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博覽

世界周刊丨北約難題

發布時間:2023-04-11 09:01:00來源: 央視新聞客戶端

  4月4日,北約成立74周年紀念日當天,芬蘭(lan) 正式加入北約,成為(wei) 該組織的第31個(ge) 成員國。

  英國廣播公司稱,這是北約近代曆史上最快的一次擴張。芬蘭(lan) 堅持了70多年的軍(jun) 事不結盟政策,從(cong) 此走向終結。

  當地時間4月4日,芬蘭(lan) 國旗在布魯塞爾總部升起,與(yu) 其他30個(ge) 北約成員國的旗幟一起飄揚。

  芬蘭(lan) 總統 尼尼斯托:我們(men) 國家不結盟的曆史時代已經結束,新的時代開始了。

  在美國《外交政策》雜誌看來,芬蘭(lan) 加入北約產(chan) 生的最大影響莫過於(yu) 北約與(yu) 俄羅斯地緣政治的徹底改變。

  芬蘭(lan) 的國土麵積僅(jin) 33萬(wan) 平方公裏,人口不到600萬(wan) ,但和俄羅斯相接的邊境線長達1340公裏,是歐盟成員國中與(yu) 俄羅斯邊界線最長的國家。芬蘭(lan) 加入後,北約與(yu) 俄羅斯的邊界長度增加了近一倍。

  在路透社看來,對此率先感受到緊迫感的,是俄羅斯第二大城市聖彼得堡的居民。

  聖彼得堡居民 阿萊克斯:這件事令人十分不愉快,我認為(wei) 我們(men) 曾經是好夥(huo) 伴、好鄰居。芬蘭(lan) 加入北約沒有什麽(me) 好理由,我希望在這之後不要發生軍(jun) 事衝(chong) 突。總的來說,這是一個(ge) 糟糕的決(jue) 定。

  聖彼得堡距離芬蘭(lan) 邊境僅(jin) 有約150公裏的距離。 長期以來,駕車4小時即可抵達的芬蘭(lan) 首都赫爾辛基是聖彼得堡人最喜愛的旅遊目的地之一,芬蘭(lan) 的巧克力和火腿一直受到俄羅斯民眾(zhong) 的喜愛。每年也有不少芬蘭(lan) 人前往聖彼得堡參觀遊覽,帶回那裏的香煙和烈酒。

  而眼下,隨著芬蘭(lan) 加入北約,整個(ge) 波羅的海已經變成北約的內(nei) 海,位於(yu) 聖彼得堡地區的俄羅斯波羅的海艦隊,一舉(ju) 一動都將處於(yu) 信息共享的北約盟軍(jun) 的監視之下。

  數十年來,聖彼得堡還承擔著一個(ge) 重要的任務,那便是通過貫穿南北的R21號交通要道保障北極圈內(nei) 科拉半島的戰略物資補給。這條公路與(yu) 鐵路並行的道路綿延數百公裏,幾乎與(yu) 芬蘭(lan) 東(dong) 部邊境線平行,其中絕大部分地域是人煙稀少的森林,最窄處相距芬蘭(lan) 邊境不到100公裏。

  芬蘭(lan) 加入北約後,這條對俄羅斯而言至關(guan) 重要的補給線從(cong) 此麵臨(lin) 北約的迫近威脅。

  科拉半島上,部署著俄羅斯的多個(ge) 洲際巡航導彈發射設施。世界飛行速度最快的圖-160戰略轟炸機編隊分布於(yu) 島上的多個(ge) 軍(jun) 事基地,可攜帶核彈飛往歐洲和北美的大部分地區。

  而在摩爾曼斯克港駐紮的俄羅斯北方艦隊,剛剛為(wei) 其最新級別的核潛艇搭載了“海神”超級魚雷,該魚雷可在水下航行一萬(wan) 公裏,對北美洲等沿海目標發起核打擊。

  英國皇家空軍(jun) 前少將 貝爾:北約擴張帶來的主要後果之一,就是會(hui) 加劇東(dong) 西方之間的緊張關(guan) 係,以往非常重要的緩衝(chong) 區不複存在,未來擦槍走火的可能性將增加。

  芬蘭(lan) 加入北約後,一旦俄羅斯與(yu) 北約爆發衝(chong) 突,聖彼得堡可能成為(wei) 首先受到威脅的俄羅斯城市。北約很可能從(cong) 芬蘭(lan) 通過卡累利阿地峽進攻聖彼得堡。而這正是二戰期間納粹德國於(yu) 巴巴羅薩行動後借道芬蘭(lan) 突襲蘇聯的路線。

  《外交政策》雜誌也指出,眼下,北約正在對俄羅斯西部邊界形成“環俄羅斯封鎖帶”。

  這一戰略最早由19世紀美國軍(jun) 事理論家、海軍(jun) 上將阿爾弗雷德·馬漢提出。該戰略奉行“蟒蛇理論”的原則,即逐步包圍和消耗敵國。蘇聯解體(ti) 後,在美國的指揮下,北約通過不斷東(dong) 進的“封鎖線”遏製俄羅斯的發展與(yu) 複興(xing) ,同時防止俄羅斯與(yu) 德國和法國的潛在和解可能。

  北約的步步緊逼引發了俄羅斯的高度警惕。

  俄羅斯總統新聞秘書(shu) 佩斯科夫:克裏姆林宮認為(wei) 這將進一步加劇局勢的惡化,北約的擴張標誌著對俄羅斯聯邦國家安全和國家利益的侵襲,這迫使我們(men) 采取反製措施,以確保我們(men) 在戰術和戰略方麵的安全。我們(men) 會(hui) 密切關(guan) 注芬蘭(lan) 局勢,觀察北約將如何在芬蘭(lan) 領土上部署武器係統和基礎設施,根據相關(guan) 情況采取措施。

  眼前的局麵不禁讓人想起近百年前在大國博弈背景下爆發的“蘇芬戰爭(zheng) ”。

  上世紀30年代初,雖然芬蘭(lan) 在大國衝(chong) 突中執行不介入的政策,但卻不斷接受西歐的軍(jun) 事援助。據不完全統計,1935至1938年間,英國向芬蘭(lan) 提供了價(jia) 值超過2億(yi) 芬蘭(lan) 馬克的武器裝備;德國則為(wei) 芬蘭(lan) 空軍(jun) 援建了廣泛的機場網。

  1939年年末,蘇芬戰爭(zheng) 爆發。實力懸殊的戰爭(zheng) 隻持續了四個(ge) 月。

  二戰後,芬蘭(lan) 拒絕加入北約,在冷戰中保持外交獨立,走上經濟繁榮之路。

  德國曆史學家 布勞恩:這一天不止是曆史性的,而且是芬蘭(lan) 曆史上的一個(ge) 突破。芬蘭(lan) 是一個(ge) 中立國,從(cong) 我的理解來看,它在維持和平任務中取得了很多成功,包括舉(ju) 辦了像1975年赫爾辛基會(hui) 議這樣的大型國際和平活動。這個(ge) 時代已經終結了,為(wei) 了什麽(me) ,為(wei) 了讓更多的俄羅斯軍(jun) 隊靠近邊境嗎?為(wei) 了讓邊境兩(liang) 側(ce) 都部署核武器嗎?現在他們(men) 說隻有俄羅斯方麵部署了新的核武器,但再過兩(liang) 三年看看是何情形吧。這又是歐洲緊張局勢升級的一步,而不是走向和平的一步。

  隨著芬蘭(lan) 的入約,在去年5月與(yu) 芬蘭(lan) 一道遞交申請書(shu) 的瑞典的處境顯得有些尷尬。

  4月4日,在芬蘭(lan) 正式加入北約當天,瑞典國防部長瓊森難掩急迫之情。

  根據北約規則,任何國家想要加入北約,必須得到北約所有成員國的一致同意。

  對於(yu) 瑞典的加入,有一個(ge) 北約成員國並不歡迎。

  今年2月,土耳其總統埃爾多安再次表示,不會(hui) 為(wei) 瑞典加入北約“開綠燈”。

  土耳其總統 埃爾多安:不好意思,我早就說過,那些容許恐怖分子在他們(men) 的街道上招搖過市的國家,指望我們(men) 批準它加入北約,這是不可能。

  埃爾多安的強硬態度,和被土耳其視為(wei) 恐怖組織的庫爾德工人黨(dang) 有關(guan) 。

  埃爾多安多次指責瑞典和芬蘭(lan) 等歐洲國家,就像“恐怖組織的賓館”,窩藏了許多庫爾德工人黨(dang) 成員。

  在芬蘭(lan) 簽署備忘錄承諾支持土耳其的反恐工作後,3月30日,土耳其大國民議會(hui) 批準了芬蘭(lan) 加入北約的申請。

  相比之下,瑞典的態度更為(wei) 強硬。瑞典前首相安德鬆,上台時曾承諾對庫爾德人予以援助,一直沒有答應向土耳其引渡120名庫爾德工人黨(dang) 成員,瑞典加入北約的申請因此陷入僵局。

  1月21日,據法新社報道,庫爾德工人黨(dang) 的支持者在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舉(ju) 行示威活動,抗議土耳其阻止瑞典加入北約。其間,丹麥極右翼政黨(dang) “強硬路線”領導人帕魯丹在土耳其大使館門前焚燒《古蘭(lan) 經》。

  很快,事件在穆斯林人口比例高達90%以上的土耳其引起軒然大波,反對瑞典的聲浪還蔓延至伊朗、也門、伊拉克等其他伊斯蘭(lan) 國家。土耳其在當月便取消了瑞典國防部長瓊森的來訪。

  但在歐洲對外關(guan) 係委員會(hui) 高級研究員艾丁塔斯巴斯看來,這場爭(zheng) 執並不僅(jin) 僅(jin) 與(yu) 芬蘭(lan) 和瑞典有關(guan) 。

  艾丁塔斯巴斯表示,幾乎可以肯定,埃爾多安總統認為(wei) 這是表達他對現有北約成員國不滿的好時機。

  早在1987年就申請加入歐盟前身歐共體(ti) 的土耳其,至今仍未被歐盟接納。

  土耳其民眾(zhong) 哈普特:作為(wei) 盟友它們(men) 從(cong) 來沒有真正接受過土耳其,無論是歐洲國家還是其他國家。

  而橫跨亞(ya) 歐,左右逢源的土耳其,也一直在尋找新夥(huo) 伴。

  2019年8月,第14屆莫斯科國際航天航空展覽會(hui) 上,埃爾多安和俄羅斯總統普京一起參觀了SU-57戰機,兩(liang) 人還一起吃了冰淇淋。

  當年,不顧北約尤其是美國的反對,土耳其購買(mai) 了俄製S-400導彈防禦係統,為(wei) 此,美國宣布製裁土耳其,將其踢出了北約多國聯合參與(yu) 的F-35戰機研製項目,這也是美國第一次對北約盟友實施製裁。

  今年2月,土耳其外長恰武什奧盧表示,如果美國不盡快結束對土耳其的單邊製裁,將考慮購買(mai) 俄羅斯戰鬥機。

  一邊要忙著擴張招新,一邊要應對內(nei) 部分歧,除此之外,北約還麵臨(lin) 一個(ge) 迫在眉睫的難題。

  4月5日,《政客新聞網》發文指出,“戰時的北約就其秘書(shu) 長人選陷入糾結”。

  多方消息指出,北約現任秘書(shu) 長斯托爾滕貝格決(jue) 意在今年9月卸任。歐洲官員們(men) 必須在7月的北約年度峰會(hui) 前做出決(jue) 定,找到繼任者。

  目前歐洲成員國達成的共識是,下一任北約秘書(shu) 長需要擁有擔任歐洲國家元首或政府首腦的經曆,是一個(ge) 支持烏(wu) 克蘭(lan) 的人,但又不能過於(yu) 鷹派,不至於(yu) 讓歐洲國家因擔心挑釁俄羅斯而感到害怕。更難的是,這個(ge) 人必須得到31個(ge) 北約成員國一致的支持、還須獲得美國的認可。

  但眼下,歐洲高級別官員普遍認可的最適合人選——歐盟委員會(hui) 主席馮(feng) 德萊恩和荷蘭(lan) 首相呂特都先後表示,自己不適合這一職位。

  《政客新聞網》指出,鑒於(yu) 當前歐洲複雜的局勢,北約秘書(shu) 長這一職位突然在政治上變得敏感而高調。對於(yu) 誰能夠代表自己的利益發聲,歐洲國家各有各的盤算。

  目前的潛在候選人——愛沙尼亞(ya) 總理卡拉斯、西班牙首相桑切斯、英國國防部長華萊士、加拿大副總理弗裏蘭(lan) 、羅馬尼亞(ya) 總統約哈尼斯和斯洛伐克總統查普托娃,都被認為(wei) 不夠理想。

  比如,卡拉斯被認為(wei) 過於(yu) 鷹派,華萊士不是歐盟的圈內(nei) 人,而加拿大和南歐國家在聯盟內(nei) 部一直被視為(wei) 國防投資的落伍者。

  在《外交政策》雜誌看來,北約新任秘書(shu) 長的難產(chan) 與(yu) 北約內(nei) 部存在著一係列地緣矛盾、利益矛盾、防務安全矛盾不無關(guan) 聯。

  英國與(yu) 西班牙因直布羅陀主權爭(zheng) 議,不時陷入緊張; 在烏(wu) 克蘭(lan) 問題上,以德法為(wei) 首的老歐洲國家,傾(qing) 向於(yu) 立即進行和平談判,而親(qin) 西方的東(dong) 歐和波羅的海國家則樂(le) 見莫斯科的某種“政權更迭”;在防務領域,以法、德為(wei) 代表的“老歐洲”追求歐洲防務一體(ti) 化,以東(dong) 歐國家為(wei) 代表的部分“新歐洲”更傾(qing) 向接受美國的保護,兩(liang) 種立場的對立也讓北約內(nei) 部隱患重重。

  歐洲內(nei) 部陷入分裂,在美國看來卻未嚐不是好事。

  美國外交政策研究所全球戰略顧問 米基利:近些年來北約一直在進行擴張行動,其核心是出售軍(jun) 事裝備以建立前沿基地和獲取情報的能力。

  在去年芬蘭(lan) 遞交入約申請書(shu) 後,芬蘭(lan) 空軍(jun) 司令凱雷寧表示,芬蘭(lan) 將在2026年前斥資100億(yi) 美元,從(cong) 美國購買(mai) 64架F35戰機,更換其全係戰機,以增強北約東(dong) 北部的防空實力。預期這批戰機將被部署至芬蘭(lan) 最北端、位於(yu) 北極圈內(nei) 的拉普蘭(lan) 空軍(jun) 基地。

  美國參議院少數黨(dang) 領袖 麥康奈爾:芬蘭(lan) 已經花費了GDP的2%用於(yu) 軍(jun) 費,瑞典已經非常接近GDP的2%,兩(liang) 國都有非常優(you) 秀的軍(jun) 隊,比北約一些現有成員國的軍(jun) 力更強,兩(liang) 國的加入對北約來說是增值的。

  而在英國《泰晤士報》看來,作為(wei) 北約的“老大哥”,美國一直希望德國和法國在防衛和外交問題上都按照美國主導的“北約標準”行事。

  但作為(wei) 歐洲大國,德法並不會(hui) 乖乖聽命於(yu) 美國。

  本周,在中國與(yu) 歐盟建立全麵戰略夥(huo) 伴關(guan) 係20周年之際,繼德國總理朔爾茨、西班牙首相桑切斯之後,法國總統馬克龍與(yu) 歐盟委員會(hui) 主席馮(feng) 德萊恩開啟中國行。

  據《歐洲時報》報道,馬克龍高度重視此訪,其龐大的隨行團隊包括:前法國總理拉法蘭(lan) 、法國憲法委員會(hui) 主席法比尤斯、多位法國部長、60多位法國知名企業(ye) 負責人以及20多位文化界人士。

  法國《世界報》指出,此次中國之行被認為(wei) 是馬克龍重建法國和歐洲作為(wei) 美國和中國之間的“第三條道路”的努力。

  法國總統 馬克龍:我們(men) 不應該使我們(men) 的經濟脫鉤,我們(men) 必須仔細審視它,並在真誠的戰略對話中分享經濟交流。

  在歐洲積極推動“北擴”的同時,北約也加緊了向亞(ya) 太國家的滲透。

  據美國《軍(jun) 事觀察》新聞網報道,北約計劃於(yu) 今年簽署一份行動計劃指南,包括針對“高強度”衝(chong) 突和聯盟責任區外衝(chong) 突。

  據日本《讀賣新聞》報道,4月5日,在布魯塞爾出席北約外長會(hui) 的日本外相林芳正表達了深化日本與(yu) 北約合作的決(jue) 心,這也是日本連續第二年受邀出席北約外長會(hui) 。

  此前一天,4月4日,北約秘書(shu) 長斯托爾滕貝格與(yu) 韓國、澳大利亞(ya) 、新西蘭(lan) 的代表舉(ju) 行了會(hui) 談,討論在情報共享、網絡防禦、太空防禦和打擊虛假信息等方麵擴大合作。

  日本時事通訊社認為(wei) ,種種跡象顯示,在美國的推動下,北約亞(ya) 太化正在加速。

  德國曆史學家 布勞恩:北約說它是北大西洋公約組織,這是名不副實的,北約是世界上最大的軍(jun) 事聯盟 ,其主要焦點之一圍繞著中國。北約與(yu) 日本、韓國、馬來西亞(ya) 、菲律賓達成了新的協議,它是世界曆史上最大的軍(jun) 事聯盟。這可不一定是在創造和平,而是為(wei) 和平與(yu) 安全創造了許多難題。

  德國曆史學家布勞恩認為(wei) ,芬蘭(lan) 加入北約是多年來歐洲安全架構的最大轉變。

  曾經承諾不東(dong) 擴的北約,如今已完成了六次東(dong) 擴。美國對歐洲國家的控製力甚至比冷戰時期更強。不過區別在於(yu) ,當年的美國在西方“小兄弟”們(men) 麵前,算得上是慷慨的“大哥”,如今則不分親(qin) 疏地要時不時薅一把歐洲的“羊毛”。

  此次北約的擴張,可以說是暴露了其內(nei) 部的多重矛盾,這個(ge) 冷戰時期的軍(jun) 事組織未來將向何處去,也成了西方世界的一道難題。(央視新聞客戶端)

(責編: 王東)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