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博覽

【透視】CNN撰稿人:黑人兒子的出生,讓我無法回避美國的種族問題

黨超峰 發布時間:2023-04-19 09:14:00來源: 中國日報網

  中國日報網4月17日電(黨(dang) 超峰)當地時間16日,CNN資深撰稿人Faith Karimi在CNN網站撰文稱,自己從(cong) 肯尼亞(ya) 搬到美國後,相當長一段時期以一個(ge) 旁觀者的身份觀察種族問題,直到有了兒(er) 子才完全意識到不能回避討論種族問題。

  文章稱,Faith Karimi出生在肯尼亞(ya) ,在她的前半生,從(cong) 未擔心過自己是黑人,也從(cong) 未從(cong) 種族的角度看待自己的生活。

  她高中畢業(ye) 後搬到美國上大學,就讀於(yu) 路易斯安那州黑人承辦的格蘭(lan) 布林州立大學,在美國生活的最初幾年免受種族主義(yi) 的影響。

  2006年畢業(ye) 後的幾年裏,Faith Karimi在路易斯安那州、加利福尼亞(ya) 州和巴爾的摩的報紙工作,然後搬到亞(ya) 特蘭(lan) 大。期間,Faith Karimi注意到她所在的大多數專(zhuan) 業(ye) 領域,種族關(guan) 係緊張,缺乏多樣性,但作為(wei) 一名移民,仍然從(cong) 旁觀者的角度看待它。

  2016年11月,兒(er) 子的出生讓她的想法改變了,不能再以一個(ge) 來自另一個(ge) 國家的旁觀者的身份來觀察種族問題。她為(wei) 兒(er) 子的未來感到恐懼,不確定是否有能力幫助他在一個(ge) 種族問題如此敏感的國家生活。如何教會(hui) 他欣賞自己的肯尼亞(ya) 血統,同時又能理解美國種族問題的複雜性成為(wei) Faith Karimi麵臨(lin) 的一個(ge) 問題。

  Faith Karimi稱:“兒(er) 子6歲時,無意中聽到我和姐姐與(yu) 他的大表哥進行 ‘談話 ’時,他提出的問題讓我意識到這種微妙的平衡。”

  美國黑人非常清楚,“談話”是黑人父母給他們(men) 的孩子關(guan) 於(yu) 遇到警察時如何表現的建議——如果警察讓你靠邊停車,把你的手放在警察能看到的方向盤上。在動你的手之前,即使是去拿錢包或駕照。不要做出任何突然的舉(ju) 動。如果你穿著連帽衫,在街上走的時候不要遮住頭。不要在警官身邊或商店裏把手插進口袋。

  Faith Karimi表示:“我兒(er) 子問,‘你在肯尼亞(ya) 也要按照警察這樣說的做嗎?’我吞吞吐吐地回答,嗯,不,在肯尼亞(ya) 就不一樣了。你不必這麽(me) 做。兒(er) 子追問道,‘為(wei) 什麽(me) ?’我告訴他,這兩(liang) 個(ge) 國家都有自己獨特的曆史和差異,所以他們(men) 有自己的做事方式。”“他仍然一臉困惑。如果不把警察妖魔化,很難向一個(ge) 6歲的孩子解釋這件事,等他再大一點,找到平衡點時再談這個(ge) 話題。但我們(men) 逐漸開始和他討論種族問題。我們(men) 告訴他,人有各種膚色。我們(men) 將帶他去非裔美國人的曆史遺跡,比如馬丁·路德·金在亞(ya) 特蘭(lan) 大的童年故居。”

  Faith Karimi在文章中稱,上個(ge) 月,在弗吉尼亞(ya) 州警方拘留期間死亡的肯尼亞(ya) 裔美國人Irvo Otieno去世後,我兒(er) 子無意中聽到我和Otieno的母親(qin) 通電話。我一掛電話兒(er) 子就問“他們(men) 為(wei) 什麽(me) 要殺他?”我不知道該怎麽(me) 回答。

  與(yu) 其他黑人母親(qin) 的交談讓我意識到,我並不是唯一一個(ge) 有這種恐懼的人。他們(men) 中的很多人都給自己的兒(er) 子講如何處理與(yu) 警察的衝(chong) 突。這是一個(ge) 艱難的談話,但這是必要的。一些父母一次又一次地提醒他們(men) 的孩子,盡管他們(men) 的國籍不同,但他們(men) 首先會(hui) 被視為(wei) 黑人。

  在多年回避討論種族問題之後,Faith Karimi現在更公開地與(yu) 所有種族、國籍和背景的朋友進行這些對話。Faith Karimi在自我教育,這樣有能力回答兒(er) 子的問題。

  Faith Karimi表示:“我在美國的時間比在肯尼亞(ya) 的時間還長。有時候,我覺得自己更像美國人,而不是肯尼亞(ya) 人。有時候,我覺得自己跨越了兩(liang) 個(ge) 世界,永遠不可能完全屬於(yu) 其中一個(ge) 。但每次我說兒(er) 子是肯尼亞(ya) 人時,他都會(hui) 馬上糾正我,說‘肯尼亞(ya) 裔美國人’。比起肯尼亞(ya) 食物,他更喜歡通心粉和奶酪。他清楚地知道自己屬於(yu) 哪裏,這迫使我直麵在美國生活的好處和壞處。”

  Faith Karimi在文章最後稱,自己積極加入種族問題的討論,為(wei) 身為(wei) 一名黑人兒(er) 子的母親(qin) 感到自豪。

(責編: 王東)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