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博覽

高價虛擬祭品花樣多,網絡祭掃咋成了氪金遊戲?

發布時間:2023-04-07 09:01:00來源: 工人日報

  閱讀提示

  清明時節,網絡雲(yun) 祭祀成為(wei) 不少人緬懷先人的新選擇。但一些網絡祭掃平台出現亂(luan) 象,如設置“香火排行榜”,誘導祭掃者充值打榜,甚至給活人亂(luan) 建網墓等,讓清明祭祀傳(chuan) 統跑偏變味。

  升級VIP會(hui) 員最高819元,點亮長明燈每年至少300元,逝者信息隨意杜撰都能建館……清明時節,能夠突破時空限製的網絡祭祀方式成為(wei) 不少人緬懷先人的新選擇,但記者調查發現,一些網絡祭掃平台滋生亂(luan) 象,讓本應綠色環保的祭祀變了味,甚至被不少網友戲稱為(wei) 網絡氪金遊戲。

  民政部數據顯示,2022年清明,全國已有2304個(ge) 網絡祭掃平台,進行網絡祭掃的群眾(zhong) 高達2156萬(wan) 人次,同比去年增長近192%。今年清明,網絡祭祀仍是各地民政部門宣傳(chuan) 倡導相關(guan) 文明祭掃的關(guan) 鍵詞。有業(ye) 內(nei) 人士表示,要確保網絡祭祀平台規範有序運行,需要監管部門、網絡平台和網民形成共治的合力。

  高價(jia) 虛擬祭品花樣多

  “充值買(mai) 服裝、買(mai) 食物、買(mai) ‘豪宅’、買(mai) ‘傭(yong) 人’,參加排位賽,這不就是一款網絡‘氪金遊戲’嗎?”體(ti) 驗過幾款雲(yun) 祭掃軟件後,長春市民王先生說。

  4月3日,記者在手機應用商城中輸入“網絡祭祀”關(guan) 鍵詞,搜到多個(ge) 相關(guan) APP。在一款APP內(nei) ,各種貢品或按時長收費,或按數量收費,供奉後可增加“想念值”,紀念一次增加10“想念值”,個(ge) 別物品供奉一次可增加20“想念值”,折合成人民幣,每增加10“想念值”需要1元錢。

  在這款APP內(nei) 的紀念廣場,列有紀念館的排名,第一名“想念值”為(wei) 173.1萬(wan) 。紀念館內(nei) 還可以點亮長明燈,費用1個(ge) 月30元,1年268元,永久598元,點亮後紀念館升級為(wei) 高級館,可免費擺放貢品,解鎖全部福地和家園,可以為(wei) 逝者墓地和堂祀選擇不同“裝修”風格。此外,在會(hui) 員專(zhuan) 區,這款APP還有永久會(hui) 員的限時優(you) 惠活動,原價(jia) 999元現價(jia) 199元,享受擺放祭品永久免費、永久徽標、中級紀念館、50G雲(yun) 空間等服務。

  體(ti) 驗多款APP後,記者發現,這些網絡祭掃平台的模式和功能非常相似,登錄後可免費為(wei) 已故親(qin) 友建立紀念館。虛擬祭品五花八門,價(jia) 格從(cong) 幾元到幾百元不等,供奉時有的平台會(hui) 播放祭壇焚燒貢品的動畫。

  在一款APP的首頁,可以查看福氣榜,榜內(nei) 還細分為(wei) 祭祀榜、升館榜、祈福榜三個(ge) 榜單。各祭掃平台層出不窮的“吸金大法”讓很多用戶倍感不適。有人質疑,一些直播套路被祭掃平台拿來套用了。排行榜背後拚的與(yu) 其說是“孝心值”,不如說是“鈔能力”。

  建館審核形同虛設

  去年11月,“人還活著,卻被網絡祭奠4.3萬(wan) 多次”話題衝(chong) 上熱搜。該事件中,廈門市民璐璐(化名)從(cong) 朋友處得知,安息網絡祭祀平台設有“福建廈門美麗(li) 女孩璐璐紀念館”,包括出生日期、籍貫等個(ge) 人信息和照片均與(yu) 其真實信息一致。該館建立6年來訪問量達4.3萬(wan) 餘(yu) 人次。

  憤怒的璐璐狀告平台侵害其肖像權、名譽權。法院審理認為(wei) ,平台並未嚴(yan) 格審查被紀念者璐璐的信息,未嚴(yan) 格落實注冊(ce) 用戶實名認證,導致實際侵權人認定難,依法應承擔侵權責任。

  無獨有偶,張亮(化名)也遭遇過類似事件。有人在網絡祭祀平台給他建了一塊網墓,網頁中一個(ge) 墓碑形狀的圖片上不僅(jin) 有他的照片、真實姓名,底下還放了供品,他多次聯係網站後,這個(ge) 網墓才被刪除。此外,還有網絡祭祀平台被曝出影視劇演員劇照被當作逝者照片上傳(chuan) 等亂(luan) 象。

  記者體(ti) 驗多款網絡祭祀APP,發現在建館、建墓時,對逝者姓名、出生日期、死亡日期等信息都可以隨意杜撰,不需要提供任何證明材料。有的APP無需上傳(chuan) 逝者頭像,需要上傳(chuan) 的,記者在相冊(ce) 中隨意挑了一張圖片上傳(chuan) ,也順利通過了審核。此外,記者還看到同一個(ge) 藝人、名人或偉(wei) 人在多個(ge) 平台都設有紀念館,有的平台還將偉(wei) 人、名人的紀念館作為(wei) 熱門進行推薦。

  網絡祭祀的原本意義(yi) 是突破時空限製,為(wei) 生者和死者架起思念之橋,但因為(wei) 審核不嚴(yan) ,平台很容易被部分人當做惡搞手段和尋仇發泄途徑。“軟件後續不更新,導致屏幕不適配”“突然連續幾天顯示網絡錯誤”“軟件已經用了幾年,錢也付了不少,可現在打不開了”……在軟件下載頁麵,有不少網友留言吐槽平台痛點。還有不少網友質疑,作為(wei) 軟件開發者的信息技術類公司,除了審核不嚴(yan) ,還存在撈錢之後關(guan) 停跑路、泄露個(ge) 人信息風險等問題。

  綜合監管讓網祭更“清明”

  “網絡祭祀並非法外之地,應當厘清網上祭祀的法律和道德邊界,確保其在規範、法治的軌道上發展,這樣才能讓網絡祭掃更‘清明’。”廣東(dong) 廣和(長春)律師事務所律師王雨琦說。

  有專(zhuan) 家指出,目前我國的殯葬法規文件存在缺位現象,無論是現行的《殯葬管理條例(2012年修正本)》,還是2018年9月民政部網站公布的《殯葬管理條例(修訂草案征求意見稿)》,均未涉及網絡祭祀內(nei) 容,網絡祭祀的監管存在空白點。建議在立法中製定針對性措施,進一步明確監管部門、平台責任等,從(cong) 根本上規範網祭秩序。

  “網絡祭祀平台與(yu) 注冊(ce) 用戶之間是一種合同關(guan) 係,用戶在注冊(ce) 前,平台有義(yi) 務提醒用戶在使用時應當遵守的相關(guan) 規則。同時,用戶在注冊(ce) 後,平台提供虛擬祭祀用品,也應當依法依規,不得銷售與(yu) 封建迷信有關(guan) 的祭祀用品。”王雨琦說。

  王雨琦告訴記者,用戶在購買(mai) 網絡祭祀用品時,屬於(yu) 消費者,根據《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的規定,消費者對要消費的東(dong) 西有知情權、自由選擇權等,如果平台擅自加價(jia) ,擅自撤銷用戶給親(qin) 人設置的靈堂裝飾等,屬於(yu) 侵權,依法應當承擔侵權責任。同時,平台在宣傳(chuan) 時不能虛假宣傳(chuan) ,比如謊稱某某名人就在其平台給亡人設置靈堂等,或者用戶消費後,平台不能正常運行、之前購買(mai) 的祭祀用品無法使用等,有可能構成詐騙罪。

  有網友表示,網上祭祀亂(luan) 象多存在於(yu) 一些小平台上,所以在挑選時出現收費項目多、價(jia) 格虛高、充值VIP或預付款之類的情況,要警惕遇到了無良平台。用戶自身要選擇正規的大平台,注意維護合法權益。

(責編: 王東)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