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博覽

美國的“芯片焦慮症”越來越嚴重了(觀象台)

賈平凡 發布時間:2023-04-04 09:34:00來源: 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美國的“芯片焦慮症”又嚴(yan) 重了。近日,美國商務部公布《芯片與(yu) 科學法》對半導體(ti) 企業(ye) 在美設廠補助的最新申請細節,引發企業(ye) 擔憂。

  新規要求,受《芯片與(yu) 科學法》資助的廠商不能在“受關(guan) 注國家”(中國和俄羅斯)擴大先進產(chan) 能。這些公司在“受關(guan) 注國家”的投資支出不得超過10萬(wan) 美元,不能在當地將先進芯片產(chan) 能擴大5%以上,也不能將傳(chuan) 統芯片的產(chan) 能擴大10%以上。此外,企業(ye) 也不能與(yu) 相關(guan) 外國實體(ti) 進行聯合研究或發放技術許可。

  規定還向企業(ye) 索要核心商業(ye) 機密,包括工廠對不同晶圓的生產(chan) 能力、開工率、無缺陷合格產(chan) 品比率、高峰期每月預計銷售的晶圓數量、量產(chan) 第一年的預期每單位售價(jia) 、未來各年度的晶圓價(jia) 格變動情況等。如果新廠的收入和獲利遠“高於(yu) 預測”,該法案還要求企業(ye) 必須回饋一部分獲利。

  在錙銖必較的新規之下,赴美設廠的外國芯片企業(ye) 被帶上了更多“鐐銬”。更可笑的是,該法案名為(wei) 補貼企業(ye) ,實則強迫企業(ye) 上交利潤。美國不擇手段維護“芯片霸權”,吃相實在難看。

  近幾年,美國患上了嚴(yan) 重的“芯片焦慮症”。上世紀90年代,為(wei) 在芯片領域降本增效、保持競爭(zheng) 優(you) 勢,美國放棄了原先的產(chan) 業(ye) 政策,開始實施“科學政策”。數十年來,在“科學政策”主導下,美國企業(ye) 雖因“美國設計、亞(ya) 洲組裝”的外包模式受益,但美國自身的芯片製造業(ye) 卻逐漸“空心化”。國際半導體(ti) 產(chan) 業(ye) 協會(hui) 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美國僅(jin) 擁有12%的全球半導體(ti) 產(chan) 能份額,遠低於(yu) 1990年的37%。這種巨大反差,成為(wei) 美國一些人迫切希望重塑其在全球半導體(ti) 製造領域核心地位的重要原因。

  然而,美國緩解焦慮的方式,卻是讓全球芯片企業(ye) 為(wei) 其產(chan) 業(ye) 振興(xing) 買(mai) 單。為(wei) 此,美國大搞“雙重標準”,威逼利誘,迫使芯片產(chan) 業(ye) 鏈向美國轉移。

  為(wei) 扶持本土製造業(ye) ,美國頻繁出台歧視性產(chan) 業(ye) 政策。從(cong) 為(wei) 英特爾等本土芯片企業(ye) 在美國擴建廠房提供補貼,到脅迫台積電、三星、SK在內(nei) 的數十家芯片龍頭企業(ye) 提交核心供應鏈數據,美國把政治化、陣營化、武器化的手段引入半導體(ti) 產(chan) 業(ye) ,不惜犧牲半導體(ti) 跨國企業(ye) 效率和利潤,搭建美國主導的封閉產(chan) 供鏈循環。

  為(wei) 打壓海外競爭(zheng) 對手,美國聯合盟友進行圍追堵截。近年來,美國與(yu) 韓國、日本和中國台灣地區建立芯片“四方聯盟”,同時借由美日印澳“四邊機製”“印太經濟框架”等機製建立半導體(ti) 產(chan) 業(ye) 鏈“小圈子”,利用《芯片與(yu) 科學法案》等國內(nei) 法,限製廠商在“受關(guan) 注國家”“擴大先進產(chan) 能”,企圖搶占未來全球芯片產(chan) 業(ye) 鏈賽道的發展先機。

  麵對美國的“芯片霸權”行徑,全球芯片巨頭越來越憤怒和不安。“連半導體(ti) 銷售價(jia) 格也必須公開?美國政府的做法太過分,韓國企業(ye) 不知所措。”韓國《金融新聞》的報道充滿憂慮。台灣《經濟日報》的社論也充滿悲觀情緒:台半導體(ti) 產(chan) 業(ye) 淪為(wei) 美國的“棋子”或“籌碼”,作為(wei) 牽製對手的利器,也可能在特定時刻淪為(wei) 棄子。

  在經濟全球化大潮下,美國強行發展本土芯片產(chan) 業(ye) 鏈的算盤不會(hui) 如意。芯片製造業(ye) 技術創新難、生產(chan) 成本高、投資見效周期長,美國的“誘”“逼”舉(ju) 措違反產(chan) 業(ye) 發展規律,不僅(jin) 難以根治其芯片製造業(ye) “空心化”問題,還會(hui) 擾亂(luan) 市場預期,增加行業(ye) 生產(chan) 經營的成本和風險,衝(chong) 擊全球芯片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穩定性,最終必將反噬美國自身。

(責編: 王東)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