
矽穀創投界普遍擔心,矽穀銀行危機將造成更廣泛震蕩,影響一整代初創企業(ye) 的發展,動搖矽穀作為(wei) 引領未來科技創新的中心地位。
高科技行業(ye) 是美國經濟引擎和晴雨表。矽穀企業(ye) 曆史上經曆過數次起落,但此次禍不單行、銀行業(ye) 和科技企業(ye) 雙雙“受傷(shang) ”絕非偶然,美國政府不負責任的政策難辭其咎。
美國政府以行政手段無端製裁商業(ye) 企業(ye) ,試圖阻隔高科技企業(ye) 間正常的國際商業(ye) 合作,給矽穀企業(ye) 帶來深遠而持續的負麵影響。同時,美聯儲(chu) 激進加息導致美元急劇升值,不僅(jin) 在全球範圍產(chan) 生嚴(yan) 重破壞性後果,美國金融業(ye) 和高科技企業(ye) 也遭到反噬,試圖收割全世界的鐮刀同樣割傷(shang) 了自己的命脈。
內(nei) 外交困、政策反噬之下,以矽穀為(wei) 代表的美國科技產(chan) 業(ye) 進入“凜冬”非一日之寒,矽穀科技企業(ye) 也都意識到行業(ye) 步入艱難時日的長期性。科技界人士普遍認為(wei) ,其整體(ti) 發展遇阻的趨勢在2023年仍將持續,重回坦途道阻且長。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