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博覽

中國氫能產業發展走上“快車道”(專家解讀)

發布時間:2023-04-25 08:39:00來源: 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據《日本經濟新聞》報道,中國將氫能定位為(wei) 國家能源係統的重要部分。為(wei) 此,中國發布《氫能產(chan) 業(ye) 發展中長期規劃(2021-2035年)》,提出到2025年,使用氫能的燃料電池車輛保有量達到約5萬(wan) 輛、可再生能源製氫量達到10萬(wan) —20萬(wan) 噸/年的目標,並將在公交車和物流等領域普及氫燃料電池車。中國還提出,在氫能領域推動國際合作,助力“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基礎設施建設。

  西班牙《阿貝賽報》網站報道稱,綠色氫能正得到世界各大經濟體(ti) 越來越多關(guan) 注,中國也加入這個(ge) 浪潮,尋求轉變能源模式,將發展氫能作為(wei) 重點。

  氫能是21世紀極具發展前景的二次能源,因具有重量輕、導熱性強、發熱值高、清潔低碳、可回收利用等多重特性而備受青睞,在交通、工業(ye) 、建築等領域應用潛力巨大。

  中國在氫能領域已取得多方麵進展:首先,氫氣產(chan) 能穩步提高。當前,中國年製氫產(chan) 量約3300萬(wan) 噸,其中,達到工業(ye) 氫氣質量標準的約1200萬(wan) 噸,是世界上最大的製氫國,在氫能供給上具有巨大潛力。其二,氫能技術持續發展。中國已初步掌握氫能製備、儲(chu) 運、加氫、燃料電池和係統集成等主要技術和生產(chan) 工藝,在長距離輸送氫氣技術方麵獲得突破。其三,氫能應用領域逐步擴大。中國已在部分區域實現燃料電池汽車小規模示範應用,成為(wei) 國際公認的最有可能率先實現氫燃料電池和氫能汽車產(chan) 業(ye) 化的國家之一。氫燃料電池汽車保有量達14979輛,居全球第三。其四,加氫站網點建設正在鋪開。到2022年年底,中國已建成加氫站310座,居世界第一。其五,氫能產(chan) 業(ye) 呈現集群化發展態勢。京津冀、長三角和粵港澳大灣區匯集全產(chan) 業(ye) 鏈規模以上工業(ye) 企業(ye) 超過300家。

  近年來,中國著力布局氫能產(chan) 業(ye) ,為(wei) 氫能技術與(yu) 產(chan) 業(ye) 鏈的進一步發展打下良好基礎。《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guan) 於(yu) 完整準確全麵貫徹新發展理念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見》要求,統籌推進氫能“製儲(chu) 輸用”全鏈條發展。《2030年前碳達峰行動方案》提出,加快氫能技術研發和示範應用,探索在工業(ye) 、交通運輸、建築等領域規模化應用。《“十四五”可再生能源發展規劃》提出,開展規模化可再生能源製氫示範和推進化工、煤礦、交通等重點領域綠氫替代。《氫能產(chan) 業(ye) 發展中長期規劃(2021-2035年)》明確,氫能是發展戰略性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的重點方向,是構建綠色低碳產(chan) 業(ye) 體(ti) 係、打造產(chan) 業(ye) 轉型升級的新增長點。除一係列頂層設計,各地方政府已累計發布70餘(yu) 項相關(guan) 配套政策,共同構建起涵蓋科技創新、應用示範、基礎設施、產(chan) 業(ye) 布局等各環節的氫能綜合發展體(ti) 係。

  全球綠色氫能合作空間廣闊,中國始終積極融入全球氫能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加強與(yu) 各國在技術創新、綠色氫能貿易、標準規則等方麵的開放合作。近年來,中國氫能聯盟積極開展中歐聯合產(chan) 業(ye) 研究,促進共建中歐“一帶一路”綠氫貿易走廊,共同推動中歐氫能產(chan) 業(ye) 綠色發展。不久前,國家能源集團還與(yu) 法國電力集團簽署擴展合作協議,規劃在江蘇東(dong) 台共同建設“風光氫儲(chu) ”綠色能源協同融合的海上綜合智慧能源島示範項目,總規劃裝機150萬(wan) 千瓦,並將積極達成第三方市場可再生能源項目的具體(ti) 合作投資機會(hui) 。2022年12月,中國氫能聯盟研究院聯合蘇州市人民政府及多家企業(ye) ,發起設立中歐氫能技術創新中心,專(zhuan) 注於(yu) 中歐氫能產(chan) 業(ye) 研究、人才培養(yang) 、裝備技術展示和孵化等工作。

  中國氫能聯盟預測,2026-2035年,中國氫能產(chan) 業(ye) 產(chan) 值將達5萬(wan) 億(yi) 元。未來,引導氫能產(chan) 業(ye) 健康有序發展還應在以下幾個(ge) 方麵持續發力:一是係統構建支撐氫能產(chan) 業(ye) 高質量發展創新體(ti) 係,提升關(guan) 鍵核心技術水平,著力打造產(chan) 業(ye) 創新支撐平台,推動建設氫能專(zhuan) 業(ye) 人才隊伍,積極開展氫能技術創新國際合作;二是統籌推進氫能基礎設施建設,合理布局製氫設施,穩步構建儲(chu) 運體(ti) 係,統籌規劃加氫網絡;三是穩步推進氫能多元化示範應用,有序推進交通領域示範應用,積極開展儲(chu) 能領域示範應用,合理布局發電領域多元應用,逐步探索工業(ye) 領域替代應用;四是加快完善氫能發展政策和製度保障體(ti) 係,建立健全氫能政策體(ti) 係,建立完善氫能產(chan) 業(ye) 標準體(ti) 係、加強全鏈條安全監管。

  (史欣怡采訪整理)

(責編: 王東)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