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博覽

為增進世界人民健康福祉作出貢獻(中國援外醫療隊派遣60周年)

黃培昭 閆韞明 趙益普 畢夢瀛 發布時間:2023-04-11 08:44:00來源: 人民網-人民日報

  中國醫療隊醫生為(wei) 盧旺達婦產(chan) 科醫生培訓。

  中國第二十三批援盧旺達醫療隊供圖

  

  第五批援多米尼克醫療隊醫生劉瓊在為(wei) 患者做術前檢查。

  瑞安·南希攝

  

  中國醫療隊醫生在中烏(wu) 友好醫院出診。

  本報記者 黃培昭攝

  

  考斯瑪中柬友誼醫院外景。

  本報記者 趙益普攝

  自1963年向阿爾及利亞(ya) 派出第一支援外醫療隊以來,中國累計向非洲、亞(ya) 洲、美洲、歐洲和大洋洲的76個(ge) 國家和地區派遣醫療隊隊員3萬(wan) 人次,診治患者2.9億(yi) 人次

  新冠疫情防控期間,中國同全球180個(ge) 國家、10多個(ge) 國際和地區組織分享疫情防控和診療方案,同160多個(ge) 國家和國際組織舉(ju) 行疫情防控視頻交流會(hui) 議,先後向34個(ge) 國家派出37支抗疫醫療專(zhuan) 家組,向150多個(ge) 國家和15個(ge) 國際組織提供急需的抗疫物資援助

  中國醫療隊已先後在非洲、東(dong) 南亞(ya) 、中北美以及加勒比地區的30多個(ge) 國家開展“光明行”活動,免費為(wei) 萬(wan) 餘(yu) 名白內(nei) 障患者進行白內(nei) 障複明手術

  廣大援外醫療隊隊員以高度負責的態度、高尚的醫德和精湛的醫術,贏得了受援國政府和人民的高度評價(jia) 。全部醫療隊累計榮獲受援國表彰授勳2300餘(yu) 人次

  數據來源: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hui) 、新華社

  中國人民熱愛和平、珍視生命,援外醫療就是生動的體(ti) 現。目前,中國援外醫療隊在全球56個(ge) 國家的115個(ge) 醫療點工作,大部分都在偏遠艱苦地區。在那裏,中國援外醫療專(zhuan) 家們(men) 不僅(jin) 救死扶傷(shang) ,還傳(chuan) 授經驗、培訓醫生,為(wei) 當地人民留下一支“帶不走”的醫療隊。他們(men) 的故事詮釋著中國為(wei) 構建人類衛生健康共同體(ti) 所作的努力和貢獻。

  “感謝他們(men) 將寶貴經驗傳(chuan) 授給我們(men) ”

  “自中國向烏(wu) 幹達派遣醫療隊以來,已有成千上萬(wan) 烏(wu) 幹達人從(cong) 中受益。”不久前,烏(wu) 幹達《新景報》網站發表的一篇文章這樣寫(xie) 道。這篇題為(wei) 《心連心的合作:中國醫療隊的貢獻挽救生命》的文章,提到了今年1月底中烏(wu) 友好醫院開展的一場曆時3個(ge) 多小時的手術,這場手術成功地幫助一名38歲的女性甲亢患者摘除了頸部的巨大腫塊。

  不止這名38歲的患者。中國醫療隊的到來,給許多當地病患帶來了希望。記者來到中烏(wu) 友好醫院采訪時,43歲的卡蘭(lan) 德正坐在病床上,心情忐忑地等待中國醫生做進一步的檢查。來醫院前,他在自己頸部發現了一個(ge) 腫塊,最近也經常感到呼吸不暢,晚上需要右側(ce) 臥位才能短暫入睡。

  中國援烏(wu) 幹達醫療隊醫生張輝在仔細檢查後,發現卡蘭(lan) 德頸部偏左側(ce) 的腫塊較大,並伴有呼吸道壓迫症狀。醫療隊迅速組織了多學科術前討論,評估了手術和麻醉風險,決(jue) 定為(wei) 其進行腫瘤切除手術。在中烏(wu) 兩(liang) 國醫生共同努力下,手術圓滿成功。

  “非常榮幸能與(yu) 中國醫生共同手術。手術過程中,我感受到中國甲狀腺專(zhuan) 科醫生嫻熟的技巧。張輝醫生還特意提醒我在進行頸部手術時需要注意的手術技巧和重要器官的保護方法。”參與(yu) 手術的當地外科醫生羅伯特說,中國醫療隊到來以後,醫院的醫療服務質量得到了很大改善,“感謝他們(men) 將寶貴經驗傳(chuan) 授給我們(men) !”

  手術後,卡蘭(lan) 德恢複得很快,第二天就可以下床活動。他的呼吸道壓迫症狀明顯改善,也沒有出現並發症。卡蘭(lan) 德激動地說,“我聽朋友說中國醫生水平高、手術技術好,果真如此。中國醫生讓我重獲健康,我內(nei) 心充滿感激!”

  自1983年中國向烏(wu) 幹達派出第一支援烏(wu) 醫療隊以來,已有22批醫療隊共200多名中國醫生和專(zhuan) 家來到烏(wu) 幹達,同當地醫生協同開展患者救治工作,為(wei) 當地社區提供醫療衛生服務。40年來,一批批醫療隊員在東(dong) 非高原書(shu) 寫(xie) 著救死扶傷(shang) 的故事。目前,醫療隊正在幫助中烏(wu) 友好醫院完成創傷(shang) 中心改擴建項目,進一步提升醫院外科診療水平。

  中國援烏(wu) 第二十二批醫療隊隊長郭致平介紹,該醫療隊於(yu) 去年6月赴任。截至今年2月底,醫療隊已在中烏(wu) 友好醫院累計接診患者超過6000人次,完成手術825台次,搶救危重病患者38人次。“我們(men) 還和中烏(wu) 友好醫院的當地醫生共同實施了該院首例彌漫性毒性甲狀腺腫的手術治療、首例雙側(ce) 頸淺叢(cong) 神經阻滯術以及首例腹腔鏡下精索靜脈曲張高位結紮術等,填補了該院相關(guan) 手術及麻醉的空白。”郭致平說。

  在援烏(wu) 醫療隊的駐地,牆壁上“不畏艱苦、甘於(yu) 奉獻、救死扶傷(shang) 、大愛無疆”16個(ge) 大字分外醒目,這也是中國醫療隊造福當地民眾(zhong) 的真實寫(xie) 照。“非常感謝中國醫療隊,他們(men) 為(wei) 守護烏(wu) 幹達人民生命健康付出了不懈努力。”中烏(wu) 友好醫院外科主任愛德華說。

  《新景報》網站文章評論,中國有句諺語“患難見真情”,這正是烏(wu) 中兩(liang) 國關(guan) 係的最佳寫(xie) 照,描繪了雙方互惠互利和盡顯兄弟情誼的合作,“非中在各個(ge) 方麵的合作都基於(yu) 現實,不是冠冕堂皇的空話,體(ti) 現了中國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ti) 的努力。”

  “我們(men) 每周都來這裏看中醫”

  考斯瑪中柬友誼醫院位於(yu) 柬埔寨首都金邊的鬧市區,醫院主體(ti) 是一棟中國援建的綜合性醫療大樓。走進大樓,醫院谘詢處的柬埔寨小姑娘見到記者是中國麵孔,又背著相機,便熱情地打招呼:“您是去中醫門診吧?電梯上三樓,出來左手邊。不過醫生們(men) 都很忙,采訪可能還得等一會(hui) 兒(er) 。”

  去年3月,中國援柬中醫抗疫專(zhuan) 家組抵達柬埔寨,依托於(yu) 考斯瑪中柬友誼醫院工作,並在此開設中醫門診。兩(liang) 個(ge) 月後,專(zhuan) 家組大部分成員轉為(wei) 中國援柬中醫抗疫醫療隊隊員。一年來,中國醫生協助柬方防疫抗疫,以中醫藥療法治病救人,並在當地推廣中醫藥文化,成為(wei) 醫院的“明星醫生”。

  在中醫科門診候診室裏,30多個(ge) 座位上坐滿了排隊等候就診的患者。診室裏,醫療隊隊長、呼吸科醫生樊茂蓉正為(wei) 柬埔寨患者提爾把脈診斷。

  “平時是不是睡眠不太好?舌苔很厚,喝水也少吧?”

  “是的,我起夜次數多,睡眠確實不好,老覺得累。平時喝咖啡多,很少喝水。”

  聽著樊茂蓉的診斷,提爾頻頻點頭。

  柬埔寨當地醫療條件有限,曾在澳大利亞(ya) 工作的提爾過去常帶家人去國外就醫。“中國醫療隊來後,就不用總是去國外了,我們(men) 每周都來這裏看中醫。”提爾告訴記者,他80歲的母親(qin) 正在隔壁診室接受治療,老人每周都來中醫科做針灸、推拿以治療風濕關(guan) 節炎。

  據了解,中醫門診開設以來,每日問診量超過60人次,居考斯瑪中柬友誼醫院各科首位,且複診率穩步提升,目前已達到41%。

  考斯瑪中柬友誼醫院院長譚索坤表示,中國援柬醫療隊根據柬埔寨當地氣候、民眾(zhong) 習(xi) 慣等梳理出10多種多發疾病,並聯合中國國內(nei) 專(zhuan) 家研擬診療方案,明顯提高了療效,給柬埔寨民眾(zhong) 提供了更優(you) 質的就醫選擇。中國醫生用中醫藥技術服務於(yu) 柬埔寨社會(hui) ,從(cong) 金邊至柬埔寨全國美名遠揚,取得了實實在在的成績。

  中國援柬中醫抗疫醫療隊是中國對外派出的首支國家級中醫抗疫醫療隊,目前共有16名成員,分別來自中國中醫科學院西苑醫院與(yu) 安徽省中醫藥大學第二附屬醫院。樊茂蓉介紹,除門診外,醫療隊的另一項重要工作是在柬埔寨全國各地開展義(yi) 診活動。截至目前,除金邊外,醫療隊足跡遍布暹粒、茶膠、磅士卑、戈公、西哈努克等省份,開展義(yi) 診94次,門診和義(yi) 診接診人數累計近1.2萬(wan) 人次。

  此外,醫療隊還應邀去柬埔寨參議院、王家軍(jun) 陸軍(jun) 學院、柬華理事總會(hui) 等機構進行科普專(zhuan) 題講座,與(yu) 柬埔寨皇家科學院孔子學院、亞(ya) 歐大學聯合舉(ju) 辦主題活動,為(wei) 當地民眾(zhong) 講解簡單實用的中醫基礎知識及養(yang) 生方法。2022年11月,醫療隊主辦了首屆“中柬越三國中西醫結合國際論壇”,增進了東(dong) 南亞(ya) 醫學界對中醫藥文化的認知、理解。

  “在柬埔寨工作一年多來,我們(men) 協助柬方開展抗疫工作,並積極推廣中醫藥療法和理念,努力為(wei) 柬埔寨打造一支‘帶不走的中醫醫療隊’。”醫療隊領隊徐峰說。

  柬埔寨首相洪森表示,中醫藥在柬埔寨抗疫工作中發揮了重要作用,中國醫療隊把中醫技術帶過來、留下來,為(wei) 促進柬埔寨當地醫療水平提升發揮了重要作用,希望未來兩(liang) 國增強在醫療領域的合作,促進民眾(zhong) 醫療健康水平提升。

  “中國的白衣天使讓生育不再那麽(me) 痛苦”

  在距盧旺達首都基加利約15公裏的馬薩卡鎮有一座馬薩卡醫院。遠遠看去,幾棟紅磚紅瓦的建築一字排開,建築上碩大的紅十字標誌在藍天映襯下格外奪目。這座由中國政府援建的醫院是中國第二十三批援盧旺達醫療隊的駐地之一,為(wei) 周邊32萬(wan) 居民提供醫療服務。

  在馬薩卡醫院,婦產(chan) 科的患者總是絡繹不絕。平均每天有30—50個(ge) 孕產(chan) 婦在這裏就診,每月新生兒(er) 分娩量超過200例。

  今年“三八”國際勞動婦女節這天,隨著一聲響亮的啼哭,產(chan) 婦烏(wu) 依瑪娜在這裏迎來了她的第二個(ge) 孩子。與(yu) 之前不同,這一次她沒有遭受分娩時難忍的疼痛。在醫療隊麻醉醫生蘇楠、婦產(chan) 科醫生王輝的全程監護下,中盧兩(liang) 國醫生共同幫助烏(wu) 依瑪娜實施了馬薩卡醫院首例無痛分娩,該院也成為(wei) 盧旺達第二家開展無痛分娩的醫院。“中國的白衣天使讓生育不再那麽(me) 痛苦,真是太好了!”烏(wu) 依瑪娜緊緊握著中國醫生的手,充滿感激。

  受醫療設備不足、醫療資源緊張等因素限製,盧旺達公共衛生發展水平不高。如何幫助當地提升婦幼健康服務水平,既是護佑非洲人民生命健康的題中之義(yi) ,也是新時代援非醫療隊的職責所在。醫療隊引入新技術、新理念,為(wei) 當地婦女生育健康提供了更好的選擇。“我們(men) 希望讓更多盧旺達婦女體(ti) 驗更加舒適、更有尊嚴(yan) 的生育時刻。”蘇楠說。

  最近,醫療隊還在馬薩卡醫院開展了一次以無痛分娩技術為(wei) 主題的醫療培訓,向當地醫生介紹中國相關(guan) 設備、技術特點以及舒適化醫療理念,並進行了手術演示及現場教學。“中國醫生不僅(jin) 幫助了患者,還教會(hui) 我們(men) 先進的技術和知識。”參加了這次培訓的當地醫生奧涅說,通過培訓,他更加意識到手術中減輕婦女疼痛、提升舒適度的重要意義(yi) 。

  中國第二十三批援盧旺達醫療隊共15名隊員,於(yu) 2022年12月底抵達盧旺達。截至今年3月底,醫療隊已累計接待患者超過1600人次。除了婦產(chan) 科,醫療隊還在骨科、外科、內(nei) 科、中醫針灸科、口腔科等科室為(wei) 當地患者提供醫療服務。根治7歲患兒(er) 的六指畸形、成功為(wei) 91歲高齡的患者完成右大腿中段截肢手術……一次次精心的治療,一例例成功的手術,讓中國醫療隊收獲了當地民眾(zhong) 的讚揚和認可,為(wei) 援盧醫療合作寫(xie) 下生動注腳。

  1982年,中國政府啟動了每年向盧旺達派出援助醫療隊的項目。40多年來,中國累計派出23批援盧旺達醫療隊超285人次,接診當地患者數十萬(wan) 例,完成各類手術近萬(wan) 台。從(cong) 降低病死率到提高康複率,從(cong) 授之以魚到魚漁兼授,中國醫療隊促進了當地整體(ti) 醫療水平提升、醫療觀念更新,為(wei) 發展中盧兩(liang) 國人民友誼作出了重要貢獻。

  盧旺達衛生部常秘紮切·伊亞(ya) 卡雷米表示,40多年來,中國援盧醫療隊幫助盧提升醫療衛生水平,獲得民眾(zhong) 好評,盧方對此深表感謝。“我們(men) 要繼續以實際行動講好中國故事,大力弘揚不畏艱苦、甘於(yu) 奉獻、救死扶傷(shang) 、大愛無疆的中國醫療隊精神,以仁心仁術造福當地人民。”醫療隊隊長趙尚軍(jun) 說。

  “感謝中國醫生讓我重見光明”

  在位於(yu) 多米尼克首都羅索的中多友誼醫院裏,80多歲的愛德華女士在家裏人的攙扶下,磕磕絆絆地走進中國醫生的診室。老人一坐下來就焦急地對第五批中國援多醫療隊隊長劉瓊說:“我的左眼已經失明了,現在右眼也看不見了。醫生,我請求您幫我做手術。”

  多米尼克日照時間長,紫外線強度大,長期在戶外從(cong) 事農(nong) 業(ye) 活動的居民眼病發病率較高,尤其是白內(nei) 障、青光眼、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等。愛德華說,在多米尼克治療眼病很難,以前預約就診需要等兩(liang) 三個(ge) 月,排期等待做手術的時間更長,有時需要等上兩(liang) 三年。隨著中國醫療隊的到來,手術量大幅增加,像愛德華一樣的患者等待手術的時間明顯縮短了。

  在詳細檢查後,劉瓊為(wei) 愛德華做了白內(nei) 障摘除聯合人工晶體(ti) 植入手術。術後揭開紗布的一瞬間,老人高興(xing) 地直呼:“我看見了!謝謝您,醫生!”術後一個(ge) 月,視力恢複的她再次來到劉瓊的診室時,已不需要拐杖和家人的陪同。她興(xing) 奮地告訴劉瓊,“我已經很久沒有看到遠處的山、天上的白雲(yun) 和花園裏的花草了,感謝中國醫生讓我重見光明,重新看見這些美好的風景。”

  除了眼疾,心血管疾病也是多米尼克高發疾病。曾經,由於(yu) 醫院沒有心血管專(zhuan) 科,當地人一旦罹患疑難雜症或需要進行動態心電圖和動態血壓監測檢查,就隻能到國外就醫。近年來,在中國醫療隊的幫助下,當地逐步建立起心血管內(nei) 科的人才隊伍,中國國家衛健委還向多米尼克捐贈了相關(guan) 的心血管醫療設備,大大提高了多米尼克心血管疾病的診治水平,改善了當地人民的就醫條件。

  自2009年以來,中國已累計向多米尼克派遣了5批醫療隊,共有28名中國醫生先後在中多友誼醫院為(wei) 當地民眾(zhong) 提供醫療服務。以去年10月歸國的第四批援多米尼克醫療隊為(wei) 例,醫療隊醫生在多米尼克開展了當地醫療史上最大體(ti) 積的前列腺剜除術、首例人工晶體(ti) 雙攀固定術以及首例選擇性電複律治療等,在不少領域填補了當地技術空白。

  由中國援建的中多友誼醫院是多米尼克唯一的綜合性醫院,由原瑪格麗(li) 特公主醫院改擴建而成。多米尼克政府將之更名為(wei) “中多友誼醫院”,以表達對中國政府和人民的衷心感謝。目前,該醫院已配備先進的“海扶刀”、核磁共振、現代化手術室、眼科手術室等。泛美衛生組織主任艾蒂安在參觀該醫院時曾表示,該醫院的設施和服務是世界級的,很多服務超過加勒比地區平均水平。

  在中國醫療隊幫助多米尼克建立起全國首個(ge) 心血管內(nei) 科後,多米尼克總理斯凱裏特在其個(ge) 人社交賬號上表示,“我們(men) 向建立設備齊全的心內(nei) 科邁出重要一步。”多米尼克時任衛生部長麥金泰爾稱,“這是多米尼克醫療領域的一個(ge) 裏程碑,多中兩(liang) 國心內(nei) 科專(zhuan) 家積極主動、盡心敬業(ye) 的精神將永遠被銘記。”

  (林天昊對本文亦有貢獻)

  《 人民日報 》( 2023年04月11日 18 版)

(責編: 王東)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