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短短幾周,由美國矽穀銀行倒閉開始,歐美銀行業(ye) 出現一係列動蕩事件,銀行股大幅波動,市場恐慌情緒發酵。從(cong) 直接原因看,這是銀行自身資產(chan) 負債(zhai) 表期限錯配,以及美聯儲(chu) 貨幣政策所致;從(cong) 根源上看,它凸顯歐美銀行業(ye) 存在的一係列深層次問題,如何解決(jue) 這些問題將影響行業(ye) 乃至經濟的未來走向。
首先,從(cong) 銀行自身情況來講,根據旨在加強銀行業(ye) 監管的巴塞爾協議Ⅲ的要求,商業(ye) 銀行總資本充足率須不低於(yu) 8%,一級資本充足率不低於(yu) 6%,普通股一級資本充足率不低於(yu) 4.5%。在實踐中,各國監管部門往往對本國銀行提出高於(yu) 最低標準的要求,並針對重要銀行進行壓力測試。
近年來,為(wei) 了保證核心資本的充足率,越來越多歐美銀行通過發行額外一級資本債(zhai) 券作為(wei) 核心資本的補充來源。當銀行核心資本充足率下降到危險水平時,這類債(zhai) 券自動轉換為(wei) 股權。這種自動吸收損失的設計,原本是銀行自救的一種方式,目的是避免危機時政府動用納稅人的錢來應對。但在這次動蕩中,瑞士監管當局決(jue) 定將處於(yu) 困境的瑞士信貸約合172.4億(yi) 美元的額外一級資本債(zhai) 券全部減記為(wei) 零,這立刻引發債(zhai) 券市場的恐慌,一些市場甚至短期凍結了此類債(zhai) 券的發行。由於(yu) 該類債(zhai) 券是銀行核心資本的重要組成部分,其風險等級的變化已引發對銀行抗壓能力的擔憂。
其次,就金融監管而言,矽穀銀行倒閉引發了對美國《多德—弗蘭(lan) 克法案》及其修訂的反思。該法案是國際金融危機的產(chan) 物,旨在對美國銀行業(ye) 進行更為(wei) 嚴(yan) 格的監管。然而美國立法機構在各方遊說下,於(yu) 2018年對該法案進行了重大修訂。其中一項就是重新分類“大而不倒”的銀行標準,大幅放鬆監管門檻,這使得包括矽穀銀行在內(nei) 的中型銀行避開了壓力測試等嚴(yan) 格監管的約束。此外,現有的監管框架還缺乏對銀行高管的責任追溯,實際上變相鼓勵了不負責任的經營。
再次,在政府救助方麵,為(wei) 應對矽穀銀行和簽名銀行破產(chan) 造成的市場恐慌,美國政府多管齊下,通過存款保險和銀行定期融資項目等方式阻止銀行業(ye) 危機大麵積擴散。美國財政部表示,聯邦政府有意願為(wei) 中小銀行高於(yu) 聯邦存款保險公司投保上限的存款提供擔保,但不會(hui) 覆蓋超過上限的全部存款。如果未來發生危機,聯邦政府到底在多大程度上為(wei) 儲(chu) 戶兜底,美國國會(hui) 能否批準這一做法,這些都存在不確定性。此外,政府對銀行救助本身會(hui) 導致道德風險,其結果很可能導致銀行在運營中無視風險管理,反而會(hui) 增加危機發生的概率。對銀行采取及時救助是避免發生係統性風險的關(guan) 鍵,但如何同時避免過度擔保帶來的負麵影響,這也是需要麵對的難題。
最後,由於(yu) 銀行的資產(chan) 負債(zhai) 表與(yu) 美聯儲(chu) 的利率政策密切相關(guan) ,美聯儲(chu) 加息節奏和力度仍會(hui) 對銀行營運產(chan) 生影響。日前,美聯儲(chu) 宣布加息25個(ge) 基點,並表示控製通脹仍是美聯儲(chu) 關(guan) 注重點。分析認為(wei) ,美聯儲(chu) 加息或進一步加劇銀行擠兌(dui) 恐慌,令銀行業(ye) 動蕩持續。事實上,近日美聯儲(chu) 的救助行動使其資產(chan) 負債(zhai) 表快速膨脹,將不斷抵消過去一年多的縮表效果。美聯儲(chu) 需要在控製通脹與(yu) 保持金融穩定之間進行權衡,這增加了此輪歐美銀行業(ye) 動蕩演化的不確定性。
(高海紅 作者為(wei) 中國社會(hui) 科學院世界經濟與(yu) 政治研究所國際金融研究中心主任、國家全球戰略智庫研究員)
《 人民日報 》( 2023年04月03日 16 版)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