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吉林3月22日電 題:在吉林如何打開“天外來客”的基因密碼?
——專(zhuan) 訪吉林市(隕石)博物館隕石部主任付瑩
中新社記者 蒼雁 石洪宇
隕石是地外天體(ti) 碎塊穿過大氣層隕落到地麵的岩石樣品,也是人類直接認知太陽係天體(ti) 的珍貴實物標本。1976年3月8日,世界迄今最大一場石隕石雨降臨(lin) 在吉林500多平方公裏的平原內(nei) ,包括138塊較大隕石。
這些“天外來客”降落後,中外學者廣泛參與(yu) 吉林隕石研究,成果豐(feng) 碩,也為(wei) 中國其後的深空探索奠定了基礎。近日,吉林市(隕石)博物館隕石部主任付瑩接受中新社“東(dong) 西問”獨家專(zhuan) 訪,解讀中外科學家從(cong) 吉林隕石中發現的秘密。
視頻:【東(dong) 西問·鎮館之寶】在吉林如何打開“天外來客”的基因密碼?來源:中國新聞網
現將訪談實錄摘要如下:
中新社記者:能否介紹一下吉林隕石的降落過程?
付瑩:吉林隕石來自小行星帶。根據隕落過程的力學分析和大氣層內(nei) 軌道的研究,這顆小行星在進入地球大氣層前的直徑約1.7米、重約4噸,形狀近球型。它於(yu) 1976年3月8日15時從(cong) 地球後方幾乎沿著地球軌道追上地球,自東(dong) 向西進入大氣層,在通過大氣層時表麵溫度約2000℃—3000℃。
據目擊者回憶,當時看到一個(ge) 大火球從(cong) 天空的東(dong) 北方向呼嘯而來,受高溫高壓氣流的衝(chong) 擊發出陣陣轟鳴,它在距離地麵19千米的高空爆裂,形成無數個(ge) 小火球,呈雨狀散落形成了吉林隕石雨,質量最大的碎片落在最前麵。
吉林一號隕石與(yu) 地麵撞擊時形成的隕石坑。吉林市隕石博物館供圖
隕石的降落是偶然和隨機的。三月的中國北方,天氣剛剛轉暖,一號隕石落在吉林市永吉縣樺皮廠鎮靠山村十社,穿透1.7米的凍土層,遁入地下6.5米,坑口直徑為(wei) 2.1米。據目擊者回憶,隕石落地後發生爆炸,從(cong) 遠處看,翻滾的煙塵逐漸形成小蘑菇雲(yun) ,高約50米,煙塵濃度極大。被濺出的碎土塊,最遠達150多米。
吉林一號隕石造成的震動相當於(yu) 1.7級地震,這個(ge) 震波被吉林市和豐(feng) 滿區的地震台記錄下來,使吉林隕石雨的隕落有了準確時間記錄:1976年3月8日15時2分36秒。而吉林一號隕石,也成為(wei) 世界上最大的石隕石。
吉林市隕石博物館內(nei) 收藏的吉林一號隕石。蒼雁 攝
中新社記者:吉林隕石成為(wei) 中外科學交流的媒介,世界各國科研機構開展了哪些交流、研究?
付瑩:吉林隕石是太陽係的考古樣品,具有比較複雜的宇宙線輻照曆史,科學內(nei) 涵豐(feng) 富,引起了國際隕石研究界的極大興(xing) 趣和關(guan) 注。中國遵循平等互利、合作共贏原則,把吉林隕石樣品分贈給德國馬普學會(hui) 、美國加州大學、日本極地研究所等12個(ge) 國家的40多個(ge) 實驗室,科學研究在世界各地展開。學者們(men) 對樣品進行宇宙成因測定,發現吉林隕石深色相與(yu) 淺色相中稀有氣體(ti) 同位素的組成有較大差異,宇宙暴露年齡約100萬(wan) 年。
中國科學院聯合考察組進行了新中國第一次係統的隕石科學考察。以歐陽自遠院士為(wei) 代表的中國科學家通過現場考察和多學科綜合研究,獲得了極其豐(feng) 富的科學信息,涉及太陽係起源和演化、生命起源、宇宙線及物質相互作用、行星形成過程、小行星的演化、行星際空間的輻照曆史和隕石降落過程的物理化學環境等方麵。
吉林一號隕石挖掘現場。吉林市隕石博物館供圖
可以說,吉林隕石是研究天體(ti) 演化、生命起源、元素起源、空間技術以及其他多種學科不可多得的實物資料,是極為(wei) 珍貴的宇宙考古標本。吉林隕石的研究成果也被公認為(wei) 地外物質研究的範例。通過對吉林隕石的研究,中國逐步形成了一支多學科,能進行綜合研究的隕石學、宇宙化學和空間地質學的科研隊伍。
吉林隕石除極少數用於(yu) 科學研究及其他用途外,大部分保存在吉林市(隕石)博物館。目前,全世界收集到的隕石標本,依據其所含化學成分的不同可分為(wei) :石隕石、石鐵隕石、鐵隕石。吉林市(隕石)博物館用吉林隕石交換了包括墨西哥Allende隕石、俄羅斯Sikhote-Alin鐵隕石、納米比亞(ya) Gibeon隕石等國內(nei) 外40多種隕石,進一步豐(feng) 富了科研樣本和內(nei) 容。
吉林市隕石博物館內(nei) 收藏的隕石。蒼雁 攝
中新社記者:古今中外,人類對宇宙的探索從(cong) 未止步,您認為(wei) 隕石研究的意義(yi) 和未來的方向是什麽(me) ,為(wei) 人類探索地球以及外太空可能提供哪些幫助?
付瑩:中國古人很早就注意到流星和隕石現象。2000多年前,由春秋戰國史官所著的《竹書(shu) 紀年》載“帝癸十年,五星錯行,夜中隕星如雨”,記錄了發生在夏朝的一場隕石雨。此外,漢代史學家司馬遷在《史記》中定義(yi) :“星墜至地,則石也。”
付瑩講述如何打開“天外來客”的基因密碼。蒼雁 攝
雖然人類記載和收藏隕石的曆史久遠,但隕石作為(wei) 一門科學隻有200多年的曆史。隕石最重要的是科研價(jia) 值,各國科學家在南極冰蓋地區發現了超過4萬(wan) 塊隕石,它們(men) 主要用於(yu) 科學研究和科普教育。相對於(yu) 登陸行星和到小行星表麵采樣,研究隕石具有成本低和代表性廣泛等特點。具體(ti) 來講,隕石的研究價(jia) 值體(ti) 現在以下方麵。
其一,隕石是外太空岩石,更是太空化石。隕石的成分反映了其母體(ti) 曾發生的種種變化,研究它的形成演化,對於(yu) 了解太陽係的早期演化過程具有重要意義(yi) ,並可為(wei) 太陽係形成後的行星演化過程提供比較的標準。
其二,隕石與(yu) 地球具有同源性。目前已測定,隕石的年齡和地球十分近似,它們(men) 形成獨立的宇宙體(ti) 的時期大致相同,地球上已知的化學元素在隕石中也均有發現。通過隕石研究小行星的化學組成與(yu) 化學演化,對於(yu) 認識地球的起源和演化進程有很大幫助。
其三,近年來人類愈發認識到地球有著被小行星撞擊的危險,通過對小行星與(yu) 隕石的研究,可以助力開展小行星探測計劃,研究、監測、預警以及防禦小行星撞擊,保護地球家園。
歐陽自遠(左二)與(yu) 外國專(zhuan) 家研究吉林隕石。吉林市隕石博物館供圖
中新社記者:目前世界各地有數萬(wan) 顆“天外來客”,在學界以外,不同國家的“星友”如何交流,吉林隕石在其中是何角色?
付瑩:隕石具有重要科學價(jia) 值,是一種稀缺資源。對大多數人而言,它是天上的星星,是一份上天饋贈,寓意美好。同時,一些隕石外觀漂亮,是奇石愛好者的收藏品。
20世紀90年代末期,大量隕石在非洲熱帶沙漠被發現,隨後隕石作為(wei) 商品在交易會(hui) 和網上大量湧現,一方麵為(wei) 科學研究提供樣品,另一方麵也為(wei) 各國隕石收藏愛好者帶來機遇。中國隕石收藏起步較晚,但發展很快。
各地科學研究機構、博物館宣傳(chuan) 普及隕石知識,使愛好者對隕石的認知正不斷提高。以吉林市為(wei) 例,近些年來吉林市(隕石)博物館以吉林隕石為(wei) 媒介,開展了一係列中外科普交流活動,促進不同國家的隕石研究者和“星友”親(qin) 密交流。
“星友們(men) ”拍攝館內(nei) “星空”。蒼雁 攝
2018年由吉林市人民政府、國際隕石學會(hui) 和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聯合主辦,吉林市(隕石)博物館承辦的中國·吉林國際隕石博覽會(hui) ,吸引了國際隕石專(zhuan) 家和國內(nei) 隕石收藏者的廣泛參與(yu) ,推進了隕石科普。
在社會(hui) 日益進步和科學不斷普及的今天,公眾(zhong) 對吉林隕石的科學價(jia) 值有了越來越深入的認識。以吉林隕石為(wei) 媒介開展的吉星會(hui) 友係列科普活動已成為(wei) 具有專(zhuan) 業(ye) 性、學術性和權威性的隕石交流平台,成為(wei) 連通隕石研究者、科普工作者、星友的橋梁。(完)
受訪者簡介:
付瑩,吉林大學考古學及博物館學專(zhuan) 業(ye) 碩士,現任吉林市博物館隕石部主任,文博副研究員,《吉林市博物館館刊》執行副主編。長期從(cong) 事隕石展覽策劃、隕石保護研究、隕石實驗室科普活動策劃、隕石微課堂策劃等工作。主持策劃的“探索星際、觸摸隕石”科普研學課程獲得“2015-2019年度全國博物館自然類、科技類優(you) 秀研學課程”,論文《新時代公共文化服務視角下的博物館研學旅行研究》獲得“吉林省博物館協會(hui) 第四屆論文研討會(hui) ”一等獎。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