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博覽

2023海外華媒川渝行:洞見“雙城”發展新機遇

王利文 祝歡 發布時間:2023-04-23 08:54:00來源: 中國新聞網

  中新社成都4月22日電 (王利文 祝歡)“行端摸福福星高照,蒙頂品茶茶雅韻幽。仙茶一株即安煩心,麒麟回首萬(wan) 事無憂。”比利時《華商時報》主編姚偉(wei) 將“雅”“安”二字藏在詩歌《登雅安蒙頂山》中,記錄自己在四川雅安的見聞。姚偉(wei) 表示,“巴山蜀水的特殊風光給了我一路創作的動力,當比利時朋友轉發我的作品時,我倍感振奮。”

  10日至23日,“行走中國·2023海外華文媒體(ti) 高層川渝行”走進川渝多個(ge) 城市。來自21個(ge) 國家的28家海外華文媒體(ti) ,賞“潼南綠”、睹“榮昌陶”、看大熊貓……感受川渝曆史文化底蘊,探尋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新機遇。

  在22日舉(ju) 行的“聚焦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媒體(ti) 座談會(hui) 上,海外華文媒體(ti) 高層分享此行所感所獲,共同探討如何向世界講述川渝高質量發展故事、講好中國故事。

  “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歸根結底要提高經濟水平,而產(chan) 業(ye) 轉型和工業(ye) 技術水平提高是產(chan) 業(ye) 持續發展的關(guan) 鍵。”總結此行感受,俄羅斯金磚電視台副主編懷振峰認為(wei) ,宜賓動力電池產(chan) 業(ye) 從(cong) 無到有,再到形成具有競爭(zheng) 力的新能源產(chan) 業(ye) 基地,是川渝兩(liang) 地經濟快速發展的縮影。

  曾多次到四川參訪的印度尼西亞(ya) 《國際日報》執行社長張春梅對成都溫江健康產(chan) 業(ye) 印象深刻。她表示,“成都溫江醫學、醫藥、醫療‘三醫融合’發展走在全國前列。作為(wei) 海外華文媒體(ti) ,我希望能做牽線搭橋的工作,助力溫江健康產(chan) 業(ye) 走向世界。”

  除了洞見“雙城”發展新機遇,巴山蜀水的獨特美景、巴蜀文化的別樣魅力也同樣受到海外華文媒體(ti) 高層關(guan) 注。走進四川宜賓的“萬(wan) 裏長江第一古鎮”李莊,李莊白肉的“初體(ti) 驗”讓澳大利亞(ya) 澳華電視傳(chuan) 媒副總裁楊軍(jun) 記憶猶新。一片菜刀大小的白肉,色澤如玉,薄可透光,纖維盡顯。他學著用筷子夾住白肉一端,順時針一甩,如紙薄的白肉順勢裹住筷子,再將白肉在油辣子蘸料上“蜻蜓點水”,放入口中細嫩化渣,肉的清香伴著蘸料的濃鬱在味蕾“綻放”。

  多次在德國參與(yu) 過大熊貓報道的《德國僑(qiao) 報》總編輯劉貴江表示,在位於(yu) 四川雅安的中國大熊貓保護研究中心雅安基地看到海歸大熊貓“貝貝”時,自己感觸良多。“德國柏林的動物園中生活的4隻大熊貓是在德生活的華僑(qiao) 華人的驕傲。”劉貴江“希望以大熊貓為(wei) 載體(ti) ,促進兩(liang) 國友誼長存。”

  四川省僑(qiao) 辦主任文甦希望,海外華文媒體(ti) 能持續關(guan) 注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生動、客觀、真實地講好“雙城”故事,講好中國故事。他同時建議,海外華文媒體(ti) 要適應互聯網時代發展和所在國受眾(zhong) 的閱讀習(xi) 慣,充分利用當地媒體(ti) 平台,實現多元化傳(chuan) 播。

  “‘行走中國’這一品牌活動為(wei) 海外華文媒體(ti) 提供了良好平台。我非常關(guan) 注‘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這次真正走進川渝,切身感受到它的魅力和活力。”座談會(hui) 上,美國《中美郵報》副社長魏炯才的發言,引起現場共鳴。他表示,用鏡頭真實地記錄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是海外華文媒體(ti) 的責任。(完)

(責編: 王東)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