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煙台4月16日電 題:鮁魚水餃:一箸入口,三春不忘
作者 王嬌妮 楊勝武
“一到春天,就想吃姥姥家的鮁魚水餃。”在加拿大多倫(lun) 多工作的山東(dong) 煙台人張婉盈稱,身在海外,最眷戀的就是家鄉(xiang) 那盤冒著熱乎氣、晶瑩剔透的鮁魚水餃。
熏鮁魚、鮁魚燴餅、紅燒鮁魚頭、鮁魚丸子……靠海吃海,春季鮁魚新鮮上岸時,膠東(dong) 人開啟了花式吃法。其中,被譽為(wei) “終極驕傲”的鮁魚水餃,以鮮到唇齒亂(luan) 顫的味覺體(ti) 驗打動人心。
在山東(dong) 煙台一家水餃店,廚師在包鮁魚水餃。 中新社記者 王嬌妮 攝
無論是在胡同拐角的餃子館,還是繁華地段的老字號,點上一份鮁魚水餃,腥不腥,鮮不鮮,舌頭知道答案。
“老板,來盤鮁魚的!”“來碗醬料!”在位於(yu) 煙台所城裏文化街區的“一簇海”餃子館,食客絡繹不絕。用筷子夾起一隻熱乎乎的餃子,迫不及待咬上一口,鮮爽Q彈。蘸著蒜醬、芥末再咬一口,魚餡的鮮美和醬料的辛辣在嘴裏瞬間“炸裂”,後勁綿長。
在山東(dong) 煙台一家水餃店,民眾(zhong) 品嚐剛出鍋的鮁魚水餃。 中新社記者 王嬌妮 攝
“春天到,鮁魚跳,鮁魚跳,丈人笑”,膠東(dong) 地區所在的黃渤海一帶水質營養(yang) 豐(feng) 富,生長的鮁魚肉質肥嫩有彈性,而春天的鮁魚肉質最為(wei) 細膩,是當地女婿們(men) 討好老丈人的法寶。
“先看皮、二看鰓、三看眼。”在魯菜發源地之一的煙台福山,烹飪大師權福健做餃子前要對鮁魚進行嚴(yan) 格“選美”,新鮮的鮁魚表皮有光澤,能清晰看到魚身上的花紋,同時魚鰓呈鮮紅色,魚眼錚亮。
將新鮮發亮的鮁魚洗淨,從(cong) 魚尾處下刀,貼著中間的骨頭片下兩(liang) 片魚身,用勺子輕輕刮下細膩的魚肉。調餡是關(guan) 鍵一招,權福健的“絕招”是先把魚肉裝進布袋,放入水中浸去血腥味,再拿蔥、薑、花椒泡出的水與(yu) 魚肉混兌(dui) ,按順時針方向不停地快速攪拌,加鹽使餡兒(er) 凝固,最後用油鎖住魚餡水分。
圖為(wei) 外國留學生在山東(dong) 煙台學習(xi) 包鮁魚水餃。 中新社記者 李長亮 攝
一盤完美的鮁魚餃子,少不了“包”的藝術。把餳發好的麵團揉成直徑約2厘米的長條,掐成一個(ge) 個(ge) 劑子坯,將劑子坯捏圓、按扁,擀成中間略厚的圓形薄皮,再挖適量魚餡兒(er) 放在麵皮上,加入“靈魂”韭菜的鮁魚餡兒(er) 軟,不能包成滾圓狀,餃子大多呈月牙形。
“從(cong) 沒見過這麽(me) 大的餃子”“一盤裝一個(ge) ,一個(ge) 就飽!”“這是包進了整條魚吧!”膠東(dong) 蓬萊一帶的鮁魚水餃,則因大如手掌的顏值“出道”。外地食客慕名而來,往往先被餃子個(ge) 頭“驚”到,再被味道“鮮”倒。
當地流傳(chuan) 著這樣的故事,明代抗倭將領戚繼光在登州(今蓬萊)時,常用鮁魚水餃犒勞將士。為(wei) 爭(zheng) 取時間訓練作戰,軍(jun) 廚將麵皮加大,做成大餡餃子,既省時又好吃。
隨著時代變遷,鮁魚水餃的材料搭配也不斷創新,牛奶、雞蛋、啤酒、豬肉等都可以入餡。蓬萊一家工廠今年還推出了槐花鮁魚水餃,讓鮁魚、韭菜、槐花鮮香共舞,創造出鮮的N次方,備受市場青睞。
膠東(dong) 蓬萊一帶的鮁魚水餃,因大如手掌的顏值而遠近聞名。 (蓬萊區委宣傳(chuan) 部供圖)
近年來,膠東(dong) 地區誕生了大批海鮮水餃企業(ye) ,幾乎每家都以鮁魚水餃為(wei) 主打產(chan) 品,在帶動本地餐飲和旅遊產(chan) 業(ye) 發展的同時,出口至眾(zhong) 多國家。
山東(dong) 榮成泰祥食品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於(yu) 建洋一心想把鮁魚水餃裝進世界的“餐盤”,在他看來,年少時,鮁魚水餃是父親(qin) 出海歸來的大海饋贈;如今,可以作為(wei) 一股獨特的中國味道,飄得更遠。
不僅(jin) 如此,鮁魚水餃還飛上了浩瀚太空,成為(wei) 中國航天員出差期間的鮮美大餐。
“上車餃子下車麵”,每逢節日或家人遠行,包餃子是家庭的必備活動。每個(ge) 膠東(dong) 人家,都是鮁魚水餃的製作專(zhuan) 家。和麵、擀皮、備料、包餡……舉(ju) 全家之力包出的餃子,永遠是“最美味的那一盤”。
餃子上桌,親(qin) 友在側(ce) ,鄉(xiang) 愁從(cong) 這裏解開。(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