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博覽

美國是名副其實的“監聽大國”

張夢旭 發布時間:2023-04-21 08:58:00來源: 人民日報

  美軍(jun) 文件泄密事件持續發酵,引發國際社會(hui) 廣泛批評——

  美國是名副其實的“監聽大國”(深度觀察)

  聯合國秘書(shu) 長發言人迪雅裏克4月18日表示,針對媒體(ti) 等報道的聯合國秘書(shu) 長古特雷斯和其他聯合國高級官員信息交流遭美國政府監聽事件,聯合國已正式向美國表達關(guan) 切。迪雅裏克表示,聯合國向美方清楚說明,這類行為(wei) 與(yu) 《聯合國憲章》和《聯合國特權及豁免公約》中為(wei) 美國列出的義(yi) 務“不一致”。

  連日來,一批美軍(jun) 秘密文件出現在社交媒體(ti) 上,內(nei) 容涉及俄烏(wu) 衝(chong) 突等各方麵情報,還暴露了美方對聯合國秘書(shu) 長古特雷斯以及對韓國、以色列、烏(wu) 克蘭(lan) 等國家的竊聽行動。與(yu) 此前的“棱鏡門”等諸多醜(chou) 聞一樣,此次泄密事件再次引發國際社會(hui) 對美國竊聽行徑的廣泛批評。長期以來,美國打著“維護國家安全”的幌子肆意對他國進行竊聽、發動網絡攻擊等,嚴(yan) 重損害別國主權和全球互聯網用戶隱私,暴露了其“監聽大國”的霸權霸道霸淩本質。

  “美國介入俄烏(wu) 衝(chong) 突的程度比人們(men) 預想的要深得多”

  據美國媒體(ti) 報道,這批泄密文件數量約100頁,其中涉及俄烏(wu) 衝(chong) 突等方麵情報,包括烏(wu) 克蘭(lan) 方麵兵力及武器配置、戰場地圖、俄烏(wu) 雙方傷(shang) 亡情況等,甚至含有標注“絕密”的情報,最早於(yu) 今年1月出現在一個(ge) 網絡聊天平台,隨後被廣泛傳(chuan) 播。

  美國《紐約時報》發表文章說,相關(guan) 文件雖不涉及具體(ti) 作戰計劃,但詳細說明了美國和北約幫助烏(wu) 軍(jun) 隊增強實力、支持其在今年春季對俄軍(jun) 發動反攻的計劃。文件顯示,美方不僅(jin) 向烏(wu) 方提供可供打擊的俄軍(jun) 目標詳細信息,還就在複雜情況下利用火車長途運輸援烏(wu) 武器做出協調規劃,並對烏(wu) 軍(jun) 的防空能力短板和彈藥嚴(yan) 重匱乏發出警告。

  美國《華爾街日報》的報道表示,泄密文件中的大部分來自美國中央情報局和美軍(jun) 參謀長聯席會(hui) 議,包括有關(guan) 軍(jun) 力部署、防空係統和軍(jun) 事裝備的細節,以及美國為(wei) 俄烏(wu) 衝(chong) 突提供的武器和機密信息。

  《紐約時報》的文章認為(wei) ,毫無疑問,這些文件表明美國深度介入俄烏(wu) 衝(chong) 突的具體(ti) 行動,並向烏(wu) 軍(jun) 提供精準情報和後勤保障。“除了沒有派美軍(jun) 直接參戰和向烏(wu) 方提供可打擊俄境內(nei) 目標的武器,美國幾乎在所有方麵都深度卷入了這場危機。”

  分析人士指出,這次泄露的文件表明,“美國介入俄烏(wu) 衝(chong) 突的程度比人們(men) 預想的要深得多”。

  目前,美國司法部、國防部和中央情報局等部門正在對事件進行調查。美國國防部長奧斯汀4月11日對媒體(ti) 說,他直到4月6日才聽到有關(guan) 這起泄密事件的匯報。美國司法部部長梅裏克·加蘭(lan) 4月13日說,司法部當天逮捕了美國空軍(jun) 國民警衛隊成員傑克·特謝拉,後者涉嫌“在未經允許情況下移除、存放並傳(chuan) 播國防機密信息”,將被提審。

  “泄密事件令美國政府威信掃地”

  此次泄露的文件還顯示,美國監聽烏(wu) 克蘭(lan) 總統澤連斯基與(yu) 該國官員的內(nei) 部對話,並獲取了韓國和以色列等國的內(nei) 部溝通情況,美國監聽對象甚至包括聯合國秘書(shu) 長古特雷斯。

  據美聯社報道,美軍(jun) 泄密文件包含韓國高級官員談論俄烏(wu) 衝(chong) 突的私下談話。韓國政府去年底應美國政府請求向美國出售炮彈,強調這批彈藥的“最終用戶”必須是美軍(jun) 。此次泄露的部分文件顯示,韓國政府內(nei) 部擔心美國將這批武器轉運至烏(wu) 克蘭(lan) ,這將違反韓國不向交戰國提供致命武器的政策。

  竊聽事件曝光後,韓國輿論一片嘩然。韓國最大在野黨(dang) 共同民主黨(dang) 敦促韓國政府果斷應對外媒報道的美國情報部門監聽一事,立刻向美國政府提出強烈抗議,並追查真相。共同民主黨(dang) 黨(dang) 首李在明表示,這一事件性質嚴(yan) 重,政府應該在確認屬實後,予以嚴(yan) 肅應對。他表示,“韓國是主權國家,韓美是同盟關(guan) 係,同盟間最核心的價(jia) 值是相互尊重”,“對同盟國的總統府進行竊聽令人難以接受”。

  韓國《韓民族日報》評論說,韓美雖為(wei) 同盟,但美國在敏感問題上竊取韓國內(nei) 部信息會(hui) 嚴(yan) 重損害韓國國家利益。韓國廣播公司表示,若竊聽一事屬實,美國的國際信譽將不可避免地受損。

  美國《華盛頓郵報》4月17日報道說,該報獲取的4份機密文件顯示,美國對古特雷斯同聯合國高級官員以及一些國家領導人的交談進行了竊聽。

  《華盛頓郵報》的文章評論說,這些泄密文件幾乎涉及美國情報機構的方方麵麵,為(wei) 了解美國情報機構內(nei) 部運作罕見地打開了窗口,揭示了美國中央情報局是如何招募特工,或者通過技術手段監聽他國領導人的閉門談話。日本《讀賣新聞》表示,“此次泄密事件令美國政府威信掃地,對其推進的同盟關(guan) 係也造成巨大打擊。”

  “美國長期無差別監視世界的一個(ge) 縮影”

  這不是美國第一次曝出監聽醜(chou) 聞。2013年,美國防務承包商前雇員愛德華·斯諾登向媒體(ti) 曝光了美方代號“棱鏡”的大規模秘密監聽項目,其監聽對象不僅(jin) 覆蓋美國公民,也包括法國、德國等歐洲國家的政要和民眾(zhong) 。2015年“維基揭秘”網站爆料,美國國家安全局曾在希拉克、薩科齊和奧朗德擔任法國總統期間對其實施竊聽。同年,該網站曝光美方針對日本的大規模竊聽項目“目標東(dong) 京”,對象涉及日本內(nei) 閣府、經濟產(chan) 業(ye) 省、財務省、中央銀行等。2021年5月,丹麥媒體(ti) 爆料,美國通過丹麥情報部門接入當地網絡,監聽德國、法國、瑞典、挪威等歐洲國家的政要。

  曾任英國《衛報》記者的格倫(lun) ·格林沃爾德在講述斯諾登事件的《無處藏身》一書(shu) 中列舉(ju) 了一組數據:美國國家安全局曾在30天內(nei) 遠程竊取970億(yi) 封郵件和1240億(yi) 條電話數據,其中來自德國的有5億(yi) 份、巴西的23億(yi) 份、印度的135億(yi) 份、法國的7000萬(wan) 份、西班牙的6000萬(wan) 份……

  美國監聽監控聯合國也有先例。早在2013年8月,德國《明鏡》周刊援引斯諾登提供的信息稱,2012年夏天,美國國家安全局破解了聯合國的視頻會(hui) 議係統,從(cong) 而對聯合國總部的內(nei) 部會(hui) 議進行監控。文件透露,在不到3周的時間,美國對聯合國內(nei) 部通信的竊聽多達458次。

  不久前,《紐約時報》報道了美國政府通過第三方公司進行網絡竊密的醜(chou) 聞。美國政府於(yu) 2021年與(yu) 以色列間諜軟件公司NSO簽署秘密合同。根據該合同,美國政府可使用該公司一款名為(wei) “地標”的間諜軟件,在國內(nei) 外目標用戶不知情或未同意的情況下對其進行跟蹤監控。知情人士稱,美國已通過“地標”軟件對在墨西哥的手機用戶進行了至少數千次查詢。

  美國中央情報局前官員吉拉爾迪說:“大家不應該對美國監聽其盟友感到驚訝,當年我在歐洲為(wei) 美國中央情報局工作時,我們(men) 監聽德國人、監聽意大利人、監聽西班牙人、監聽英國人,監聽所有人。”

  埃及《每日新聞報》的文章指出,最近的泄密事件隻是“美國長期無差別監視世界的一個(ge) 縮影”。據報道,美國情報機構每年獲得900億(yi) 美元的資金,可以利用電子通信、衛星等進行監控,開展間諜活動。“事實上,美國對世界的無差別監控是有據可查的,這為(wei) 它贏得了一個(ge) 臭名昭著的名聲,即不顧隱私和國際法的監聽大國。”(人民日報 記者 張夢旭)

(責編: 王東)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