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博覽

補貼引爭議 汽車降價潮中有多少“水分”

許亞傑 發布時間:2023-03-24 09:04:00來源: 中國青年報

  2023年的汽車降價(jia) 潮,比以往來的要更早、更猛,同時也更有爭(zheng) 議一些。

  “雪鐵龍C6、C3-XR限時直享:湖北政企綜合補貼至高9萬(wan) 元”“新車買(mai) 一送一”……自從(cong) 3月初,湖北省聯合車企推出新車補貼以來,一場規模空前的汽車“降價(jia) 潮”幾乎席卷了全國的所有汽車品牌。

  令人眼花繚亂(luan) 的促銷宣傳(chuan) 有無水分?消費者是否迎來了最佳買(mai) 車時機?如此補貼究竟能對刺激汽車消費產(chan) 生多少拉動作用?“降價(jia) 潮”後車企應該如何應變?近日,記者走訪了湖北武漢的部分汽車4S店,試圖探尋這些問題的答案。

  補貼規則不明,“真香”背後藏風險

  “雪鐵龍C6已經沒有現車了,您現在想要的話隻能交訂金排隊,我們(men) 給您從(cong) 其他省調車過來。”在武漢精華東(dong) 風雪鐵龍4S店門口,一名工作人員正忙著回複前來看車的消費者。或許是來谘詢的人太多,這家4S店索性將十來輛展車擺到店外,還有穿著神龍汽車工作服的主機廠人員在現場臨(lin) 時充當銷售員。

  “從(cong) 外省調來的雪鐵龍C6,是2021年6月至12月生產(chan) 的庫存車。但您不用擔心,機油機濾等我們(men) 都會(hui) 換好。”當記者詢問,這些庫存車會(hui) 不會(hui) 無法滿足最新排放法規時,該工作人員表示,從(cong) 保險到上牌4S店都會(hui) 幫忙搞定,不用擔心排放合規等問題。

  記者在現場了解到,東(dong) 風雪鐵龍、東(dong) 風標致參與(yu) 此次補貼的僅(jin) 限於(yu) 在武漢生產(chan) 的車型。雪鐵龍凡爾賽、標致5008等在神龍汽車成都工廠生產(chan) 的車型,雖然是同一個(ge) 品牌,也不能享受任何補貼。

  此外,如果要在武漢享受此次補貼,購車人戶籍必須在湖北省,或滿足一定的社保繳納期限,同時新車必須上武漢市的車牌。

  記者隨後走訪了寶馬、奔馳、沃爾沃、一汽豐(feng) 田等品牌在武漢的4S店,發現這一輪補貼的具體(ti) 標準尚不清楚。補貼額度與(yu) 車型大小、排量沒有明顯關(guan) 係。

  “現在武漢的沃爾沃新車,基本就是全國最低價(jia) 。”武漢一家豪華車品牌4S店的銷售員告訴記者,此次補貼截止到3月底,政府究竟能給到多大幅度的補貼,可能是看廠商自己的談判結果。

  不過,中國汽車流通協會(hui) 接到會(hui) 員的反映稱,武漢的本次補貼活動主要針對東(dong) 風風神、東(dong) 風標致、東(dong) 風雪鐵龍等在當地生產(chan) 的品牌,優(you) 惠金額從(cong) 5000元至9萬(wan) 元不等。

  除了補貼標準不夠清晰,補貼方式也暗藏水分。

  以號稱“綜合補貼直降9萬(wan) 元”的雪鐵龍C6 1.8T舒適版為(wei) 例,消費者需要先交齊248988元的全款(含新車價(jia) 格226800元、購置稅16088元、交車費600元和保險5500元)。所有購車手續都辦完後,廠商再將9萬(wan) 元的“綜合補貼”退還至消費者賬戶。

  這意味著,所謂的“直降9萬(wan) 元”是按廠商指導價(jia) 原價(jia) 購買(mai) ,再給消費者補貼。實際上,由於(yu) 近年來汽車消費市場競爭(zheng) 愈發激烈,幾乎不會(hui) 有新車以廠商指導價(jia) 售賣,經銷商一般都會(hui) 根據一款新車的暢銷程度和市場情況實時調整售價(jia) 。

  記者從(cong) 北京、重慶等地的經銷商處了解到,在此次“降價(jia) 潮”來臨(lin) 之前,雪鐵龍C6舒適版的售價(jia) 一般在16萬(wan) -18萬(wan) 元,個(ge) 別地區還降到了約14萬(wan) 元,早就比22.68萬(wan) 元的廠商指導價(jia) 低了不少。也就是說,這次引發眾(zhong) 多網友熱議的“9萬(wan) 元綜合補貼”,究竟是不是如4S店所說的那麽(me) “機會(hui) 難得”,可能還要打上一個(ge) 問號。

  此外,由於(yu) 是按18.18萬(wan) 元的開票價(jia) 來計算,消費者實際上需要支付更多的購置稅和保險。

  “無論是看上去令人跌破眼鏡的‘巨幅綜合優(you) 惠’,還是令人血脈僨(fen) 張的‘指導價(jia) 直降’,消費者都要冷靜看待,因為(wei) 你實際享受到的優(you) 惠可能與(yu) 廠商所宣傳(chuan) 的並不完全一致。”獨立汽車評論員白德表示,廠商讓利、刺激汽車消費本應是好事,但由於(yu) 汽車銷售規則較為(wei) 複雜,經銷商報價(jia) 五花八門,因此還是需要審慎對待汽車降價(jia) 。

  “坦白說,4S店修改價(jia) 格的行為(wei) 往往比較隱蔽,如果不是消費者有意識地對同一件商品進行持續跟蹤,往往很難發現價(jia) 格的變化。”他提醒說,一方麵,消費者應擦亮眼睛,對綜合指導價(jia) 原價(jia) 、稅費、養(yang) 車成本等好好算一算;另一方麵,汽車企業(ye) 和汽車經銷商應恪守誠信經營的原則,不要像前些年某些電商平台那樣玩“先漲價(jia) 後降價(jia) ”的把戲,向消費者誇大降價(jia) 幅度。

  白德提醒說,價(jia) 格法等相關(guan) 法律早已明確規定:經營者不得利用虛假的或者使人誤解的價(jia) 格手段,誘騙消費者或者其他經營者與(yu) 其進行交易。

  “指名道姓的補貼”效果存疑

  “一般來說,鼓勵汽車消費有發放消費券、減稅降稅等常見手段,像這樣突然推出一個(ge) 規則不清晰的補貼政策,既不常見,效果也很難講。”艾蘭(lan) 裏奧谘詢合夥(huo) 人李子良認為(wei) ,與(yu) 車企自發進行價(jia) 格調節不同,3月湖北武漢刮起的“補貼+降價(jia) ”模式必然會(hui) 引發爭(zheng) 議。

  他提醒稱,一方麵,對於(yu) 企業(ye) 來說,過度使用降價(jia) 噱頭會(hui) 消耗用戶的信任度,也絕不能幻想隻靠打“價(jia) 格戰”來掌握戰略主動權;另一方麵,選擇性地補貼本地車企,則不利於(yu) 行業(ye) 健康發展和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

  據中國汽車流通協會(hui) 統計,3月1日-3月12日,乘用車市場零售量為(wei) 41.4萬(wan) 輛,同比去年下降17%,較上月同期下降11%。今年以來,全國累計零售乘用車309.4萬(wan) 輛,同比去年下降19%。還有市場調研顯示,除武漢外,全國各地4S店到店客流量大幅增長,成交量卻顯著下降,部分消費者開始持幣待購,等待幅度更大的降價(jia) 補貼政策。

  “一旦消費者到店實際了解後,發現並沒有額外的折扣,可能會(hui) 比較失望,甚至出現持幣待購的現象。”有業(ye) 內(nei) 專(zhuan) 家認為(wei) ,往年車企進行價(jia) 格戰大多數會(hui) 集中在3-4月,在新車集中上市前進行集中促銷,但今年這樣的局麵十分罕見。

  中國汽車流通協會(hui) 會(hui) 長助理王都認為(wei) ,隻對本地生產(chan) 的汽車品牌補貼有失公允。“這種選擇性的做法有明顯的地方保護色彩,對非本地生產(chan) 的汽車品牌不公平,如果任其發展,將對汽車產(chan) 業(ye) 的可持續健康發展造成極大損害。”

  3月20日,“成都發布”的消息顯示,成都龍泉驛區推出“產(chan) 銷聯動”汽車消費活動,將發放總金額為(wei) 1億(yi) 元的補貼,單車累計補貼最高達15萬(wan) 元。值得注意的是,該補貼的適用對象為(wei) “在成都市生產(chan) 經營的整車製造企業(ye) 申報通過的車型”。

  “近期各地方政府陸續出台促銷政策。如果都效仿武漢,隻對所在地生產(chan) 的汽車品牌進行補貼,這勢必造成汽車市場的分割和市場秩序的混亂(luan) ,有悖於(yu) 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的精神。”中國汽車流通協會(hui) 專(zhuan) 門發文呼籲說,補貼行為(wei) 不應有任何選擇性或針對性,而應從(cong) 汽車市場可持續發展角度出發,出台普惠性汽車消費補貼政策,讓利消費者。

  降價(jia) 潮之後會(hui) 不會(hui) 是淘汰潮

  如果說湖北武漢是此次降價(jia) 潮中的“風暴眼”,那麽(me) 東(dong) 風汽車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東(dong) 風公司”)無疑是此次綜合補貼的“最大受益人”。

  統計數據顯示,東(dong) 風公司年銷量已連續6年下滑,由2016年巔峰的427.67萬(wan) 輛,降至2022年的246.45萬(wan) 輛,降幅超過42%。

  今年1-2月,東(dong) 風汽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東(dong) 風公司在香港上市的控股子公司,下轄東(dong) 風乘用車、神龍汽車等主要乘用車企業(ye) )累計銷量為(wei) 262285輛,同比下降48.48%。因此有分析認為(wei) ,此次大補貼和降價(jia) 潮是東(dong) 風公司翹首以盼的“及時雨”。

  但在李子良看來,就算這次補貼效果顯著,相關(guan) 企業(ye) 也需要認真檢討過去的戰略決(jue) 策和經營思路。

  他認為(wei) ,過去10年,中國汽車市場的關(guan) 鍵詞是“強化自主品牌”和“推動新能源汽車”,凡是在這兩(liang) 個(ge) 領域有所進展的中國車企,基本都已步入發展快車道。“例如中國一汽借振興(xing) 紅旗品牌,成功打造了民族品牌汽車高端化的範本。再比如比亞(ya) 迪,這兩(liang) 年借助新能源汽車的持續熱銷一路向上,無論銷量還是市值都連創新高。”

  他向記者直言,相比之下,東(dong) 風公司卻沒能趕上電動化和自主品牌向上的“東(dong) 風”。尤其是法係車在電動化、智能化領域投入不足,在中國市場競爭(zheng) 力下降的背景下,神龍汽車等合資企業(ye) 發展陷入了困境。

  “補貼也好,降價(jia) 也罷,隻能解一時燃眉之急,絕不是長久之計。”白德認為(wei) ,新車突然大幅降價(jia) 會(hui) 對品牌造成傷(shang) 害,為(wei) 未來發展埋下隱患。

  一方麵,這會(hui) 造成二手車價(jia) 格大幅“跳水”,嚴(yan) 重損害老車主的利益和市場信心,“價(jia) 格一旦被打下去,就很難回到原來的水平”;另一方麵,汽車產(chan) 業(ye) 鏈十分漫長,無論是零部件企業(ye) 、經銷商,還是整車企業(ye) 都需要合理的盈利空間。

  白德表示,如果頻頻因為(wei) 市場外的幹預行為(wei) 而使銷量劇烈波動,上下遊企業(ye) 也很難配合整車企業(ye) 進行生產(chan) 調節。“上下遊企業(ye) 總不能一補貼就多招人,一恢複原價(jia) 就裁員。”

  李子良分析說,如果新車“降價(jia) 潮”慘烈到讓一些車企無法正常盈利,那麽(me) 汽車市場的淘汰賽會(hui) 加速進行,那些既沒有技術優(you) 勢,也無法應付價(jia) 格戰的弱勢品牌可能難逃厄運。“該來的總會(hui) 來,越是在價(jia) 格戰中刺刀見紅的時候,市場越容納不了弱勢品牌。”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許亞(ya) 傑文並攝 來源:中國青年報

  2023年03月23日 12 版

(責編: 王東)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